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糖画艺术

糖画,顾名思义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 。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
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 。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 。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
糖画工艺流程:选糖──熬糖──设计图形──化糖──绘制图形──冷却──成型 。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褚人获《坚瓠补集》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 。后来,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艺术的造型手法融于一体,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持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 。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 。据糖画老艺人白世云、樊德然、黎永成等说,相传唐代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 。一代才子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 。
后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做了一个小吏 。闲暇无事时,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 。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 。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看见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 。太监问明这些小动物是用糖做的时,便要了几个给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 。谁知回宫后小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着还要,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实回禀 。皇上听完原委,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 。
陈子昂便将带去的黄糖溶化,在光洁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铜钱,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涕为笑 。皇上心中一高兴,脱口说出“糖饼(儿)”两字,这就是“糖饼(儿)”这一名称的由来 。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 。
【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糖画艺术】 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后,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同时也因闲居无聊,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 。这些徒弟又传徒弟,并将它传向四方 。有的干脆以此为业,走邨串乡做起糖饼儿生意来 。这糖饼儿生意虽小,但因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来 。在一些大街小巷里经常会看见糖饼儿人的身影,周围围着一圈好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