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和广州的姐妹祠:陈家祠

“顺德祠堂南海庙 。”这句话相信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了 。在顺德,各个氏族的人都很重视家族文化 。因此,顺德祠堂不止数量很多,而且在建筑规模和装饰上都令人感到惊讶 。
在顺德,有一座现存较大较好的祠堂——“乐从沙滘陈家祠” 。当然,提起“陈家祠”,我们又免不了会想到广州的“陈家祠” 。其实,这两座陈家祠堂是“姐妹祠”!
生长于广州的是“姐姐”,生长于顺德的是“妹妹”
【顺德和广州的姐妹祠:陈家祠】 这两座祠堂都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建造的 。年纪“稍大一点”的是广州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 。1890年,广州陈家祠由广东省72县里的陈姓族人合资兴建,在1894年建成,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布局 。这所祠堂建造的原意是用来为参加捐款的全省宗族子弟赴省城做科举备考、缴纳赋税、候任等提供临时的住所,而作为捐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以将其祖先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 。
而相对年轻一点的“妹妹”是乐从沙滘陈家祠(又名沙滘陈氏本仁堂),始建于1895年 。这座祠堂是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 。跟广纳全省的广州陈家祠对比,乐从沙滘陈家祠是由当地陈姓子孙集资兴建,建筑布局和形式模仿广州陈家祠 。乐从陈家祠属于家族祭祀和乡绅议事的场所 。举当地陈氏一族之力,居然能建出能与广州72县陈姓族人合资比肩的陈家祠,可见当时顺德的经济实力强劲,宗族力量强大 。
乐从沙滘陈家祠曾经在1947年改成学校,将当时沙滘七间小学合并,命名为“沙良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1949-1997年以学校的形式运行,1997年8月沙良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退出这个历史舞台 。它是以前陈氏“学霸”、“学神”的集聚地,很多在这里读书的陈氏子弟都成功金榜题名当上了官,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笔 。
“姐姐”是“古典东方美人”,“妹妹”是“中西混血小美女”
广州陈家祠是一座集广东“三最”(规模最大、最完整、最精美)的传统艺术建筑 。它曾两度以““古祠流芳”之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是岭南地区历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典型代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德、日等国称赞她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 。1959年,郭沫若写诗称赞她,“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
广州陈家祠集中了广东民间各种建筑装饰艺术,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充分展现了广府气息 。祠堂内的建筑装饰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既有小巧的瓜果、云纹、花鸟镂雕,也有二十七米的巨幅泥塑,雕塑中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也有菠萝荔枝等南方水果,是中国少见的一座雕塑艺术建筑 。
虽然在建造时,乐从沙滘陈家祠的建筑布局和形式是模仿“姐姐”广州陈家祠,但各中乾坤却大有不同 。
沙滘陈家祠横梁的雀替石雕上,竟然还雕刻有戴着礼帽、穿着对襟礼服的洋人,能在自家的宗族祠堂融入西洋文化要素,这足够彰显当时沙滘陈家人的文化包容之心 。此外,沙滘陈家祠最标志部分,即前座和中座的正脊采用纯灰塑工艺,这是全省第一个有此壮举的祠堂,且祠堂正脊的高度更超越广州陈家祠 。
值得注意的是,乐从沙滘陈家祠用料之讲究木料远超广州陈家祠 。据说,祠内所有的酸枝、花梨、坤甸、柚木、东京、菠萝格等木料,是旅居南洋的华侨陈泰捐赠 。在得知宗族要建造祠堂时,陈泰当即远渡泰国等地,亲自走进林区挑选木料,最后这批材料经新加坡到达香港,再从香港转回沙滘使用 。可见,就算是在大洋彼岸,乐从沙滘的陈家子弟也从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 。
乐从沙滘陈家祠虽然没有广州陈家祠那么大那么有名,但它一点也不逊色,因为陈氏的祖先周游列国,见识广阔,在大宗祠的建筑上融入了西方元素,如在祠堂正门两边分别做了两个阳台、樑与柱之间运用了洋人作为配图、瓦脊上的博古图用立体线条勾勒,而且它有堪称广东省最大灰塑和最大屏风门,历经100多年风雨仍正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