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舍故居 丹柿小院

老舍 , 原名舒庆春 , 字舍予 , 满族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 。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 。曾任全国文联主席 , 作协副主席 。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 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我这一辈子》等 。
老舍旧居即“丹柿小院” , 在西城区小杨家胡同8号(原小羊圈胡同 5号) 。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 , 长在北京 , 死在北京 , 他写了一辈子北京 , 老舍和北京分不开 , 没有北京 , 就没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 。小羊圈胡同5号(现为小杨家胡同8号)是他的出生地 , 北京师范学校(今育幼胡同)、第十七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翊教寺公寓、西山卧佛寺、西直门儿童图书馆、缸瓦市基督教堂、教育会(今北长街小学)、烟通胡同 6 号(今9号)是解放前居住过的九处 。廼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 。老舍先生在这里居住直至辞世 , 住的时间最长 , 人生成就最辉煌 。
现纪念馆所在的“老舍故居”是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 也就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 , 自己花钱购买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廼兹府丰盛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 , 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 , 硬山隔檩 , 纯木结构 , 整个院落布局紧凑 。正门坐西朝东 , 灰瓦门楼 , 门扇为黑漆油饰 。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 , 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 。
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 , 只有两间南房 , 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 , 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 , 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 。
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 , 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 , 左右各带一间耳房 。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 , 东次间为卧室 , 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 。书桌对着东门 , 一转身就可以拿到嵌在墙上书橱里的书籍 , 书桌是硬木镶大理石的 。还有老舍生前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收音机和台历等 。就在这间小屋子里 , 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 , 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 20余部剧作 。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 。
客厅中陈列着沙发、条案、硬木雕花圆桌、凳及多宝阁 。南面向阳的窗台、茶几上摆着各种盆景、盆花 。西墙上挂着著名国画家赠送的老舍喜爱的字画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说 , 原来这些字画几天就换一次 , 每换一次 , 老舍总要细细地看上半天 。在这里 , 老舍曾接待过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中外友人 。东西各有三间厢房 , 东厢房是就餐的场所 , 西厢房老舍女儿居住 。
1953年春天 , 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 。每逢深秋时节 , 柿树缀满红柿 , 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 为此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 。
【北京老舍故居 丹柿小院】 老舍的一生 , 总是忘我地工作 , 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 , 由于受到红卫兵的围攻和四人帮的残酷迫害 , 8月24日老舍在被逼无奈之下 , 于北京太平湖含冤投湖而亡 , 年仅6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