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原林县)人杰地灵 , 林虑山历史文化悠久 , 为我们留下许多文化遗产和优美的故事 。名山常和许多历史人物连在一起 , 这些历史人物为名山增加了文化色彩 。和太行大峡谷紧密连在一起的历史文化人物有商朝的武丁、傅说;东汉的夏馥;南北朝的高欢、高祥;明朝的赵得秀、冯栋、张崇雅;清朝的许三礼等 。
武丁
商朝奴隶时期 , 武汤第10代孙 , 商朝第22个国王 , 在位59年 。继位前 , 父亲小乙送其到林虑山和平民百姓一起生活 , 增长才干 。他在这里学会了生产劳动和本领 , 养成俭朴的生活习惯 , 还和名叫傅说的奴隶交上了朋友 。武丁深知傅说是知识渊博 , 很有雄才大略之人 , 但他是奴隶身份 , 无法重用 。后来 , 武丁继位做了商王 , 想请傅说出山 , 帮其治国安邦 , 但怎样征得大臣们的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 , 终于谋划出一条妙计 , 他要利用百官的迷信心理 , 导演一幕威震群臣的哑剧 。
有一天 , 武丁对大臣们说:“我希望能有一个大才德的人帮助治理国家 , 请大家举荐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 挨个把王公贵族的名字数了一遍 , 武丁总是摇头叹息 , 蓦然间竟昏然昏了过去 。大家急忙抢救 , 忙活好一阵子 , 武丁才慢慢醒来 , 却是一语不发 , 如痴如呆 。就这样 , 武丁在宫中整整昏睡三年 。
一天 , 丞相甘盘正在召集大臣们议事 , 武丁突然醒来大笑不止 , 文武百官顿时惊呆了 。只听武丁边笑边说:“我们商朝有希望了!我梦见先王给我推荐了一位大圣人 , 名叫傅说 , 他说这人定能辅佐我治理好国家 , 你们火速派人把他请来 。”文武百官信以为真 , 立即遵照武丁指的方向去寻找 。这样 , 在林滤山太行大峡谷里找到了傅说 , 将其请到了殷都 , 大臣们一齐下跪致礼 。
武丁见到当年好友 , 喜出望外 , 连连点头说:“就是他 , 就是他!”于是大臣们急忙为傅说换上朝服拜为宰相 , 武丁还让大臣们净傅说尊称为“梦父” , 以显示他是先王托梦才求得的贤才 。武丁在傅说的辅佐下 , 文治武吏 , 很快使商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 史称“殷道复兴” 。武丁死后被谥为“高宗” 。
傅说
商朝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 , 被武丁选拔入阁 , 大胆起用 , 辅佐治理朝政 , 使商王朝得到空前发展 。傅说自幼聪明 , 虽出身卑微 , 但胸怀天下 , 以天下大事为己任 , 勤奋好学 , 学识渊博 。武丁被送到林滤山后 , 很快就认识了他 , 并和他交上了朋友 。傅说感到武丁虽是商王的儿子 , 却没有贵族的高傲 , 不仅能自由平等和睦相处 , 而且还肯和自己这样奴隶身份的人交朋友 , 所以很赞赏武丁 。
武丁在和傅说相处之中 , 学到了不少知识 , 想帮助其解除奴隶身份 , 成为一个自由民 。后来 , 武丁继位做了商王 , 用了三年不语的苦肉之计 , 终将傅说接进王宫 , 拜为宰相 。傅说尽己所学 , 竭尽文韬武略之才 , 三年功夫 , 辅佐武丁把朝政治理得秩序井然 。对傅说的功绩 , 武丁心中甚为感激 , 傅说年老后 , 武丁赏其许多财物 , 让其退休养老 , 同时负责教育宫廷子弟 , 让他们读书明理 , 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 。颇受后人尊敬 。
后 ,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奴隶出身却功绩卓越的宰相 , 把其住过生活过的林州石板岩往南3公里处的宝泉岩 , 称为“王相岩” 。
夏馥
东汉名人夏馥 , 字子治 , 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乡)人 。
从东汉和帝起 , 逐渐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 。桓帝即位 , 外戚专权转向宦官专政 。桓帝封单超等5名宦官为“五侯” , 宦官“五侯”掌权后 , 更是胡作非为 , 搞得社会乌烟瘴气 。
延熹八年(165) , 李膺当了司隶校尉 , 陈蕃作了太尉 , 主张改革朝政 , 罢斥了一些宦官 。宦官夏馥 , 积极支持李、陈反宦官的举动 , 并得到众多太学士的拥护 , 但也引起宦官的仇视 。他们联合起来诬告李、陈等200我“党人”名单 , 蒙蔽桓帝 , 致使桓帝下令全国抓捕这200多名改革派人士 。
建宁元年(168) , 夏馥为不连累别人 , 剪掉胡须长发 , 来到林虑山 , 隐居在今石板岩悬崖绝壁的王相岩里 , 给冶铁人家当雇工 , 伐木烧炭 , 形貌瘦弱如疾 , “党禁”未解 , 两三年后 , 含冤而死 。《后汉书》和《辞源》有传 。
高欢
高欢为南北朝(496—547)时期人 。他系鲜卑化汉人 , 一名贺六浑 , 祖籍勃海修(今河北省景县南) 。北魏孝昌元年(525)高欢参加杜洛周起义 。武泰元年(528) , 为晋州刺史 , 尔朱兆杀北魏孝武帝 , 高欢统帅六镇流民 , 由晋州起年代征伐尔朱兆 , 在韩陵山(今河南安阳县韩陵乡)布下圆阵 , 尔朱兆土崩瓦解 , 被高欢打败 。韩陵山大捷 , 高欢废节闵帝 , 于晋泰二年(532) , 立元修为北魏孝武帝 , 年号太昌 , 高欢为丞相 。永熙元年(532)高欢在韩陵山建定国寺 , 旌功刻碑 , 其碑历负盛名 , 为安阳八大景之一 。
北魏的末代皇帝不堪高欢的专权 , 被迫逃往长安 。高欢失去这一傀儡皇帝 , 削弱了政治上的号召力 。为换回政治上的优势 , 他在洛阳又立元善见为孝静帝 , 高欢仍为丞相 , 迁都邺城 , 史称东魏 。元象之年(538) , 高欢建南邺城 , 除仿造曹操宫殿建筑外 , 又增许多奢华建筑 , 特别是城西建筑的仙都苑 , 其工程庞大 , 雄伟壮观 , 时属少见 。
高欢西登林虑山 , 见这里山势奇特 , 气候清爽 , 依山就势 , 修建了避署宫等 , 东魏武定四年(546) , 高欢率领大军围攻西魏重镇玉壁(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南) , 苦攻50天不克 , 气病退兵 。于武定五年(547)病卒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北齐天保元年(550) , 追崇为献武帝 , 天统元年(565)改谥为神武帝 。《北齐书》卷一·《北史》卷六皆有记 。
高洋
高洋为南北朝时期人(529—559) , 字进 , 为高欢次子 , 东魏时被封为齐王 。武定八年(550) , 废孝静帝自立 , 称文宣帝 , 国号为齐 , 史称北齐 , 年号天保 , 建都于邺 。天保元年(550) , 为僧达建造洪谷寺 , 四年(553)五月庚午狩猎于林虑山 , 戊子还宫 , 历时19日 。
赵得秀
赵得秀号九峰 , 明朝河北省肥乡县人 。道家出身 , 传说其有很多法术 。明嘉靖元年(1522) , 他云游林虑山 , 卜居王相岩 , 涵真炼性 , 修炼道家法术 。赵对王相岩山水风光情有独钟 , 进行了长时间景区建设 , 如九拱桥、玉皇阁、老君殿、书斋楼、上山古道等;还用石碾碾药 , 炼制长生不老丹等 。从嘉靖乙丑(1529)到嘉靖甲子(1564) , 经他35年的修建 , 王相岩才始彰于世 。他本人也卒于王相岩 , 为后人留下民美丽而神奇的王相岩人文景观 , 深得林州人的怀念 。民国《重修林县志》“列传七·流寓”有传 。
冯栋
字汝隆 , 林县泽下乡合脉掌村人 。明嘉靖二十二年(543)举人 , 官至山东平度知州 。他居官十年 , 为民谋利甚多 , 自己却清贫如洗 。他善作诗歌 , 尤喜作短小精悍的适时小令 。对故乡山水甚感亲切 , 曾登临黄华山、王相岩、龙头山等 , 观赏胜景 , 写下《桃源流水》、《墨池》、《游王相岩》等语言优美的诗文 。他著的《东庵小令》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民国21年(1932)修志时 , 从其后人家里收集到该书抄本一册 , 惜今已散失 。
张崇雅
明朝河北省大昌县人 。举人 , 万历11年(1583)任林县知县 , 后为开封通判 。万历17年(1589)登王相岩 , 题写“王相岩”三字 , 并作诗和赋 。
许三礼
清朝(1625—1691)人 。字典三 , 号酉山 。祖籍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 , 由先祖许彪迁居彰德(今河南省安阳市) , 许三礼自幼受业于著名学者孙奇逢门下 , 苦读于黄华山中 。
清顺治二年(1645) , 在王相岩建立别墅 , 并将其它建筑物修饰一新 , 写有《重修王相岩记》碑文 。
康熙12年(1673) , 许三礼任浙江海宁县知县 , 重视教育 , 先后创办了正学书院和海昌讲院 。他除自己亲自登台授课外 , 还广招社会名人志士、学者前来任教 。慕名而来的学生很多 , 教室座无虚席 , 一些人不得不在屋外旁听 ,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用自己部分俸金请老师 , 资助家贫交不起学费者 , 允许免费入学 , 在校学习优秀者均给予奖励 。他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 疏浚河道 , 控淤肥田 , 不到一个月 , 便使数千万亩农田得以灌溉 , 深得百姓称赞 。
康熙二十年(168)秋 , 许三礼入京考授御史 ,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七月 , 莅任福建道监察御史 。康熙二十六年(1687)兼掌登闻鼓厅事 , 后又任道政司右参议 。二十七年(1688)任提督四译馆 , 太常寺少卿 , 大理寺少卿 , 充武殿试读卷官 , 迁顺天府府尹 。二十八年(1689) , 任都察院左副督御史 , 二十九年(1690) , 任兵部督捕右侍郎 。
【河南林州历史文化名人】 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九日 , 许三礼病逝于邸舍 , 年67岁 。灵柩运回故里 , 葬于安阳县西之灵岳 。主要著述有《读礼偶见》、《海宁县志》、《易贯》、《彰郡逸志》和《政学合一集》等 。
- 河南洛阳10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 河南林州传统婚礼习俗
- 河南林州民俗歌谣
- 河南林州生育习俗
- 河南林州饮食习俗
- 河南林州前峪村转角楼
- 河南林州八景
- 河南名将故里马鸿庄村
- 河南汝州北张村
- 河南孟津的10个古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