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石城“过漾”民俗

“漾”为石城方言,意为人来人往,“过漾”即众人来往欢聚,祈福祈平安 。在石城,“过漾”这一天,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亲朋好友,邀请剧团开锣唱戏 。这一天,是全村老少的欢庆日,更是年轻人的狂欢节 。
“过漾”是一朵隐藏在深山里的民俗文化奇葩,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的期盼与希望 。
2011年,石城县把“过漾”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使“过漾”这一客家文化民俗得到系统整理和传承保护 。
古老的客家民俗
石城“过漾”以高田镇靠近福建省宁化县一带的山村为典型代表,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是一种民间祈福祈平安活动,活动寄寓安定祥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兴旺发达之意 。“过漾”日一般安排有巡游福泽、亲戚欢聚、摆台唱戏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
以上柏村为例,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一套仪式完后,三声震天铳放响,村民们开始巡游福泽之行 。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前锋一般由十多个到二十多个孩童抬着彩旗开道,游行队伍后面紧跟鼓手、喇叭手、唢呐手等四五个乐器手 。
下午和晚上便邀请戏班开台唱戏,全村同乐 。《桃园结义》《刘备招亲》《玉堂春》《狸猫换太子》等备受农民欢迎的戏剧连演三天,让村民畅享文化之旅、快乐之旅 。
凌晨一点,三声铁铳放响,巡游队伍回来,宣告“过漾”活动正式结束 。
狂欢的“情人节”
在以前,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过漾”便成了文化、感情、贸易交流及谈亲说媒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交通、通信越来越方便,“过漾”的贸易交流等功能正逐步弱化,但其他功能依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
“过漾”当天,家家户户尽显客家人的好客之情,拿出家里最好的酒菜,邀请亲戚朋友、远到嘉宾上门畅饮农家自酿的好酒,品尝独具风味的客家小吃 。即使是陌生人,主人也会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喝茶饮酒、吃菜吃饭 。
这一天,不仅成年人可以放下生活的重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听听小曲、看看大戏,而且孩子们也可以肆无忌惮地畅玩游戏,独享童年的快乐 。
当然,这一天更是年轻人的狂欢日 。据说,在“过漾”这天定下的姻缘,被视为是上天赐给的美满婚姻 。因此,周边地区的很多年轻人会在“过漾”这一天,来到村里参加活动寻找梦中情人 。若有看中的对象,他们或跑上山头对唱情歌倾诉爱意,或直接拉拉手表达爱慕之情 。若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就可以在“过漾”当天大胆地带回家里拜见双方父母,开启一段浪漫的爱情之旅 。
正因如此,“过漾”相当于山里人的第二个春节,隆重而又喜庆,锣鼓阵阵、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趣味十足 。
在传承中绽放异彩
“过漾”是一种独特而又古老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它是村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美满姻缘、财源广进等美好愿望的期盼,它反映出客家人对艰难困苦生活的不屈不挠,折射出人们努力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
近年来,随着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加之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许多人对“过漾”这一民俗活动缺乏深入了解,存在人才断层,参与群众不断萎缩的现象 。
为让“过漾”这一客家民俗文化能在新时期焕发新魅力,近年来,石城县加大对这一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 。该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普查,建立专项档案,详细记录“过漾”的历史渊源、仪式程序、表演形式、民间传说等,并拍摄音像、图片资料,编撰书籍、制件音像,使这一客家民俗得到全面而又科学的整理 。2011年,该县把“过漾”列入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赣南石城“过漾”民俗】 为加大对这一客家民俗的保护与传承力度 。该县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认识“过漾”,不断地参与到民俗活动中,使“过漾”这一古老民俗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