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壶公信仰习俗

“壶公点化,聪明花开” 。对于莆田人来说,这一民间故事并不陌生,讲的就是壶公信仰 。壶公信仰作为独特的智神崇拜习俗,在全国十分罕见,已传承千年,在莆田文化史上曾发挥重要的作用 。
2015年10月,由莆田壶山书院提出的壶公信仰习俗,被莆田市政府列入莆田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好消息传来:该习俗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
壶公信仰 苦学育才是核心
莆田崇尚智力源于汉代隐居壶山的智神壶公 。据记载,壶公是汉代影响中原一带的神仙,因南游至莆,见兴化平原上巍立着一座钟灵毓秀形如壶的壶山,遂隐居于此 。因壶公悬壶济世,民仰其名,壶山从此改名为壶公山 。壶公信仰习俗也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 。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的壶山书院,千年书香不绝,俊杰辈出 。明代壶山宫与壶山书院曾培育出清官林俊,官至刑部尚书,如今其石像仍坐落于重庆大足石窟上;柯潜中状元的聪明花故事,更使四方传颂壶公 。
宋代有一句民谚:“门对壶公,世代书香”,传达出当时的百姓对智力的崇尚与追求 。也是从宋代开始,壶公成为莆田百姓普遍崇仰的智慧之神,宋皇建炎二年勅封壶公为显应侯 。
“莆田人物之盛,皆因壶公也!”大儒学家朱熹感叹道 。壶公信仰习俗以励志苦学育才为核心,以理喻教诲为引导方式 。这种千年来崇拜智慧之神的习俗,蕴含着一种潜移默化的理性启迪教化作用,特别是对学习上幸运因素的理解,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对莆田人才成长产生了正能量的推动作用 。
开学日祭拜壶公 孩童上人生第一课
从宋代至清朝,壶公信仰习俗在莆田十分流行,书院在秋季开学之日,师长都要依例率领学生去祭拜壶公 。
祭拜智神壶公仪式分有三个议程 。
首先,拜壶公排列祭品,祭品虽简单但富有寓意:芹菜代表勤学;竹笋代表虚心;大葱代表聪明;杏仁代表幸运;桂枝代表折桂高中 。壶公信俗既鼓励后代虚心勤学幸运成才,又培养“家贫子读书”、不畏挫折、苦学折桂的精神 。
接着,由长者领着学童诵读祝文:“壶公神仙,点化顽冥 。赐我聪慧,督我勤勉 。萤光映雪,锥股提神 。学无止境,若谷虚心 。赐我幸运,学业大成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
在长者教导下,学童向壶公神仙发誓,“我将来一定苦学勤学,功成名就之后,再来拜谢壶公 。”
如此以一套理喻规告的方法,为上学前的孩童上了人生第一课,在以后求学中受到激励和鞭策,为此众市民称为“祭拜壶公,聪明花开” 。
莆田壶山书院是壶公信仰习俗的保护单位,但原址已被拆除,建成学校,原壶山书院仅留一块匾额和一龛香位 。此后,不少市民呼吁择址重建,抢救“壶公信仰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坐落在莆田壶公山北麓云庄村的壶山书院和壶山宫相邻,各有五开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壶山书院和壶山宫成为莆田渠桥一中老师宿舍;后因渠桥一中校舍扩建,原壶山书院和壶山宫被拆除,仅遗留壶山书院一块匾额和壶山宫一龛香位,目前仍寄存在壶山祥云殿内 。
【福建莆田壶公信仰习俗】 为抢救文化遗产,不少市民呼吁重建壶山书院 。目前莆田壶山书院已于2011年被批复成立,相关负责人也已向社会筹集了60多万元,且向云庄村村民赎回五亩地,准备重建壶山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