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阿里山神”吴凤故里——漳州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是该县一个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受到广大游客尤其是台胞的青睐 。
吴凤(一六九九至一七六九),字符辉,福建平和县壶嗣村人 。五岁随父吴珠、母蔡氏渡台,居诸罗大目根堡鹿麻庄(令嘉义县中埔乡) 。
【台湾“阿里山神”吴凤】 中埔地处阿里山麓 。阿里山有大小番社四十八社,每社数百人,生性凶猛,动辄杀人,所以汉人不敢前往 。吴凤少年时经常随父到番社经商,有较多机会接触番族,渐渐地懂得番语,熟悉番俗 。加上他豪迈坚勇,颇有侠士风范,番人对他有几分敬畏 。
清代台湾开发中,处理汉番矛盾,融合汉番关系,始终是个重大问题 。清政府采取"抚番"政策,设通事与番族联络交往 。吴凤的经历和素养,使他成为阿里山通事的最佳人选 。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到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吴凤任阿里山通事达四十八年之久 。
通事之责,乃管理汉番贸易,征收番人赋税,开展番族教育,解决汉番纠争等等 。吴凤忠于职守,处事公平,力促汉族和番社的贸易往来,深受番人信赖 。但是,番人历有"粟祭"的陋俗 。即每年秋收祭神时,一定要割一颗或数颗异族的人头来祭奠神灵和祖先,叫做“出草”,以求神灵祖先的庇佑 。
吴凤上任第一年,力劝番人戒俗,软硬兼施无效,最后达成协议:以牛代人,明年一定给人头以祭神 。翌年,番人来取人头,吴凤还是劝说加蒙骗,迫使以牛祭神 。这样过了五年,番人不干了,说:"今年再不给人头,就杀吴凤祭神 。"吴凤眼看推延不过,就取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之乱造反砍杀的40多个骷髅作祭品,一年用一个,以充祭事,从此阿里山停止“出草”40余年 。
每年一具到乾隆三十一年,这些尸骨也用完了 。番社又派人素讨人头,吴凤晓之以理,严词相告,不许妄杀无辜 。番人应允,连续三年未用人头祭神 。
乾隆三十四年,番社发生瘟疫,死了很多人,以为因没有人头祭神,神灵惩罚所致 。番人气势汹汹地来找吴凤,声言一定要杀人以谢神 。吴凤知势不可止,好言相慰,并告诉他们:"明天一早,山中有一红衣帽的行人,你们可取他的头 。但是有言在先,只准杀这个人,以后不准再杀人 。"众番欢呼而去 。
第二天早上,果见山道上走来一穿红衣戴红帽的老者 。众番蜂起张弓射杀,取其首,愕然发现是通事吴凤 。各社番人闻知,悲痛至极,号哭之声震撼山林 。吴凤既殉职,众番社酋长聚议,立誓戒除"栗祭"恶俗 。吴凤亡于农历八月初十,七日而葬 。
吴凤去世后,被尊为"阿里山神" 。
嘉庆年间,继任通事杨秘根据汉番同胞之愿,在今嘉义县中埔乡社口村立庙祷祀,称"阿里山忠王庙" 。每年于吴凤忌日举行祭祀 。
吴凤生前供职的阿里山一带,后取名为"吴凤乡",兴办起"吴凤中学" 。嘉义火车站广场,雕塑吴凤铜像 。蒋介石先生为吴凤庙题"舍生取义"匾额 。
吴凤墓保护完好,庄严肃穆 。后人为其墓题联日:"秉浩然气,以救世心,为生民定命,立德立功同不朽 。捐百年身,树千秋业,受万家尸祝,其人其事永流芳 。
为缅怀先贤,吴凤故里壶嗣村吴氏宗亲于1986年筹建“吴凤史迹陈列馆” 。陈列吴凤巨幅遗像,左边陈列壶嗣延陵子孙东渡台湾世系表,右边陈列与吴凤有关的历史文物和史料 。馆内楹联数幅 。
如今,“阿里山之神”吴凤故里不仅成为平和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也是海峡两岸同根的历史见证 。
- 台湾金门风狮爷信仰
- 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
- 福建漳州登科文旦柚
- 福建平和“将军树”的故事
- 浙江温岭泽国三月三迎神赛会
- 江苏丰县糖人贡
- 江苏丰县民俗:新媳妇“躲日子”
- 民间习俗中的“鸡”元素
- 俗语“洗澡莫下桥,最怕桥心水”啥意思
- 俗语“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