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睢县民间传统游戏活动集锦


河南睢县民间传统游戏活动集锦

文章插图
传统民间游戏,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代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在那物资匮乏、玩具稀缺的岁月里,普罗大众,尤其是生性好奇好动的少年儿童,只能从大自然中寻找玩意儿和乐趣 。那些游戏虽然原始、简陋、土气,但却风采各异,生动有趣,能嬉戏娱乐,健体增智,交情调绪,给人带去无穷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现将搜集和回忆到的、具有地方特点的民间游戏活动项目,摘要整理,以飨读者 。
一、斗拐
此游戏一般是二人参与,玩法是:一条腿独立,另一条腿盘屈胯前,用单手握脚,使膝盖向前突出,以此攻击对方 。技术动作,包括上挑、下压、前攻、挤靠等,谁被击出事先划定的圈外,或双脚落地,或失去平衡倒下的为输 。大多是两者在身高、力量相当的情况下才玩此游戏 。此游戏并非但靠力气就能取胜,还需具备一定的技巧,进退或闪跳要靠临场发挥 。因此,机智、敏捷、沉稳和毅力,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该游戏起源于5000年前,最早在河北涿鹿一带流行 。
二、搁方
此游戏又称下方、丢方等 。方法是:在地上划出六纵六横(也有四纵四横)的棋盘,形成36个交叉点、25个小方格 。双方选用不同的石块,或土块,或树枝等等作棋子 。规则是:依次布满棋盘,结束后,谁每成一方(一个四方块的四角均是一方子)谁可吃掉对方一个子,每成一龙(6个棋子在一条直线上)可吃掉对方2个子 。若只一方成方,则由成方者根据成方数,再多提对方一个子,未成方者提掉对方一个子 。之后开始轮流走子 。只有空格才能走子 。走子过程中,谁成方谁可吃掉对方一子,成龙可以吃掉对方两个子,但吃子时只能吃对方未成方或未成龙的子 。走到最后,若一方少于4个子,就是不可能成方了,则为输棋;若一方该走棋了却无子可动,即被撑死,也为输棋;若双方一直走均未成方,为和棋 。走棋的要领是:既要想方设法造成自己多成方成龙,还要注意堵塞对方,使其不能成方成龙 。该游戏在清朝末年已很流行 。
三、摔泥凹
方法是:比赛者各自备泥一团,并用泥团捏成可大可小的“泥碗儿” 。捏好后托在手心,高唱“东乡的,西乡的,都来听俺放枪的”,然后用力将泥碗口朝下猛摔在地上 。“碗”内空气冲破“碗”底成一窟窿,另一方要拿出备用泥团捏成片补在泥窟窿上面 。比赛者交替摔泥碗儿 。谁摔出的窟窿越多越大,谁就得到的泥越多,谁就为胜者 。该玩法的技术要领,主要是和泥碗捏得大小,厚薄是否均匀,用力大小,以及泥碗落地时是否平正等有关 。
四、忽洋牌
忽洋牌(那时的香烟农村称洋烟),也称拍纸牌、摔烟纸盒 。主要是将废弃的烟纸盒,或用过的作业本、书本纸折叠成或等腰三角形,或四边形的纸牌 。玩法是:一般两人为一组,一人把自己的一张牌平放在地上,另一个人手拿自己的一张牌,用力朝地上对方的那张牌去忽,忽翻的归己,否则,由对方捡起自己的牌,再去忽对方已在地上的那张牌,轮番进行 。一旦牌被对方忽翻,就要再另拿出一张牌参与 。最后,谁赢的牌多谁为胜家 。赢牌的技巧,主要是先选好方向,瞅好地上那张牌有无翘起,或哪一面与地面之间有空隙,然后用适当的力量去忽 。有时需要大力,有时则需用巧力 。忽牌时牌的落点也很关键,既不能直接落在牌上,那样不容易使下面的牌翻,落点也不能离牌太远,太远了产生的风力就小,也不容易使下面的牌翻 。
五、砍钱
游戏参与者需要二人以上 。玩具是;参与者每人持一块直径10公分左右,厚1公分左右的瓦片(大多是用铁打制的,还有的是用钢打制的,也有是用房瓦片打磨的) 。玩法是:在一平地上划一个或大或小的圆圈,把参与者每人平均兑的一到二分不等的硬币叠放在圆圈的中心 。然后在离圆圈外数十米处划一直线 。然后大家站在一个固定的地点,用自己手中的瓦片分别向直线投去,按瓦片离直线的远近确定次序 。第一轮是站在直线上,谁能用瓦片把圆圈中心的钱堆撞散,里面的钱全部归谁所有 。如果无人撞散,则站在圈外,依次用瓦片砍钱,把钱砍出圈外的归己 。不论哪一轮,谁只要把瓦片留在了圈内,该盘就无权参与了 。如果谁把圈里最后的钱砍出,他下面的人就要在固定地点对准他的瓦片落点进行投,谁能投中,被投者就要给谁钱 。此游戏的技术要领是:讲求准确度、角度和力度 。这个在过去即是游戏,也具有赌博的成分 。
六、抓石子
玩法有三关:
(1)地上摆适量的石子(土子),手中拿1个石子,然后把手中的石子抛起来,在未落地时快速把地上的一个石子捡到手里,然后再接住下落的石子 。一次只捡一个,能依次拾起完,算过一关 。中间掉子或未捡起,算失败 。
(2)第一次手中拿1个石子,抛向空中,在未落地时迅速把地上的1个石子捡起来再接住下落的石子 。第二次把手中的2个石子往上抛,再迅速捡起地上的1个石子,再接住下落的石子 。往下每往上抛一次都要增加1个石子,无失误者为过第二关 。
(3)把石子摆在地上,第一次捡起一个石子,抛起,翻手掌接住,再往上抛,手掌再翻过来,接住 。往下方法一样,但每次要多加1个子 。谁最后一次接的多,无失误,为谁赢 。该游戏可一人玩,也可2人以上玩 。
七、藏老闷儿
藏老闷儿,学名称捉迷藏 。玩法有二:
(1)人数少时,在一个有障碍物的场所内,将一个小孩的双眼蒙起来,其余的小孩则分别藏起来,待大家都藏好后,被蒙双眼的小孩拿掉蒙物,去寻找藏好的人 。谁被最先找到,谁就是下一次的主角 。
(2)人数多时,通常是在一个大的场所,比如村庄、树林、庄稼地里,一分两班,一班先去藏起来,待一定时间后,另一班分别去找,直至一班把另一班藏的全部找出来 。两班轮换着进行 。此游戏于2000年前即流行于希腊 。自唐朝起,我国就有了正式文字记载 。
八、斗杏核
也称掏杏核 。方法是:先在地上挖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小坑,参与者每人平均兑1-2个不等的杏核放进坑内,然后依次用手中较大的杏核(俗称老母子)用力向坑中砸去,砸出的杏核归己,直至砸出完后,再兑再进行 。若谁的老母子砸时意外落在了坑内,即充公,和其它的一样,谁砸出归谁 。
九、打弹弓
做弹弓的用料,有树杈和铁丝两种 。用树杈做要选用Y形的粗细适宜和结实的 。用铁丝做要使用较粗壮的,捏成U形,下面再捏个能握的把 。选缩紧性好的、长约30厘米、宽约1厘米的皮子两条,再选一个长约8厘米、宽约3厘米的硬皮子,然后把皮子分别系在硬皮的两端和弹弓的两个头 。把泥弹或石子放在硬皮子中间,捏住用力拉,瞄准目标,松手,就行了 。玩弹弓有一定危险性,需要十分谨慎,尤其不能对人瞄准 。
十、弹琉璃弹
玩法大致有:
(1)两个人玩 。一人先把自己的琉璃弹弹到一个地方,另一个人用自己的在地上朝对方的弹去,碰到算赢,碰不到,由对方在落点接着弹,交替进行,直至一人的琉璃弹碰到另一人的为赢 。
(2)在远处挖一小坑,然后大家从一固定点分别朝小坑弹去,谁先弹进小坑谁为赢 。
(3)在地上划一个圆圈,参加者每人出一至几个弹放到圈内 。在圈外一定距离划条线,分出先后顺序后,分别用自己的母弹朝圈内弹去,谁把圈中的弹击出圈外归谁 。一轮击不出完,依秩从落弹点继续击,击出完为止 。如果谁不小心把母弹落在了圈内,母弹不能拿出来,同时丧失了继续比赛的资格 。在过去,琉璃弹也是小朋友的奢侈物,不少时候是用泥做成弹玩 。
十一、打水漂
玩法是:用瓦片、碗片之类的东西,在坑边,把瓦片握在手中,保持一定的角度,用力甩出,瓦片碰水面后因惯力原理弹起再飞,不断在水面上向前弹跳,直至惯力用尽后沉水 。技术要领是,甩瓦片时,身体要稍向后倾斜,手臂与身体大约呈45度,瓦片出手时能旋转最好,旋转越快,打的水漂越多,甩出的速度越快,打的水飘也越多越远 。此游戏主要是比漂飞出去的距离,或比点击水面的次数 。此游戏从石器时代就开始了,是古老的游戏之一 。
十二、推小车
也称老汉推车 。此游戏二人一组,其中一人趴下,两臂撑起,另一个人抓住他的两个脚脖,把两腿抬起往前推,前边的人用双手依次前移,走到划定的终点后,相互交换进行 。如果是几组比赛的话,谁先到达终点谁为胜 。
十三、推倒连
学名称多米诺骨效应 。那时的农村不会有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专制的骨牌用来玩推倒连,有时是用麻将牌当道具去玩 。大多是在平整的地上,将砖块或土坯子,按一定的间距排成或直线,或S形,或U形等等图形,然后推倒第一块,其余的就会发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或形成一条长龙,或形成一幅图案 。技术要领是,砖块与砖块之间的距离要摆放适当,宽了窄了,都可能推不倒下一块,而影响全局的成功 。主要是比谁推倒得更多、更远及图案更好看 。该游戏起源于中国宋朝,最早是用牛骨、象骨或木制成的,也是一种赌具 。
十四、推牌九
也称搭骨牌 。那时的牌九,大多是木制的,也有因陋就简用纸被子做的,共有32张牌,上面刻有2-12不同的点数,其中11种牌有两只,称对子,有10种牌是单只 。通行玩法:
(1)推牌九 。2人以上参与,一人当庄家 。把32张牌洗乱后垒成一排16对,用色子打点后,依次发牌,每人2张,然后都与庄家的牌点相比 。两张牌点数加起来,按9点最大 。点没对子大 。同是对子相比,两张12点的对子最大 。点对相同的,以庄家为赢 。
(2)搭骨牌(接龙) 。可多人参与 。先把不宜对点的牌剔除后,剩下20张 。洗牌后一般是把牌垒成2-3摞,色子打点后,依次每人每次起1张牌 。然后头家先放一张牌,接家用手中的牌,两边任选一边按点对,对不上就过 。手中的牌谁先对上完,为赢,谁最后对上,或对不上,为输 。
十五、抬花轿
游戏需要3人参与 。玩法有二:
(1)一人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的右腕,对方亦然 。二人做成四方形的姿势当花轿 。两人蹲下,第三个人或平坐在上面,或两只脚分别伸进空隙里,两手搂住抬轿人的脖子 。二人站起来抬着往前走,或左右摆晃 。
(2)二人面对面站立,双手对握,呈前低后高杠状 。坐轿人坐在低杠上,背靠高杠,双手搂住抬轿人的脖子 。抬轿人抬着往前走 。按时轮换角色 。
十六、跳皮筋
分为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 。先由二人各站一端,用腿把适度长的皮筋拉直固定后,其他人可轮流在中间跳 。有挑、勾、踩、摆、碰、绕、掏、压、踢等10余种脚部基本动作 。随着各种动作的完成,皮筋的高度不断升高,其难度也相应增加 。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勾好皮筋的,就换另一人跳 。
十七、丟手绢
玩此游戏一般要5人以上 。先推选出一个丟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面朝里蹲下 。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走或慢跑,在不知不觉中将手绢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没发现被抓住,就算输了 。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 。如果被丢手绢的及时发现了自己身后的手绢,就要拿起手绢迅速起身追赶丢手绢的人,如果在丢手绢的人还没跑到自己的位置时被抓住,丢手绢的人算输了 。谁输谁表演节目,同时也是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 。该游戏起源于公元1243年,由我国黎族人民创造,后由黄道婆带到了上海,并很快传到中原地区 。
十八、打逮漏
学名称抽陀螺 。玩具:用木头,或用砖头、胶泥制成圆锥形,锥端加一圆滑的铁钉头更好 。根据陀螺的大小,选用粗细适宜的抽绳一条,抽鞭一个 。在平且硬的地平上,用绳子将陀螺自下往上缠住,然后猛的一下抽绳并让陀螺落地,使陀螺旋转起来,待慢下来或快停时,用抽鞭朝陀螺下部抽拉,使之继续旋转 。谁抽的次数越多,抽力越大,旋转的时间越长,谁为赢 。如果抽不准,或抽不及时,致陀螺倒下,即为输 。此游戏出现在5000年前 。宋朝时已出现锥端加铁钉的陀螺 。
十九、跳方
也称跳房子、跳方格、跳格子 。先在平地上划三竖六横10个方格(房子),再找一瓦块或沙包即可 。玩法:人数不限,轮流进行 。跳时先将瓦片投在第一个方格内,然后用单脚跳进第一个方格内,用单脚把瓦片踢回来,成功后,再将瓦片投进第二个方格内,然后再用单脚分次跳进第二个方格内,把瓦片分次踢回来,中间不能使瓦片压线、不能出格,单脚不能踩线,掂起的那只脚不能挨地,否则,即为失败 。谁在一轮内能把10个方格顺利跳完,或跳的方格最多,谁为赢 。这个是世界性的儿童游戏 。
二十、推铁毂
学名推铁环 。玩具:直径可大可小的铁环一个,过去一般是用木水桶上的铁毂,把一根粗铁条捏成U子形,并使一端带个把,插在一条棍子的下端 。玩法就是推着铁环往前走(跑) 。可比快,可比慢,可比直线,可比拐弯,可比走圈,可比越障碍物,可比从另一端往回推,等等 。有的在铁环上再套上一至二个小小铁环,使铁环滚动时更加悦耳 。
二十一、踢毽子
玩具:用一小块布,包上一枚铜钱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开口的鹅毛管子,用针线缝牢,成为底座,再在未剪开的鹅毛管子上端里,插上七八根鸡毛(有的用纸条,有的用绒线)就做成了 。基本踢法,主要是在脚面上进行,有盘、拐、绷、蹬四种 。还有倒勾、背踢、膝击、转体踢等 。踢时,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踢,着地的脚可以移动,也可以不准移动(定桩) 。踢的脚可以着地,也可以不着地 。也可以双脚轮换踢 。可以一个人踢,或一人踢给另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共同踢 。主要是比次数多,比时间长,比花样好看,毽子掉为输 。该游戏起源于汉代 。
二十二、跳绳
【河南睢县民间传统游戏活动集锦】 用一根长短粗细适宜的绳子,可以单人跳,可以双人跳,也可集体跳 。可以原地跳,也可以往前走着跳 。谁跳的时间长,跳的花样多者为优 。该游戏起源于南宋时期 。
二十三、骑秋
学名称荡秋千 。在村里村外开阔处,或在自家院子里,在一棵大树上或两树之间系上一条结实的绳子并留一定的松弛度 。为了提高舒适度和安全系数,绳子中间有的用双绳,有的用蹬板 。分为单人荡、双人荡、立荡、坐荡 。有的是靠自身的力量摆动秋千,加大动力 。一般要有送千秋的人 。谁荡的摆幅大,谁荡的高,就显谁的技术高,胆子大,就受称赞 。该游戏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 。
二十四、放风筝
用竹条、高粱杆等,做成各种各样大小不等的骨架,然后糊上纸,下面缀上尾巴,在中间和两边系上线兜住,再用一根长线接上,借着风势放上天空 。谁放得稳,放得高,放得时间长为优 。风筝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后,坊间开始以纸做风筝 。
二十五、扔沙包
此游戏一般是5人以上参与 。在空地上划一个适当大的圆圈,其中一人或几人站在圈里,站在圈外的人用沙包,或用无边角的软东西,投向圈里人,被投中的罚出圈 。如此进行下去,直至躲沙包的人全部被罚出,再交换人,重新开始 。有的是谁能在圈里接住投来的沙包,谁就可以与圈外投沙包的人互换位置 。也有两个人玩的,在一定距离内,互相投,谁接掉一次算谁输一次 。
二十六、竹蜻蜓
此玩具,用一竹片(木片),制成长20厘米左右,宽2厘米左右,厚0.5厘米左右的薄片,最好是中间厚,越往两边越薄 。中间打一个小孔,安一筷子般长粗的棍子,成T形 。玩时,用双手掌夹住棍子,快速一搓,双手一松,就飞上了天空 。谁制作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为优 。公元前500年中国人就会这项游戏 。据说,西方直升机的研制灵感就来自于此玩具 。
二十七、摔跤
一般是在软土上,或草垛上,两人可以用手臂抱,可以用腿拌,可以推,可以甩,可以拽,但不准碰颈部以上和裆部,不能握拳击打 。以最后倒地者为输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格斗技之一 。
二十八、摸瞎子
也称摸瞎瞎 。由一个人蒙上双眼扮演“瞎子”的角色,然后去抓他人,其他人一边逗他来抓,一边还要躲他不让他抓到 。谁被抓到由谁接着扮“瞎子” 。有的还要求“瞎子”不仅捉住人,还要说对捉到的是谁,才能换人 。为了增加抓住人的难度,有的要求“瞎子”转几圈后才能开始抓人,有的因此就晕了,抓住人更不易了 。
二十九、撒羊羔
也称老鹰抓小鸡 。玩法是: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他的人扮小鸡 。母鸡打头,后面的小鸡一个接一个紧紧抓住前者的后襟,成一字长蛇阵 。老母鸡面对老鹰,双手上下起舞,随鹰左右摆动,口喊“呜哇,呜哇!”似与老鹰搏斗,保护身后的小鸡不被捉住 。小鸡在老母鸡身后左躲右避,以防老鹰近身 。老鹰也是双手上下起舞,左右兜动,企图抓住小鸡 。老鹰只能抓队尾的一只小鸡,抓到为赢,抓不到为输 。
三十、开胶
也称翻花绳、挑花绳、挑绷绷、解股 。玩法是:用一条绳子结成绳套,有单人玩和双人玩两种 。单人玩是用自己的双手,或缠或绕或穿或挑,最后经过一个脱胎换骨般的关键性翻转,把缠绕于双手的线绳在手指间绷出花样来,造型于空中 。双人玩,是你挑一回,我挑一回,造型一个比一个复杂,一个比一个美观 。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或造出一团乱绳,游戏就结束了 。这个游戏已发现有几千种玩法 。该游戏在清朝《聊斋志异》中就记载有了 。
三十一、斗鸡
双方选择身材高大、有力、斗性顽强的公鸡,使其碰头相斗 。有的用嘴斗,有的用嘴撕,有的跳起来用脚蹬,有的斗几下就跑圈,回来接着斗 。如果碰到两只坚韧顽强、势均力敌的斗鸡,斗得血流满面,斗得筋疲力尽,双方都不肯罢休 。最后哪只鸡先跑的为败 。斗鸡之风在春秋时期已盛行 。
三十二、斗鹌鹑
斗鹌鹑时,一般是选择在房间内进行 。把两只公鹌鹑同时放在一个盛粮食用的大堡罗里,双方自然就会撕咬起来,一般只斗三五个回合就罢 。失败的一方或溜之乎,或展翅而去 。为了防止斗败,一般是当发现其中一只有失败的苗头时,就赶紧撒食,迅速把它们分开,以利再战 。很多玩鹌鹑痴迷的人就在于这一瞬之间 。斗败的鹌鹑一般不再留着,因为它再也不会和别的鹌鹑相斗了 。据载,斗鹌鹑发源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
三十三、筛锣锣
也称拉大锯 。玩法是:两个孩子对坐,两腿伸直,脚掌相抵,手指互勾,然后甲仰乙俯,乙仰甲俯 。俯仰时尽可能低,仰卧起来时,脚不能离地面 。这样一来一往,即为两人对拉大锯 。也可以大人带小孩玩,但要把小孩的两脚夹在大人的小腿间,手互拉,最好小孩后面有人保护,防止闪腰或倒地等发生 。玩时,唱:筛锣锣,打镗镗 。蒸馍馍,瞧老娘 。老娘不在家,气得妗子喳喳喳……
三十四、压搁压
学名跷跷板 。玩法:选择空旷地方,用一根适当长且结实的木料,下面用一敦实物顶在木料正中间支撑并固牢,勿使木料滑落 。然后在木料两端各坐一人,两人大小、重量宜相当 。坐稳后,一端向下用力,另一端用腿蹬地向上用力,待自然下落后,另一端上起,起落有致 。下面的支撑物高度应适可而止,否则人起得太高了会有危险 。小孩不宜玩此游戏 。
三十五、打麻将
那时农村用的麻将大多是用竹质、木质或纸质做的 。竹质和木质做的麻将玩时需要在桌子上进行,纸质做的可就地像打扑克那样进行 。有的小孩把硬纸被子裁成麻将子般长宽,然后找三种不同的颜色,在上面或点,或划,或写 。然后按麻将的规则进行 。那时麻将的玩法没有现在的套路、限制多,甚至可以吃朴子 。麻将一般是四个人玩,三人玩还凑合,二人玩意思就不大了 。那时大人玩麻将,一般是赌小钱消遣 。小孩玩时,大多是谁输谁脸上贴纸条,或用玉米子之类的东西分输赢而已 。麻将起源于中国,唐时已盛行 。
三十六、打扑克
那时扑克的玩法没有现在的多,主要有接竹竿、十点半、比得分多、比点大小,比赢局多等,目的是消遣,也偶有赌个小钱的 。小孩玩的话,也仅分个输赢而已 。买不起扑克的,有的就用硬纸,仿制成真扑克的大小、花色与点数来玩 。
三十七、掷色子
玩具:色子两个,大小碗各一 。色子为正方块,六面分别刻上一至六个点 。玩时,至少二人参与 。将两个色子同时放在大碗里,用小碗盖里面,然后用两手握住大小碗摇动,放下,轻轻揭开小碗,出现点数或对子,依次进行,然后相比,点数多或对子大的为赢 。如果有人当庄家的话,在同点同对时,以庄家为赢 。也有简单的玩法,即先把两个色子握在手里,然后猛的一下放在地上,然后按点数来比出输赢 。
以上诸多游戏的玩法,包括名称,主要是以睢县孙聚寨乡一带为蓝本来描述的 。常言说:“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在其它地方,在玩法上,在称呼上,肯定会有所不同 。加上笔者主要是靠记忆编写,难免不完全和不准确 。因此,仅供参阅而已 。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游戏的陪伴 。这些带着浓重乡土味的游戏虽成历史,但对过来人而讲,会有着不尽的缅怀和眷恋,许许多多温馨而快乐的场景难以忘怀:一条跳绳就能驱走冬天的寒冷,几块石子就能打发悠长的午后,一块胶泥就能捏来捏去玩几天,一块手绢就能捡起整个童年……这些玩具和玩法,对当代的孩子们来讲,可能是低级不堪,也许不再有吸引力,但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一个儿童有时能拥有一个杏胡,一个琉璃弹,一条皮筋,甚至能捡到一个崭新的纸烟盒,都会兴奋不已 。童年的快乐是温馨的 。童年的记忆是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