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台忠孝乡

在距离三台县城50公里的东北角有一个叫忠孝的地方,因场镇在忠孝场而得名,是中国境内唯一以“忠孝”命名的镇乡 。
忠孝乡境内断山林立,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幽幽魏城河蜿蜒曲折,从万千峰峦间匆匆流过,滋润着忠孝这片古老的土地 。
【四川三台忠孝乡】 忠孝场因“忠孝庵”取名,“忠孝庵”最初是李姓人家的住宅,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无法考证了,李家有双胞胎儿子,一名全忠,一名全孝,希望儿子成为忠孝之人 。兄弟俩长大后,面对父亲的严厉,母亲的唠叨,经常顶撞父母 。母亲一气之下,离开了这个家,削发为尼 。经父亲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兄弟俩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向母亲负荆请罪,并请母亲回家,但母亲不愿改变初衷 。兄弟俩只好把准备结婚用的房屋,给母亲作为吃斋念佛的庵堂,取名“忠孝庵” 。
随着商贸活动的日渐繁荣,在“忠孝庵”附近,逐渐形成了场镇,清乾隆八年(1743年)场镇正式形成,因“忠孝庵”而取名忠孝场 。清末民初,这里属于属井木乡管辖,民国24年(1935年)设为忠孝联保,民国29年,忠孝乡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
民国37年忠孝乡与双龙乡(今双胜乡)合并建仁和乡 。关于仁和乡的建立,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忠孝乡与双龙乡合并后,为设立乡公所地点和取乡名发生了纠纷 。忠孝与双龙两乡的权要人物和乡绅都想在自己的地盘上设立乡公所,双方互不相让,剑拔弩张,大有大动干戈之势 。民国三台县政府知道后,派出特派员出面调停 。最后商议妥当,乡名改为仁和,乡公所设在两乡临界的石桩井徐家祠堂 。而实际上两乡仍设乡公所,都没有派人去徐家祠堂办公,仁和乡只有虚名而已 。
1951年5月,撤销仁和乡,恢复忠孝乡、双龙乡 。1958年10月1日,忠孝乡更名为忠孝公社 。1967年更名为东升公社 。1981年复名忠孝公社,1984年改为忠孝乡 。1992年9月并入塔山镇为办事处 。1995年划出单设忠孝乡 。
忠孝乡辖河江、千佛、东坪、四通、五爱、庞岩、石鼓、建兴、大田、隆垭10个村,1个场镇居委会,92个村民小组 。其中河江村、东坪村2017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忠孝乡总人口多年来保持在1万人左右,忠孝乡2017年被命名为绵阳市文明乡镇 。
忠孝乡是全国唯一以“忠”“孝”命名的乡镇,“忠孝文化”底蕴深厚,自唐朝以来不断涌现孝子、孝媳等,民风淳朴,待人和善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纪念李母而形成的“娘娘会”,有娘娘出巡,三牲祭天等传统节目,每次庙会都会表演戏剧“打三鞭”,“忠”和“孝”的德行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忠孝人的行为和生活 。为了弘扬忠孝文化忠孝乡举办忠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通过国学讲堂,文艺表演,大鼓社、舞狮团、舞龙团、腰鼓队、旱船、秧歌等民俗活动,表彰孝亲敬老之星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忠孝文化 。忠孝文化旅游节上还可以品尝特色小吃有红薯粉、羊肉汤锅、牛肉饺子、醋水牛肉等 。
忠孝境内名胜古迹众多 。高山寺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年间(1575年)在原址下面重建,据记载,佛高2丈余,由一块天然岩石雕塑而成,佛像端庄,形象生动,寺庙不知毁于何时,佛像在文革中被炸其首,而身犹存 。现存寺庙为后来重建,规模较小,目前寺庙周边仍然保存有上百个崖墓遗址,属于县文保单位 。
永丰寺位于河江村一组,据民国年间出版的《三台县志》记载,永丰寺始建于唐、宋年间,至明朝洪武初年,李兴宗,施白,陆地为寺庙常住 。后来永丰寺损毁,明朝天顺八年( 1472年),钦差户部主事汪回显重新监修 。永丰寺正殿建筑用“鸦雀窝”的形式拼合而成,壮观宏伟 。正殿塑有大佛三尊,二龙绕室,栩栩如生,著名画家钟山隐曾为此拍照,照片被英国博物院赏识并收藏 。后来东西两廊被改为学堂,被命名为“永丰书院” 。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第五服务团来这里办学,宣传抗日救国,在这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钟山隐即为该校毕业生 。
解放后,1950年冬,学校失火,据说燃烧了整整一天,虽经奋力抢救,但正殿仍被烧光,余下两廊,作了讲堂,于1963年拆到场口修了学校 。永丰寺只留下了遗址,近年人们在原址重建了永丰寺 。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财神殿、永丰书院等殿堂,由民间集资修建慈高约18米的孝娘娘塑像,每年的慈孝娘娘会、九九重阳节等敬老孝老爱老的集会和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是忠孝乡人气最高的地方 。
大佛寺坐落在东坪村八组,据说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是三台境内仅有的石壁大佛,历经明、清、民国多次重修,现有中殿和大殿,分别供奉佛家佛像,1999年被公布为县文保单位 。
河江桥原为九孔石板桥(七座桥墩刻有人背桥墩图样,又名九孔人背桥)旧址在河江村三组和四组,横跨魏城河南北两岸,是当时南北两岸群众交往的唯一通道 。相传在建桥时曾多次修建都被洪水冲毁,后经一高僧指点,在桥墩上加刻人像才得以建成 。上世纪80年代初,因修建忠(孝)毛(公)公路,原桥被拆迁至下游100米处重建(现为石拱桥,改名河江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