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饮食习俗

民以食为天 。林县人民对饮食不太讲究,粗米淡饭都习以为常,五谷杂粮均可为食 。人们十分注重积谷防荒,以丰补歉,细水长流 。这种习俗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林县地处深山,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灾害频繁 。从明朝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有记载的大旱年头即有35个,雹灾8个,还有其它各种灾害 。灾害曾导致历史上多次出现庄稼绝收,人们以树皮、草根为食,甚至活人相食 。历史教会林县人的渡灾办法主要是勤俭度日 。勤俭是根本,世代为诫 。清朝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刻碑的《备荒歌》说:
“饥馑荐臻,人难食粒;
纵有赈蠲,鲜能自立;
痛哉死者,十有六七;
今之渐转,勤俭乃吉;
耕九有三,耕三有一;
惟有赢余,庶可无失;
孝友睦任恤,夫人遵行之” 。
日月如梭,不忘“备荒歌” 。代代勤劳,辈辈勤俭,逐渐形成了历史上的“清早糠,晌午汤,黑米稀饭照月亮”的饮食习俗 。
1950年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多,抗灾能力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已多吃细粮,粗粮细吃,注意营养 。但“勤俭乃吉,耕三有一,惟有赢余,庶无可失”节俭观念仍在多数人心中占有重要位置 。
一、饮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