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者,邑之城墙也;隍者,邑之城壕也 。城司卫,隍司济,二者皆有功于民,故民崇拜而敬之,庙而祀之,谓之城隍老爷 。城隍,自古被人们视为一座城市的守护神 。城隍神后来更被人格化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循吏或英雄充当,他们或救灾救难,或慷慨赴死,或教化百姓,由人而成神 。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封官晋爵,对城隍庙建设制定了具体规制,普天之下,凡有城池者,均有城隍庙 。城隍更由原始的护城保民上升成为“惩恶扬善,护国安邦”之神 。揭阳城隍庙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
据清雍正陈树芝《揭阳县志》卷二《坛词》载:城隍庙在县治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 。洪武二年(1369)县丞许德创建 。城隍庙坐北朝南,格局严整,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牌楼、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为三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是广东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也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
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的风格和潮汕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保留着明代特色地栿、承梁框架的山墙以及穿斗式、抬梁式的“混合式”木结构,使其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兼具抗震与防台风功能 。自创建600多年来,城隍庙历经多次地震、台风仍岿然屹立 。据介绍,城隍庙在历史建筑中还起了一个其他建筑不可充当的作用,那便是从大殿的建筑中可以窥得旧时揭阳县衙大堂的规格 。据记载,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简单来说,在此之后“揭阳县城隍显佑伯”便与揭阳的知县位居同一官阶,大堂也享同一规格,而这便在考证早已无存的揭阳县衙上起到了一个充分的参考作用 。
揭阳城隍庙位于广东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 。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
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 。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 。大殿四壁仅仅起着防护作用 。建筑结构防震性能很高,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 。
城隍庙具有宋明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 。大殿为它的主体建筑,是供祀伯府大人的殿堂,面阔三间20米,四进深16米,共设防22根花岗岩石柱,上部为抬梁、穿斗式结构,为石、木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甚为严谨 。大殿四壁仅作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的压力,防震性很好,虽经明、清几次地震,墙壁倾圮而梁柱及屋顶仍然完好 。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垫架,大殿之间连接,梅花金柱,柱直径50厘米,高5米,墙厚72厘米 。庙内栋梁间的装饰,其雕刻刀法简洁明快,浑雄遒健 。
大殿正中供奉城隍公,盖因城隍是“彰善惩恶,护卫邦国”的神,殿下设注福、判官、注禄、彰善、三官爷、注生娘等诸神的牌位,协助城隍神彰善惩恶 。后厅则奉祀城隍夫人,俗称夫人厅 。
【广东揭阳城隍庙】 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国家规定祭祀的神灵 。元代,设京都城隍 。进入明代,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推举,城隍信仰达到极盛,城隍庙建筑遍及全国 。洪武二年,朱元璋大封城隍神 。各府州县城隍分别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灵佑侯”、“显佑伯”、分别相当于朝廷正二品、正三品、正四品 。又诏告天下府、州、县重建城隍庙,规格结构与当地官署正衙相同,甚至连几案都一样 。这样,各地政府就有了“阴”、“阳”两个衙门 。
朱皇帝如此抬举城隍,自有他的道理 。他说:“朕设京师城隍,统各府州县之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卑幽明举不能幸免 。”又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城隍神的出身是城市保护神,然而经过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而进行的调整,这时的主要职责已成为“鉴察司民” 。所谓监察司民,即鉴察人们的善恶,施以赏罚,来进行管理;而所谓善恶的标准,当然就是忠孝节义,纲常伦理之类封建道德等封建意识形态 。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城隍神便成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思想统治的工具 。
历代许多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在这里吟诗咏和,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包括楹联、匾联、灯橱联等,共有32幅,主要宣传道教,以地方史实故事阐述作为喻体的教义,最为著名的一副对联是: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则灭 。近几年来,修葺一新的城隍庙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的侨胞、有识之士纷纷前来瞻仰,并为该庙泼墨题匾书联赋诗,大大地提升了城隍庙的知名度,使之成为揭阳的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
汇聚多彩地方民俗风情
踩着青灰色的石砖走进城隍庙,就犹如走进了一座潮汕建筑艺术的展览馆:古朴典雅的青砖黛瓦,韵味十足的飞檐翘角、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雄奇劲健的灰塑、绚丽多彩的嵌瓷、金碧辉煌的金漆木雕、富丽堂皇的彩画……整座城隍庙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最大限度地对潮汕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彩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彩画等进行了整合,融历史性、实用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渗透着浓烈的潮汕乡土文化气息,形象展示着潮汕独特的民俗风情 。比如,城隍庙的门神画,由“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成光绘制,造型端庄,色彩艳丽,纹饰清秀,营造了璀璨绚丽的画面,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夫人厅的心间檐下有整片盐木通心雕刻的葡萄缠枝花罩,只见串串葡萄丰美饱满,枝藤精细自然,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意蕴深厚,意趣盎然又古朴秀美;还有那庙屋面、架梁结构等装饰绿琉璃瓦及嵌瓷、石雕、木雕等,以鳌鱼、醒狮、吉祥图案、戏剧人物等为主要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构图繁缛、精致,营造技法高超,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 。
在漫长的岁月中,揭阳城隍庙还长久保留着祭神、游神、娱神的庙会活动,其中以游神最为隆重,旨在祈求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也是为驱邪惩恶,扬善教化 。每年正月,一年一度的揭阳城隍庙会巡游活动举行之时,现场彩旗飘扬,鼓乐齐鸣,英歌舞、舞狮、舞龙、武术、标旗锣鼓等喜庆的民俗表演精彩纷呈 。巡游活动规模宏大,所到之处,观者如潮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城隍庙会在演进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其性质也更加多元化 。如今以城隍出巡为主的庙会,游神赛会的色彩浓重,而原来的信仰意识已大大淡化 。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俗活动,城隍庙会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呈现多彩的民俗盛宴,更表达着人们对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
寄托惩恶扬善的精神正义
文史专家认为,城隍庙代表着中国的一种民间信仰,城隍神是善良、正直之神,惩恶扬善 。从一开始的护一方城池,保一方民众平安顺遂的地方守护神,到后来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的举国崇拜的神系 。城隍庙是古代社会一种人格神的象征,古代一些地方官,如果善良正直、为官清廉,去世以后就会被奉为城隍,而古代许多地方官上任前也要去拜城隍庙,意为宣誓自己是个好官 。从古至今,城隍庙都寄托着一种对于惩恶扬善的精神正义的追崇 。徜徉在揭阳城隍庙中,除了精美的建筑艺术,数十副书法楹联更是令人不由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它们不仅展现着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和楹联艺术之妙,更深刻地诠释着城隍庙的核心文化内涵——扶持正义 。
庙中现存最古老的楹联是清嘉庆十九年(1814)揭阳知事古越山阴章予之所撰楹联:“明阴洞阳谁谓鉴观非赫;彰善瘅恶当在祸福无私 。”此联为庙中现存的唯一的清代楹联 。联语既歌颂了城隍神的明智聪察,公于职守,也带有自勉自律之意:为官一方,即应廉政公正,造福万众,报效国家 。
悬挂于三山门城隍庙题匾之东西侧的“你来了么”“也有今日”,此联前设问,后慨叹,城隍神之惩恶劝善、慈心惠民的性格、气质跃然纸上 。联语亲切中又带着幽默与调侃,威严中还带着亲昵,让人心中为之一动 。字里行间促人向善,净化心灵 。“你来了么”题额下方还有一运作的算盘,带着浓烈的警示意义 。据说,此联为明天启(1621~1627)初年揭阳县令冯元飚所题 。另外,“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文精意明,寥寥几句便道出了城隍庙的“显赫”之处,而诸如“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劝世联,读来使人感触至深,拍案称美 。文史专家认为,时至今日,城隍文化中的瘅恶扬善的内涵,在匡正社会风气,促人自律修身,向上向善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洗礼,揭阳城隍庙依然保持着古朴、典雅的风貌,愈发显现出一种宽厚、包容的魅力 。它像一位气度轩昂、宠辱不惊的高士,默默守望着古城的岁月流转,延续着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广东潮州俗语:勿问李姐后门开还是关
- 广东阳西建屋入火风俗
- 广东阳江冼夫人庙
- 广东阳江城历史及“九街十二巷”
- 广东阳春闻誉洞的传说
- 广东阳江海陵岛
- 广东阳江海陵岛草王山
- 广东阳江大澳的来历传说
- 广东阳江珍珠湾的传说
- 广东揭阳“乒乓粿”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