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 江西会昌羊角古堡

城堡,原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欧洲贵族为争夺土地、粮食和人口而修建城堡 。中文的“城堡”一词则泛指城池堡垒 。
在会昌县,有一座极为罕见的城堡 。在匪患四起到处掳掠的年代,近千户居民迁入城堡得以保全性命 。它就是羊角城堡 。
湘水绕城故名羊角
羊角城堡位于会昌县筠门岭镇羊角村境内 。羊角地名从何而来?湘水绕城而过,形如羊角,故名羊角,古代又称为羊角水城堡 。
地方虽小,但羊角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 。清朝同治十一年出版的《会昌县志》记载:“羊角堡虽一隅之地,当三省咽喉之区 。”《赣州府志》载:“会昌羊角水,扼闽广之冲,为南赣咽喉重地 。”这里属边远山区,筠门岭镇更是二省三县交界之地,贼匪常常抢劫扰乱 。旧志曾有记载:“盗逾羊角水以西则袭长沙营,掠于都、信丰、赣诸县;为扰以北,则攻会昌城,西犯吉,东侵抚、建诸郡 。”
可见,羊角水城堡在古代不仅为经商要道,且为攻防要冲 。早在西汉,名将周亚夫就曾在这里驻军,到了明、清更是成为军事重地 。
明弘治八年(1495年),朝廷特设南赣巡抚一职 。面对绵延两千余里的客家山区,历任南赣巡抚都竭力在“八府一州”的诸关隘内修筑军事城堡和哨所,以利攻防和驻守 。会昌县博物馆有关人员告诉采访人员,拥有重要位置的会昌羊角村,很早就有依寨屯兵据守的兵营 。明成化年间,朝廷在羊角城堡建提备所,屯兵百人,作为一般的防守和暸望 。
土匪来袭官兵只会躲
然而,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所建的城堡并未建城墙,主要用于瞭望 。堡中“止有孱(懦弱)军五十人”,每当贼匪一到,官兵抵挡不住,居民逃往山谷,贼匪大肆抢劫 。成化年间至嘉靖年间,这里被贼匪烧杀抢掠七十二次 。
据悉,当时每遇大队流寇到来,官兵只能紧闭城堡自守 。羊角城堡邻近有村民千户,自成化年间至嘉靖初期,村寨几乎每年都要被流贼掠劫一次以上 。这种掠劫、骚扰和破坏,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为寻找安全住所,一些人迁徙外乡 。而当地大姓望族与富绅地主则希望利用羊角城堡的险峻地势,把城堡扩大,让整个羊角村居民住进去,实行兵民共防 。于是,嘉靖二十年,他们推举当地绅士周廷试为代表,专程到赣州府拜见南赣巡抚虞守愚,哭诉乞求 。虞守愚亲往羊角村考察,了解到当地驻军和民众的苦楚后,当即上奏朝廷,很快得到批准 。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在南赣巡抚虞守愚、兵备副使薜甲和会昌守备等官员的组织下,羊角城开始实施筑城工程 。羊角村周边民众对修筑城堡给予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短短两年时间不到,一座“周三千尺,高三丈,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的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城堡,在闽粤赣边陲要津拔地而起 。
官民可一起防御作战
城堡建成后,原先散居在城堡附近的近千户村民悉数迁入堡内 。据明代欧阳德《新建羊角堡城记》记载:新建的羊角堡城周长三千尺,城墙高达9.6米,城墙宽为4.2米,城垛564个 。城堡辟有三座坚固厚重的城门,东曰“通湘门”,南曰“向阳门”,西曰“镇远门” 。
这次建城,原有居民也围在其中,可一起参加防御作战 。建城后,当时驻兵两三百名;明嘉靖四十年,设把总一名,领兵五百名(包括长沙营);万历年间,有兵四百一十名;清顺治初设守备、把总各一名,兵减至三百名;康熙年间,官兵只有一百九十三名;雍正十年,改守备为都司;同治年间,有士兵两百名 。城堡北边大坪(现营坊村)为当年的练兵场,并建有演武厅(已毁) 。
明清两朝,羊角城堡内先后有兵署、卫衙、公馆、宗祠、码头、圩市等诸多公共场所,成为闽粤赣客家地区一座集防御、治安、商贸、宗族、民居等为一体的典型乡村城堡 。
古城经历500多年沧桑,多次经历战火考验,几毁重建,如今在当地干群的挖掘保护下,已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五千多万元用于羊角水堡保护维修工程 。工程因规模大,建筑物多,对其进行分期实施,计划需要3期实施,才能完成羊角水堡内的城墙、城门、宗祠、民居等文物点的修缮 。
【中国传统村落 江西会昌羊角古堡】 现已完成羊角水堡一期一部分的工程维修,包括周氏宗祠、芳叢公祠、瑞香公祠、东城门、东城墙、蓝氏节孝坊、湖南祠、绍福公祠、节文公祠 。现正在进行一期二部分的维修工程 。古堡正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恢复出原来的模样,并成功获评为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