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史话传说


居庸关史话传说

文章插图
居庸关长城关沟指的是南口城至八达岭岔道城之间长约四十里的高山峡谷地段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通往塞外的咽喉要道 。两侧层峦叠嶂,沟内清溪萦绕,草木葱翠、禽鸟飞鸣,其风景名胜比比皆是 。明代即有“居庸八景”之称 。其“居庸叠翠”亦是“燕京八景”之一,并有关沟“七十二景”之说流传至今 。这里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其历史源远流长 。引人入胜的众多景物,伴随着一个个优美的传说 。向人们诉说着关沟的漫长历史 。

居庸关史话传说

文章插图
六郎拴马桩
进关沟不远的山峰旁有一根石柱,相传杨六郎追辽兵至此,大获全胜,曾在此拴过马,所以叫“六郎拴马桩”,现山峰虽在,但石桩已无 。实际上杨六郎不可能将马拴在这么高的山上,它说明人们对杨家将的景慕 。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在关沟内有不少流传 。
五郎卸甲洞:过居庸关不远,山腰上有一三角形的洞口,相传是五郎卸甲洞,洞口不大,里面有五、六平米大 。传说在金沙滩一仗中,杨家将有的被乱箭射死,有的被马踏死,有的失落北方,杨五郎流落到此,已无心战事,他转过一道山梁,寻着个山洞,卸下身上的盔甲,将盔甲存放在山洞里,然后,他削发当了和尚 。后来这个洞就被人称为“五郎卸甲洞” 。

居庸关史话传说

文章插图
五郎像
在五桂头山洞的右(左右,根据所站的位置而定)上方山腰上部的一块大石上,雕刻着一尊佛像,据说这就是五郎像 。如果站在铁道边上向对面山上了望,非常清楚 。传说杨五郎曾经在五桂头的山坳里藏身,孟良、焦赞到此处寻找五郎,没有找到 。老法师施个法术,就在五郎藏身处的石壁上面,点化出五郎盘膝闭目的石像来 。两位将军一看,发现石壁上的五郎像,断定五郎落发为僧了,只好回马报信,不再追赶 。
六郎影
据说,为纪念杨六郎,宋王决定在关沟为杨六郎刻一尊石像 。当你趋车行使在关沟途中,紧靠公路右侧有一小山,山上乱石纵横,其中一块表面平滑的巨石上,雕着一尊盘膝而坐的佛像,像上还雕出人字形屋顶,传说这就是“六郎影” 。传说当年日本侵华时,得知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保国守邦的民族英雄,就找来枪法准的鬼子兵,并排站在六郎影下,一齐向上射击 。据说射出的子弹全都打偏了 。落在影像四周 。老百姓说这是杨六郎在显灵 。
六郎饮马泉
位于居庸关城南,有一泉水,清澈见底 。传说,杨六郎的战马跑到这里,渴得仰天嘶鸣 。便用前蹄刨地,没几下就刨出一眼清泉,泉水直涌 。战马喝足了水,杨六郎也赶到这儿,他用泉水洗了洗脸,又喝足了水,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又拍马上阵了 。此后,便留下了六郎饮马泉的故事 。
白凤冢
亦称李凤姐坟,俗称白墓 。位于居庸关关城西南 。相传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朱厚照微服出行,在山西大同酒铺饮酒时,看中酒女李凤,欲带回京师 。待行至居庸关时突然风雷交作,乌云翻滚,天气骤然大变 。据传,凤姐猛然抬头望见关口所雕四大天王像,怒目生威,不禁头晕目眩,落马坠地,昏厥过去 。不久而亡 。凤姐之死,武宗哀痛万分 。令人将她厚葬于关山之上 。后坟生白草,因呼白凤冢 。有出京剧叫《游龙戏凤》,就是以此为题材而编撰的 。

居庸关史话传说

文章插图
五桂头
原名乱柴沟,历史上也是防守的重点区域,传说,当年燕王扫北时,有火氏五兄弟,帮忙攻下乱柴沟,为燕王立下汗马功劳 。燕王做了皇帝后,对火氏兄弟很不放心,没过多久,就以“蒙古细作“的罪名杀了五兄弟,并将五颗人头悬于弹琴峡附近的路旁示众,人们就称此地为“五鬼头” 。火氏兄弟无辜被诛,使许多投奔燕王又立过战功的人感到自危,人心浮动 。燕王为安稳人心,又把火氏五兄弟封为“五显财神”,并立庙于关沟内,人们又改五鬼头为五贵头 。修京张铁路时又将“贵”字改成了“桂”字,因此,这地方三易其名而终为“五桂头” 。

居庸关史话传说

文章插图
仙枕石
又称穆桂英点将台 。高三米,石面约五、六十平米,石壁上刻“仙枕”二字,所以称为仙枕石 。落款是吕贲书 。
【居庸关史话传说】 仙枕二字旁,刻有一段记事,内容是:“嘉靖乙卯(即公元1555)三月十二日虏犯古北口,奉命率三镇兵二万余众,由居庸关入援,廿二日虏败遁,廿五日班师取道怀来即归 。阳和总督军务兵部尚书灵宝许论题 。”石的南部有自称“太行散人”者作的两首诗,诗前有引言:“春日之八达岭,客有言琴峡,仙枕二古迹者,访琴峡已为沙没,独仙枕石犹存,乃赏玩移时,赋此二首:“峡琴不可见,仙枕尚堪眠 。山色依云霭,苔痕近水鲜 。逸人留古迹,清梦自何年 。赏玩开怀抱,悠然未欲还” 。“磐石铭然古,仙踪去未还 。黄梁曾几度,白鹤任长年 。此事终成梦,前缘总付天 。希夷如可学,习懒正相便” 。石上有大小二十八个圆眼儿,据传说是当年穆桂英搭帐篷的帐篷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