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荫城镇位于长治市长治县东南部,是上党地区四大古镇之一 。它是连接长治、壶关、高平、陵川四县市的交通枢纽,是当地重要的信息交流中心和商业集散地 。千百年来荫城镇以生产铁器名扬海内,素有“万里荫城,日进斗金”之称 。随着时间的流逝,荫城昔日辉煌的制铁业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依托铁器兴盛起来的荫城古镇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
荫城古镇是山西明清古村镇建筑的杰出代表,真实保留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荫城镇的古民宅和古建筑遗址非常多,据统计,古镇现存古民宅5096间,特色院落18户,寺庙16座,旧戏台8座,旧城门7个,牌楼祠堂5个,门面店铺500余家 。荫城古镇如此宏大的村落建筑群,皆得益于昔日荫城繁荣的铁器贸易 。铁业兴,百业兴,制铁业的发达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古镇建筑规模也相应地宏大起来,这座以铁发端的上党古镇,因铁而生,因铁而荣 。
荫城古镇背靠雄山,陶清河与北河从古镇东西两侧流过,遵循了背山面水的选址方式,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古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建立了长治制铁业中心,“千年铁府”的盛誉因此传遍了大江南北 。也正是这块小盆地制造出的黑铁,铸就了山西两大商帮之一的泽潞商帮 。晋商数百年间一直在中国商界稳执牛耳,声誉超著 。同样,潞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一直是古代中国铁产业的骄子 。潞商得益于荫城天时地利之条件,在茫茫太行间披荆斩棘,走出一条盐铁古道,推动了当地盐铁贸易的发展,成就了一段泽潞商帮的辉煌传奇 。《潞安府志》载:“上党居万山之中,商贾罕至,且土瘠民贫,所产无几,其奔走什一者,独铁与绸耳 。”可见,是荫城的铁,为潞商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
上党铁的历史,潞州铁的文化,都要追根溯源于荫城古镇 。荫城自古煤铁资源丰富,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简易的铁器制作工艺 。据《左传》所记,秦赵“长平之战”时双方兵士使用的铁剑就是当地所制 。至汉朝,荫城已成为上党地区冶铁业中心,设有铁官,驻有铁商 。到明代洪武年间,官府在荫城设立了全国铁业所,而当时全国仅有13家铁业所 。那时的荫城几乎家家有铁炉,户户会打铁,在当地开设的铁器商铺多不胜数 。《潞州志》记载,荫城当时“户有八百,商有五百,店铺林立,经商如织,商贾如云,列市如栉”,不愧“万里荫城”“千年铁府”的美称 。潞州的荫城,荫城的铁器,举国闻名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昔日的辉煌终究会归于平寂,渐渐地,黑铁时代荫城的“傲人战绩”在悲怆中渐渐消退,黑铁已经无处“安身立命”了 。纵然铁器会锈蚀,但历史记忆不会苍白,古老铁城的记忆早已镌刻在古镇的一砖一瓦,和古镇一起迎接朝阳余晖 。漫步在荫城街道上的古镇儿女们,似乎还在重温着昨日的辉煌 。铁器,对于荫城人而言,已经不单是一个古镇的行业名词了,它仿佛已经融化在人们的血液中 。
今天,我们在荫城古镇已经听不到“叮叮咣咣”的打铁声了,“日夜铃铛响,骆驼排成行”已是昨日旧影 。但是荫城黑铁的影子却从未走远,它仍旧与荫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如今,对人们生活影响最深的恐怕就是因为荫城铁器而流传下来的荫城铁货会了 。铁货会自农历五月十三开始,历时半个月 。关于铁货会,还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三国时期,关羽过五关跑到荫城,由于连斩数将,他的青龙偃月刀已卷了刃,关羽想要磨刀,却苦于久旱无雨找不到水,眼看蔡阳就要追上来,他不禁对天长叹:“皇天不助我,吾命休矣!”话音刚落,只见天上乌云密布,顷刻间下起了大雨 。关羽大喜,就雨磨刀 。不一会儿,蔡阳追来,交锋数回合,就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后来,商贾们为了祈求关老爷保佑他们生意兴隆,来往平安,便自动捐资,在关羽磨刀的五月十三这一吉日设会建庙,拜神唱戏,兴起了对关公的祭祀活动 。此后,庙会便和铁货贸易自然融为一体,不断发展传承至今 。这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多商机,或许这是古镇制铁业在今日续写的新篇章吧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深受荫城人民喜爱的干板秧歌表演,它的创作与荫城的铁器制作有很深的渊源 。过去在打铁的时候,为了协调动作,两三个铁匠缓解疲劳,他们常常随着铁锤的起落,发出“嘿呦嘿呦”的喊声,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调子,后来又慢慢地即兴加些歌词,你一句我一句地唱出来,随后经过文人的加工提炼,逐渐成为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并为大众所认可、接受 。可见,铁文化已经融入到了荫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山西长治荫城古镇】 荫城因铁而闻名远近,在铁器文化的熏陶、孕育下,荫城的文化意蕴也会愈加凸显 。古镇悠久漫长的铁器历史,规模宏大的民居,浓郁的风土人情,将会在地方政府以及民众的共同保护下得到长足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