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大天师


道教四大天师

文章插图
现代中国是无神论国家,但在中国古代,却有佛教和道教这两个影响最大的宗教,今天就给大家重点讲解道教四大天师的传说,那么一直被道教徒供奉的道教四大天师是谁呢?它们就是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天神,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道教创始人,号称张天师的张道陵 。
道教四大天师: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逊
一、张天师:张道陵,道教创始人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古代人寿命能超过100岁的几乎不存在),号张天师、张真人(此处绝对不是武当山的张三丰),道教的创始人,又称降魔护道无量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道教四大天师之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玉皇大帝其实是道教里的一个职位 。
张天师张道陵出生
张天师张道陵于东汉末年创立道教,正一真人据说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 。《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 。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 。张天师张道陵的母亲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 。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张道陵 。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 。张天师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 。
张天师张道陵成年
张道陵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 。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 。曾入太学,博学诸经 。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 。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卅(今重庆市)令 。后遁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长生不死之道 。据传魏伯阳曾收张道陵为徒,授其秘旨 。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 。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 。张道陵志在精诚修炼,得黄帝九鼎丹法 。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 。又居嵩山静心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道修真 。
张天师张道陵飞升成仙
顺帝时(126-144年),一为四川朴素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连入四川,在鹤鸣山(一名鹊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境内)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 。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访仙源,求得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边,世莫能测 。据《列仙全传》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著 。后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 。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 。
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张道陵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 。于是返回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张天师 。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道陵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张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 。永寿(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著,天神来迎,张天师张道陵白日升天 。
张天师张道陵子孙
此后,张道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742-756年)六年(747年)册封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张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理宗册封长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长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洪武(1368-1398)元年(1368年)改封长天师为真人 。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 。李膺《蜀记》称张道陵入鹤鸣山,自称长天师 。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 。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愔事天师道,而超奉佛 。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 。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张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
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位列道教四大天师之首,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镇魔伏妖、神通广大,白日飞升的仙人,故在正一派中的地位十分崇高 。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张天师张道陵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
二、葛天师:葛玄,葛家道创始人
葛玄(164-244),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字孝先,葛家道创始人,为道教灵宝派祖师 。被尊称为葛天师 。汉族,丹阳郡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之从祖父(祖父之兄) 。《抱朴子金丹篇》称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于閤皂山(今江西樟树市境内)修道 。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 。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曾嘱其弟子郑隐,在他死后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箓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箓传 。
据说,吴嘉禾二年(233),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 。《灵宝经箓》传自葛玄,故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 。《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 。《舆地志》也有赤乌二年(239)建立方山观的记载 。北宋崇宁三年(1104)封冲应真人;南宋淳皊六年(1246)封冲应孚佑真君 。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在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
宗教传说
道教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指挥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画符箓为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小鬼,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 。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
地位
宋崇宁(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为冲应真人,淳祐(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为冲应孚真君 。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
三、萨天师:萨守坚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 。崇恩真君 。是宋代著名道士 。生年不详,北宋末人 。西河郡人,自称汾阳萨客,号全阳子,又称“崇恩真君 。萨守坚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于是弃医访道 。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三师当时匿名各授一法与萨守坚,一为咒枣术,一为扇疾术,一为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 。萨守坚后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复生 。法裔传至后代,衍为西河派、天山派、萨祖派 。
萨真人以道法内炼、苦行修戒著称,其有诗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 。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 。撰著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存《道法会元》经籍之内 。明代邓志谟撰写有小说《萨真人咒枣记》 。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封萨守坚为“崇恩真君 。相传王灵官是萨守坚之弟子、护法神 。萨守坚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
四、许天师:许逊
许逊(239-374),人称许旌阳、许天师、许真君 。道教著名人物,净明道尊奉的祖师,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 。传说许逊斩蛟龙治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 。祖籍汝南(今河南许昌),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吴赤乌二年(239)许逊出生于南昌县益塘坡(今麻丘乡) 。后乡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又称许真君 。
相传著有《灵剑子》等道教经典 。据道书记载,少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 。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 。闻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吴猛得术士丁义神方,乃拜 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 。
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 。二十岁举为孝廉,屡荐不就 。二十九岁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 。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今新建西山乡)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 。直至西晋太康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 。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 。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 。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 。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 。盛赞许逊的功德 。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 。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 。
太熙元年(290),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 。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
许真君东归后,时逢彭蠡湖(今鄱阳湖)蛟龙为害,水灾连年,许祖率领众弟子,足迹踏遍湖区各地 。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斩妖除魔,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
【道教四大天师】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净明道派 。其宗旨为“净明忠孝 。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许仙 。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 。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祠,在南昌铁柱宫建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写《许旌阳祠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