辽宁沈阳皇寺 东北唯一一座清朝皇家寺院

沈阳皇寺 , 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 , 原名莲花净土实胜寺 , 简称实胜寺 , 因是清太宗皇太极赐建 , 又称"皇寺" , 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 黄教 。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秋 , 竣工于清崇德三年八月初一 , 历时三载 , 是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正式藏传佛教寺院 , 也是清军入关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 。
沈阳皇寺曾藏有一尊大清朝的传国之宝———玛哈噶拉佛金佛 。据史料记载: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 , 皇太极征服蒙古林丹汗部 , 林丹汗的母亲将3件宝物献给皇太极 , 其中之一就是玛哈噶拉佛金佛 , 相传这尊金佛是当年黄派创始人宗嘎巴在募得千金后铸成的 , 因此在佛教界备受尊敬 。
而关于这座金佛还有一个传说:当年 , 驮运金佛的白骆驼在返回沈阳时 , 当走到离沈阳城五里的地方就卧地不起 , 皇太极于是命令在此地修建一座楼专门供奉玛哈噶拉佛金佛 , 这便是如今的皇寺!而现在皇寺门前还有一座白骆驼的雕像来诉说这段传说 。
不过遗憾的是 , 金佛在1946年被盗丢失 。而现在供奉在寺内的金佛 , 是在2016年按照历史原样重塑的玛哈噶喇金佛 , 在西藏大昭寺经加持等仪式重回实胜寺 。
皇寺不仅以建筑装饰华贵而著称 , 更以其倍受清帝的青睐而闻名于世 , 皇太极当政时 , 每年正月上旬都到皇寺拜佛;乾隆皇帝四次东巡均必临皇寺拜佛 。
历史上该寺因天子多次临幸而香火兴旺、蜚声于寺院之林 , 如今也依旧香火鼎盛 , 无论是平日还是初一、十五 , 都会有大量的信众来到这里上香拜佛 。
皇寺始建于清崇德元年七月 , 竣工于崇德三年八月初一 , 皇太极曾亲主内外诸王、贝勒、大臣均参加了落成典礼 。皇寺由于是敕建 , 所以其主要建筑均为黄琉璃瓦配以绿琉璃瓦“剪边” 。
皇寺山门的东边 , 悬挂着一口千斤重的大铁钟 , 历史上这是悬挂在钟楼内的铸铁钟 。清朝开始 , 皇寺的喇嘛每天早晚分别鸣钟一次 , 钟声浑厚悠扬 , 全城可闻 , 伴着钟声 , 人们晨起迎朝晖 , 傍晚送夕阳 , 自有一种怡然安乐之感 , 这便是过去有名的沈阳八景之一“皇寺鸣钟” 。2016年 , 重达0.5吨的铸铁大钟恢复历史传统 , 每天6时鸣钟一次(敲钟35下) , 中断了半个世纪的“皇寺鸣钟”再次响彻沈阳!
寺院呈长方形 , 坐北朝南 。原有建筑 , 正南是三楹黄绿琉璃瓦顶山门 , 东西大道上有一对飞檐斗拱的木牌楼 。
山门内中有天王殿 , 两侧西为鼓楼 , 东为钟楼 , 后有大殿 。在天王殿后两侧各有一座碑亭 , 亭内石碑上以满、蒙、汉、藏四种文字记述了玛哈噶喇金佛的铸造及迁移的经过 。
玛哈噶喇佛楼位于大殿西南 , 一座两层飞檐斗拱歇山式木架结构小楼 , 系当初专为供奉玛哈噶喇金佛而修建 , 并因此而得名 。金佛为站像 , 双手捧降魔杖 , 高约一尺二寸 , 重64.5市斤(过去16两为一斤 , 整为一千两 , 故又称“千两佛”) , 呈古铜色 , 造型极为生动 。玛哈噶喇金佛供在楼上 , 下层有佛塔一座 , 里面葬有默尔根都尔吉喇嘛遗骨 。
建筑上琉璃金碧辉煌 , 屋脊上雕刻了好多瑞兽 , 栩栩如生 。
【辽宁沈阳皇寺 东北唯一一座清朝皇家寺院】 寺中铜镀金的转经筒很多 , 浮雕篆刻着上刻有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 , 以满足善男信女精神的寄托和游人的好奇 。进了寺院 , 一定要守佛家的规矩:转经是为了积累功德 , 一定要顺时针而行 , 否则 , 功德尽失 。
可能因为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 , 所以寺中悬挂着五颜六色的经幡 。
古老的寺庙建筑雄伟壮丽 , 屋顶上各种颜色的琉璃瓦 , 在阳光照耀下鲜艳夺目 。
屋瓦镀金 , 光彩夺目 , 蔚为壮观 , 经堂、佛塔 , 相映生辉 , 和谐完美 。
古老的寺庙在香火烟雾的笼罩下 , 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 , 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
如今 , 皇寺广场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 , 这里都会举办传统而热闹的皇寺庙会 。
皇寺 , 一座诉说着世间正知正见的道场 , 承载着一段满汉蒙藏精诚团结的经由过往历史的记忆 。对于这座古寺 , 或许已经无需过多华美的文辞去描述 , 暮鼓晨钟 , 恒时流转 , 疾苦尽随无常去 , 雅言梵呗 , 绕梁经秋 , 极乐本觉自在心 , 而梵宇的清净 , 只需看那绵延数百载的信士涌动 , 便知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