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以崇敬孔子为尊,以崇尚儒学为风,以追念孔子为尚 。
自从唐朝确定孔子为先圣后,历代帝王更是倍加推崇,直至用天子的规格进行祭祀 。
清朝以北京的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雍正4年定8月27日为孔子诞辰,全体官民军士斋戒一天 。
自天子以至庶民,都推崇儒学 。
上杭也不例外,自置县以来就设有孔庙,但规模不大,到了宋嘉定16年(公元1223年)则在县城东门学坪修筑颇具规模的孔庙,明嘉靖27年(公元1548年)重新修建 。
上杭孔庙端庄雄伟,巍然壮观,布局严谨,气势宏大 。庙宇高阁飞檐,殿堂金碧辉煌,其建筑与雕塑技艺极为高超,有“古建堪称‘世孤例’,宫体殿式臻造极”的美誉 。
上杭孔庙的主要特点是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 。上杭孔庙以大成殿为主体,分前、中、后三门 。
大成殿“万世师表”匾额,是清康熙年间立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正中供奉的孔子铜像 。建筑孔庙用的是不易风化的优质石材,即使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也不失其雄伟壮观 。是福建省保存较为完整,最具特色的文庙 。成为杭邑历代文人雅士尊孔祭孔、弘扬儒学、祈求功名、聚文会友的文雅圣地 。
孔庙门前“下马碑”,上面刻着“奉旨一应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意思是“奉皇帝命令,所有一切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了这里,一律下马(朝拜孔子)”,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 。
从圣门进去,有泮池和棂星门,构成一个前院 。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 。孔庙设门名棂星,喻尊孔如同尊天 。
古时候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
走过棂星门,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孔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 。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 。
大成殿门前有两块石碑,刻有“宸翰·程子动箴”、“宸翰·程子言箴”(程子即北宋程颢) 。另一块石碑刻有“宸翰·宋儒范氏心箴”(范氏即范仲淹) 。殿前有东西两廊和名宦祠和乡贤祠 。
自建孔庙以来,上杭人才辈出 。
据载,上杭最早有记载科举记录的,自元代开始,有进士及荐举各1人,明代考取进士12人,举人55人,贡生222人 。清代考取进士37人,其中文进士16人,武进士21人,内有武状元1人;举人328人,其中:文举人165人,内有解元2人,武举人163人,内有解元4人;贡生384人 。
福建历史上出过多位文状元,而清代武状元只有上杭人丁锦堂一人 。
上杭自建孔庙以来,崇文重教精神代代相传,儒学思想深入人心 。
2000年由群众集资铸就孔子铜像一尊,置于大成殿正中 。像中的孔子,慈祥可亲,手掌恭握于胸,形态平和,目光睿智,其超凡的心襟和悦目的谦逊和谐,永远为世人开启大度、仁爱的胸怀 。
经查考有关资料,上杭自建庙立殿,每岁春秋祀孔,据《精诚报》载:上杭县最后一次祀孔为1947年9月28日(农历8月27日),正值孔子诞辰日,也是民国时期的教师节 。
【福建上杭孔庙】 近年来,慕名来杭参观孔庙的中外人士愈来愈多,这座古老的庙宇正焕发出中华建筑艺术之青春,成为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寻根谒祖、尊师重道揽胜之圣地 。
- 福建清流“客家祖山”灵台山
- 福建上杭“九厅十八井”建筑赏析
- 福建培田古民居建筑 九厅十八井
- 广东大埔及三市的由来
- 福建三明明溪“食东道”的由来
- 福建武平梁野山
- 汀江 客家母亲河
- 福建长汀明清古街 店头街
- 福建宁化石壁风俗民情
- 福建泰宁婚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