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安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 。早在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 。三皇五帝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此建都 。此后夏朝、商朝、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相继在此建都,故安阳被誉为“七朝古都”,其境内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 。
1、殷墟
文章插图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 。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
殷墟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 。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 。
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 。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 。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 。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
2、修定寺塔
文章插图
修定寺塔位于安阳市清凉山东南麓,此塔建于唐朝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到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之间,素有中国第一华塔之称,塔基乃北齐时物,平面呈八角形,外表用浮雕砖镶嵌,基座外缘有散水 。就基座残迹看,雕砖图案有力士、乐伎、飞天、滚龙、飞雁、帐幔、花卉以及仿木建筑结构的斗拱等达30多种 。
中国古塔数以千计,各具特点,为全国之最者当亦很多,但就装潢华贵、绮丽堂皇的花塔而言,唯修定寺塔当之无愧 。
安阳市西北35千米清冷山东南麓修定寺原址上,挺立着一座华美壮不雅的古塔,俗称“唐塔”,别名“修定寺塔” 。门楣上雕刻三世佛,故名“三生浮屠” 。此塔建于唐代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到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之间 。1982年国务院将其发布为第二批国度级重点文物珍爱单元 。
安阳修定寺塔,不管从它的造型到构造,或从结构到工艺,都别具匠心,不愧为我国古塔中之珍宝 。它对我国古代建筑史、艺术史、平易近族史、宗教史的研究,和建筑物的抗震防震,都有着极为主要的意义 。
修定寺塔,建造艺术极为罕有,系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 。因塔身外面遍涂一层桔红色,故又称“红塔”(现红色年夜部份已脱落) 。塔身呈正方形,通高约16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份构成 。全塔遍嵌高浮雕砖,仅塔身四壁就用模制菱形、矩形、三角形、五边形和直线和曲线组合的各类型制的雕砖3775块、图案76种,装潢面积达300多平方米,不留一处空白 。四隅装有马蹄形团花角柱,两侧加滚龙攀登副柱 。上檐外挑,构成雨棚,凹腰葫芦饰为顶盖,远看表面如一顶座北朝南华贵的方轿 。
塔基乃北齐时物,平面呈八角形,外表用浮雕砖镶嵌,基座外缘有散水 。就基座残迹看,雕砖图案有力士、乐伎、飞天、滚龙、飞雁、帐幔、花草和仿木建筑构造的斗拱等达30多种 。工艺细腻,细腻入微 。
须弥座以上为塔身,塔身为四方形,构图为佛帐雕饰 。四外壁均为雄厚多彩的雕砖嵌砌,题材十分雄厚 。上为托塔力士,铺首衔环联缀琉苏华缨,网眼垂穗成飞沿 。每边垂挂着团花编织系银铃的六条彩带,轻巧飘摆 。彩带之间,有美丽的人物,雄壮的动物,漂亮的花草织缀成伟大的帐帷 。空间以蔓草、团花弥补 。南壁辟拱券门,额头兽面镇守,券伏左为青龙吞云,右为白虎吐雾 。两侧侍立四臂金刚,脸部狰狞,满身筋肉隆起,两手向上各执兵刃,两手向下舞动扩大,勇武强悍 。此塔身构图讲求、构造严谨,是以远览整体,古朴风雅,肃静绮丽,近视则繁缛密致,精致绝妙 。
3、安阳天宁寺塔(文峰塔)
文章插图
安阳天宁寺塔位于安阳老城西北天宁寺旧址,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最大的特征是上大下小,呈伞状,这在我国古塔中极为少见 。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 。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 。
天宁寺原建于隋仁寿(601-604)年间,天宁寺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元、明、清三代都重修过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时任彰德(今安阳)知府黄邦宁,主持重修天宁寺和塔 。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相呼应,二者可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文峰耸秀”四字,于是此塔又叫“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 。
天宁寺塔系八角五级楼阁式(也可视为密檐式)砖塔,高三十八点六五米 。下为高二米的砖砌台基,塔基周长四十米,砖身木檐 。八角形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 。塔身底层南辟拱券门,东西北三面为假门 。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 。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为释迦佛涅磐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 。每层檐下置砖雕斗拱 。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 。每层出檐斗拱不尽相同 。八角檐头系铜铎 。增至塔顶为一大平台,台中有一须弥座,座上砌十米高喇嘛塔为刹( 塔刹为高10.8米的喇嘛式塔,刹顶为铜质十三天) 。塔刹周围有一平台,可容二百余人 。平台四周有高一点二米的女儿墙护围 。安阳天宁寺塔塔内有七十二级梯道直通塔顶 。
天宁寺塔的造型结构,介于单层多檐和多层塔之间,下小上大,较为特殊,为我国古塔中罕见实例 。正因于此,或称其为楼阁式塔,或称之为密檐式塔 。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高约二米 。
1996年6月,安阳天宁寺塔被公布为河南省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安阳天宁寺塔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明福寺塔
文章插图
明福寺塔位于原滑县老城明福寺山门以南二十米偏西处 。现存为北宋早期建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塔高九层,八角亭子顶 。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 。民国18年(1929年),当地人集资修复至七层,塔顶改为桃状 。
明福寺塔又名千佛塔,位于滑县老城明福寺旧址上 。
隋朝仁寿年间,滑县有户人家,户主姓杜叫明福,他们全家一心向善,虔诚拜佛,舍出自家宅院建为佛寺,人们用他的名字作寺名,从此有了滑州明福寺 。其后寺院不断扩大,松柏苍翠,殿宇密布,暮鼓晨钟,香客如织,大唐宝历二年(826年),寺里建起明福寺塔 。后几经战乱,寺院荒废 。
明福寺塔砖石结构,密檐八面,原高9层,后遭雷击仅存5层 。1929年募捐修葺,改为7层,并改原八角亭式顶为桃状顶 。现塔高 40米、径6米,塔身每层出檐两级,外壁砌有圆龛坐佛 。顶层挂铜风铃24个,微风吹动,叮当作响 。塔内有石阶,塔外有蹬道,盘旋而上,塔顶如一仙桃,游人可由塔内蹬阶盘旋而上,直达塔顶,眺望古城风貌 。
明福寺塔是省内乃至全国所见不多的大型佛寺砖塔之一 。1963年,明福寺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阳台寺双石塔
文章插图
阳台寺双石塔位于安阳市林州南四十二公里五龙镇岭后村阳台寺旧址 。阳台寺双石塔东西并列,建造于唐 。东塔高2.79米,西塔为方形7层密檐式,高3.04米 。塔基为方形石板承须弥座,四边雕兽头,伎乐、力士和仰莲 。塔身南面辟半圆拱券门,门上雕龙、飞天、羽人、莲蓬和小六角塔,门两侧力士和蹲狮 。西北两面无饰,东面刻“维大唐天宝九载(750)岁次庚寅八月十八日,浮图主孟崇仙抽减净财,敬造石浮图”题铭 。各层塔檐周边均线刻缠枝花卉,檐四角微翘 。每层中间有一龛,龛内雕坐佛一尊 。
1979年申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
6、大兴寺塔
文章插图
大兴寺塔位于安阳市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 。该塔始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为九级密檐式八角实心砖雕宋塔 。
大兴寺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 。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其最上两层甚至曾遭飞机撞击,但至今仍保存较好,巍然屹立 。该塔为7层密檐式砖实八角塔,高18.7米,底层周长15.6米 。塔身通体除砖雕外,全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 。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 。
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兴阳禅寺塔
文章插图
兴阳禅寺塔俗名丈八佛塔,坐落在安阳市安阳县马家乡李家庄村兴阳禅寺旧址 。丈八佛塔共有七层,因其底层立一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故名 “丈八佛塔” 。塔基平面呈丈八角形,是一座密檐式层砖塔,通高约20米 。
兴阳禅寺塔为砖砌仿木结构,重层密檐砖雕斗拱,做工十分考究 。一层朝南设有龛门,可由此进入塔室参拜大佛,龛门上有石刻匾额,上书‘丈八佛塔’ 。塔身二至四层向四方开有龛门,其间有盲窗装饰,上部三层没设门窗 。顶部仰莲刹座,上举七层相轮承葫芦刹身,砖石雕砌而成,现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整塔造型显得厚重沉稳,但建筑十分精细,虽算不上高大,但也不失其巍峨之风 。
8、高阁寺
文章插图
高阁寺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马号街赵王府内 。当初因为是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才被叫做高阁寺 。说是寺,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寺庙,并没有和尚尼姑,也不敬佛祖菩萨,只是王府中的一座大殿,当地的老百姓甚至戏言这是一座“金銮殿” 。
高阁寺并不是寺庙,而是原明成祖第三子、赵王朱高燧在彰德府所营王府的一部,原称大士阁,传为历代赵王召见下属之所在 。明代的藩王府、墓园建筑,保存的不多,就王府来看,粗数之下,有卫辉市中的那一座望京楼(潞藩)、青州城内的两架石牌坊(衡藩)、襄阳府里的一块绿影壁(襄藩),再就是大同的龙璧(代藩)、洛阳的狮子(福藩)、桂林的独秀峰(靖江藩)、和这处安阳的高阁寺(赵藩),都多多少少的把明代藩王府的零零碎碎记录、流传至今——按此,潞藩的望京楼与赵藩的高阁寺,还都孑遗下一座像样的建筑来,到真正算是幸运了 。
高阁寺建于成化六年,清乾隆、光绪间,曾重修 。通高二十米余,为高台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台基八米 。南设石阶三十二级,石阶及承台两围,环护石拦 。殿阁底基有石浮雕装饰,为游龙与梵文若干 。雕刻细腻而真实,仿若正欲飞升之象 。阁正面置门,进深面阔各三间 。明间与次间用木柱四根,直达阁顶四架梁下 。四根金柱承托上檐五架梁,斗拱精巧复杂 。为安阳市中明代建筑之典范作品 。
9、林州惠明寺
文章插图
林州惠明寺位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现存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水陆殿等均系明清建筑,有少量宋元瓦饰和木构件 。寺内还有惠明和尚石刻画像,上有“古相州林虑县马店村人法师惠明俗姓张宋政和三年”题记 。
惠明寺始建于北宋政和3年(1113年),历经宋、金、元、明、清,到现在已有896年历史,据说该寺因古相州林虑县马店村人惠明法师(俗姓张)在金大定11年(1171年)改建并葬于此,故名惠明寺 。
惠明寺中轴线现保留三处建筑,分别是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大佛殿(供奉如来佛祖)、水陆殿(弥勒佛),均系明清建筑 。据古碑石刻记载,由于多种原因,在金大定11年进行了重修;明天启进行了修缮;明崇祯9年进行了重修;清康熙45年进行了重修;清顺治4年对殿宇娄舍进行了装饰 。在天王殿东侧立有覆钵式石塔一座(已是危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的塔,由青石筑砌,有塔基、塔身、塔刹组成,总高16.5米,塔座为六边形弥座,有垂幔、覆莲、牡丹、托塔力士等浮雕 。壁门上有明弘治17年(1504年)修佛像题记,他顶为六角形天地盘,考证为元代建筑 。
惠明寺经历多变,见证历史 。在解放安阳和水冶战役中,惠明寺作为后方医院接受了众多的受伤将士,寺前的放生池(现已不存)有绿色染成了红色,为人民得解放走出了贡献 。1974年,惠明寺又接受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村内学校 。2000年以后,学校搬迁,虽偏殿得以重建,主殿得以保护,但周围环境不容乐观,有待整修 。
惠明寺是县境内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群体,对研究古代建筑艺术,观察宗教信仰有重要意义,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彰德府城隍庙
文章插图
彰德府城隍庙又名威灵公庙,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鼓楼东街6号,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布局为四进院落、五座大殿 。为安阳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 。
彰德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773平方米,建筑面积2792平方米 。布局为四进院落、五座大殿 。每院以大殿为主体,配有左右对称的廊房或配房,后院东侧有三座道房,前院有牌楼、照壁、判池,中轴线上为五座大殿 。屋顶有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屋檐分单檐和重檐结构 。布局结构严谨,建筑材料均为木质结构,青砖墙面,方砖地面,草白玉檐石,琉璃瓦顶 。
彰德府城隍庙的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道教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
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汤阴岳飞庙
文章插图
汤阴岳飞庙位于汤阴县城内岳庙街86号,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1103-1142年)的祠庙 。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
岳飞(公元1103-公元1142),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 。20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 。坚主抗金,曾四次举兵北伐 。绍兴十一年遭投降派秦桧、高宗杀害 。年39岁 。
岳飞庙址位于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 。现有面积4000多平方米,殿宇建筑近百间 。座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 。临街大门为精忠坊,面西,木结构,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翘 。坊之正中阳镌明孝宗朱佑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 。字高1.8米,遒劲端庄,格外醒目,过精忠坊为山门,座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 。山门檐下一排巨匾,上书“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 。山门对面为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对祠前秦桧、王氏、万俟 、张俊、王俊五奸党铁跪像呈镇压之势 。
12、韩王庙与昼锦堂
文章插图
韩王庙与昼锦堂又名韩忠献公庙,也称魏公祠,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去世之后被宋徽宗皇帝封为魏郡王而建筑的 。位于安阳老城内东南营街路北,始建年代不详,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大殿系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修 。昼锦堂,是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 。
韩王庙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 。并据《汉书·项籍传》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之句,反其意而用之,故名“昼锦堂” 。
韩王庙原址在高阁寺一带, 到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彰德知府冯忠移建到此 。
昼锦堂和拜殿顶覆绿色琉璃瓦沿边和中心点缀,古朴典雅,殿中后侧悬挂金字黑底“昼锦堂”三字木质大匾 。堂后为忌机楼,东有狎鸥亭,西有观鱼轩,中有鱼池康乐园,后为书楼 。此处园林式的秀丽幽雅建筑,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
昼锦堂大殿、拜殿、忌机堂、观鱼轩、狎鸥亭等,于l968年被火焚烧,大门外一对石狮被毁 。现存大门、二门、东西厢房、书楼、三株古槐及书院讲堂等 。
昼锦堂中号称“三绝”的昼锦堂记碑,高两米,刻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 。此碑由北宋大文学家、副宰相欧阳修撰文,大书法家、“一代绝手”、礼部侍郎蔡襄书丹,记述三朝名相韩琦之事迹 。
有关此碑还有诸多传说,如欧阳修用新稿换回旧稿,韩琦再三读之,见通篇只在头二句加两个“而”字,传为文章修改的佳话 。蔡襄书时每字写l0个,优中选优,号称“百纳本”,被宋人称为“本朝第一” 。后由大书法家邵必题写碑额,所以此碑也称“四绝碑” 。
韩王庙的西侧为商王庙 。传说韩琦对商王十分尊敬,而殷商在安阳建都,也是安阳人一大荣耀,所以在此建一商王庙,有大殿、拜殿,大门外还雕塑一对大象 。其中商王庙记碑对后人研究安阳史有着重要意义 。
13、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文章插图
洪谷寺塔,位于林州西南十六公里合涧镇南庵沟村北洪谷山下洪谷寺旧址,又名敕公禅师塔,建于唐,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高十五点四米 。千佛洞石窟始凿于北齐武平五年(574),洞内外共雕大小佛像128个,最大的2.78米,最小的仅16厘米 。
14、灵泉寺石窟
文章插图
灵泉寺石窟位于安阳县善应镇南坪村南,始凿于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止于宋代 。现存有东魏至宋代的石窟造像、摩崖石塔200余处,并有北齐双塔和唐代双石塔 。
灵泉寺石窟兴盛于隋朝,以隋代的大住圣窟最大、最精美,里面的飞天石雕尤为生动,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更神奇的是窟门左侧的迦吡罗神王,在他的护身镜上可以看到人身狮面像和抱拳在胸的小佛像 。
灵泉寺原名“宝山寺”,隋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时赐名为“灵泉寺” 。灵泉寺摩崖石塔按年代编排,反映出历代塔式的沿革,堪称中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群 。
灵泉寺石窟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石刻艺术史、佛教史、音乐史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15、小南海石窟
文章插图
小南海石窟又称北齐石窟,位于安阳市安阳县西南25公里小南海北滨 。现存三窟,分别是西窟、中窟、东窟,均为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建造 。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 。
小南海石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25公里的善应村龟盖山南麓 。因南临自然山泉-小南海而得名 。现存洞窟三座,分别坐落在龟盖山南麓的崖壁上,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 。其规模、题材和风格大同小异 。
西窟做东面西,平面略呈方形,高1.76米、宽1.36米、进深1.76米,窟门作拱券状,门楣正中雕一朵莲花,两旁浮雕一腾龙,下雕两只金翅鸟,窟门两侧各雕一守门人,守门人之上各刻一尊倒立的裸体虎头人身 。门左侧崖壁上,用减地法浅雕供养人像一组 。窟顶作覆斗式,窟内造像皆为高浮雕,后壁正中为释迦牟尼像,佛高0.65米,其左右立胁侍弟子,高0.6米;南北两壁镌有胁侍菩萨和弟子立像三尊 。
中窟坐北向南,窟前原有木结构建筑已毁 。窟平面呈方形,高1.78米、宽1.19米、进深1.34米,窟门呈拱形,门两侧各雕一尊护法神立像 。窟顶为覆斗状,莲花藻井 。窟内西壁、东壁有高浮雕一佛二菩萨像,北壁为一佛二弟子像 。南壁遍雕人物和花卉图案 。
东窟位于中窟东500米处的南海泉北岸 。1999年整体搬迁到中窟之东8米处,该窟略呈方形,高1.79米,宽1.3米,进深1.2米 。门外崖壁上镌刻佛、弟子、塔基菩提树组成的图案 。窟内北壁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坐像,东西两壁各雕三尊菩萨像 。
小南海石窟的造像、风格、雕刻技法与河北响堂山石窟相似,是研究佛教史及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 。
16、红旗渠
文章插图
红旗渠是灌溉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今河南林州),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 。
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
17、西蒋村马氏庄园
文章插图
【河南安阳被重点保护的23个文物】 西蒋村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 “中原第一官宅” 。
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区六路,每路分四个庭院,九道大门,俗称“九门相照” 。整座庄园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雄浑庄重,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建筑风格,又有晋商大院深深邃富丽的建筑艺术,还有中原地区蓝砖灰瓦五脊六兽挂走廊的建筑特色 。这里还是一处记载中国近代百年风云的历史见证,清末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曾在这里下榻;解放战争年代,刘邓大军曾在这里设临时司令部,在这里我们可以观赏到当时的陈设 。
庄园主人马丕瑶(1831-1895年),字玉山,安阳县西蒋村人 。咸丰八年中举人,同治元年登进士 。曾任山西平陆、永济知县,解州知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西、广东巡抚等职 。他为官30余年,政绩卓著,清正廉明,衷心报国,实心爱民,深受百姓爱戴,老百姓称他为“马青天”,光绪皇帝赞他为“百官楷模” 。病逝后,光绪帝亲撰祭文,并御赐金字“鞠躬尽瘁”,诰封其为“光禄大夫和振威将军” 。
马丕瑶长子马吉森是著名的实业家,先后创办了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纱厂),六河沟煤矿(今峰峰矿区),开创了近代河南民族工业之先河,;次子马吉樟,光绪九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湖北按察使、提学使,民国总统府秘书等职,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曾多次掩护革命党志士,并筹得巨款资助大批有志青年出国留学,意图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三女儿马青霞,是中国同盟会会员,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 。孙中山曾亲题“天下为公”相赠,民国时盛传“南有秋瑾,北有青霞”之美誉 。
18、袁林
文章插图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 。位于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 。
袁林占地二百三十八亩,兴建于民国五年八月,历时两年多方始完工,耗费一百五十多万元 。
这座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壁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穿过中国传统的牌楼门之后,是林荫夹道的神路 。神路两旁是对立着的华表、石马、石虎、石狮、石雕武将、石雕文臣等 。这当然是按照“帝王”的规格,为袁世凯墓做仪仗 。令人感到特别的是,不论石马、石虎、石狮还是文臣武将,全都是短腿 。
其碑亭是传统式的 。亭内袁世凯的墓碑也是和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一样是由巨大的背负 。
过了碑亭,就是大门 。正面有一座大殿,两侧有陪殿,全是清代风格的建筑 。再往前行,便是大墓台基 。台基有三道门,中间的铁门又完全是西式建筑,貌似民初的“大帅府” 。然而,铁门上挂着的墓徽却是雕刻着苍龙、猛虎等 。铁门内的三层高台大墓,便是袁世凯葬身之处 。它呈圆形,全用钢筋水泥浇铸,周围雕的石狮也是模仿西式的“写实”,而不是中国传统式的“写意” 。
袁世凯这个古怪的墓反映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瞬息多变的身份 。
19、安阳高陵
文章插图
安阳高陵即曹操墓,又称西高穴大墓,位于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在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高陵的具体位置,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逝世后“谥曰武王 。二月丁卯,葬高陵” 。唐朝以后争议颇多,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被称之为“千年之谜”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 。
此墓自2008年以前多次被盗,为了抢救地下文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中旬开始对此墓葬进行抢救性挖掘 。到2009年12月下旬,发掘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此次发掘共清理了两座墓葬,为一号墓和二号墓 。一号墓尚在发掘之中,二号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 。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约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78平方米 。虽然经过多次盗掘破坏严重,但仍然出土了一批文物,大部分经过扰动,其中以出土的数枚刻字铭牌最为重要,另有兵器和墓主人的头骨、肢骨等残块 。从质地上分,这些东西有金、银、铜、铁、云母、玉、古、漆、瓷、釉陶、陶、石等等,据初步统计,出土可复员的文物约250件,其中有能够反映墓主人身份的铭牌,铁甲、铁剑、弩机构件等兵器等,这些东西量比较大,还出铜带钩、盖弓帽 。遗骨经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5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
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 。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由此产生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认定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社会关注,并入选了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2010年2月4日,河南省政府将曹操高陵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
20、固岸墓地
文章插图
固岸墓地位于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 2005年至2008年间,清理出古墓葬300座,已发掘出的墓葬有战国36座、秦汉55座、魏晋5座(曹魏3座)、十六国3座、北朝170座(东魏50座、北齐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出土文物2200多件 。
该墓地具有延续时间长,涉及朝代多等特点,为研究墓葬形制和丧葬制度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尤其是大量北朝平民墓葬的集中出土,在国内属首次 。
鉴于固岸墓地的重要性,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和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固岸墓地的发现在全国考古界引起巨大轰动 。目前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1、羑里城遗址
文章插图
羑(yǒu)里城遗址位于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属于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 。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
羑里城主要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大殿、拜殿、演易台、洗心亭、玩占亭、吐儿冢,还有碑文石刻等 。
遗址南北长106米,东西宽103米,总面积10918平方米,现存主要有文王庙(周易博物馆)、演易坊、演易台等建筑 。其中演易坊是一座青石牌坊,位于城台的南端,上镌三个楷书大字“演易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块石碑,西侧碑上刻着“周文王羑里城” 6个大字,东侧碑上刻着的则是著名的“禹碑” 。演易台就是传说中的姬昌被囚之所,分上下两层,门楣上刻有“演易台”三字 。
羑里城遗址景区内有八卦阵迷宫,完全按照八卦阵图所建 。
22、三杨庄遗址
文章插图
三杨庄遗址位于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南部,是一处西汉晚期规模宏大的汉代村落遗址 。遗存14处汉代庭院及道路、湖塘、农田等遗迹,出土了大量汉代遗物,堪称“中国庞贝古城” 。
三杨村遗址是因黄河洪水泛滥而被淤沙深埋地下,所以庭院布局、耕作田垄等保存基本完好,屋顶和坍塌的墙体基本保持原状,这在国内既往的考古发现中极为罕见 。尤其是成组的庭院布局及其附属设施、大面积的农田及耕作原貌,均是我国汉代考古中的首次发现,填补了学术研究中的实物资料空白 。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具有多学科丰富的信息和重大的研究价值 。经过国内考古学、历史学、古建筑学、科技史学、农业史学等领域的专家考证,大家一致公认,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的发现,首次再现了汉代农村的真实景象;首次揭示了反映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庭院与生活环境;首次发现了汉代农田实物,为研究汉代农耕文明和耕作制度,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 。同时,也为汉代黄河治理和河道变迁等黄河水文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
23、白营遗址
文章插图
白营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白营镇白营村,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 。遗址面积约18200平方米 。遗址的河南龙山文化层堆积厚,保存较好,内涵丰富,是豫北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 。
白营遗址面积3万多平方米 。1976~1978年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3次进行发掘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早期为公元前2590年,晚期为前2200~前2100年 。这的63座房基、叠压多层木构架的深水井和白灰窖等,是新的重要发现 。
- AMD|冲击6GHz可期?Zen4锐龙7000被曝干到5.85GHz!
- 河南开封尉氏兴国寺塔
- 河南开封朱仙镇岳王庙
- 河南开封繁塔
- 河南商丘永城陈胜墓
- 河南安阳婚嫁习俗
- 河南新蔡饮酒风俗
- 河南荥阳生活习俗
- 河南荥阳农村婚礼习俗
- 河南南召五朵山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