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星子县周瑜点将台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周瑜出守牛渚、兼任春谷长,行军路过黄山寨,见此山灵奇秀丽,如一山寨横亘东西、凸兀云中、固若金汤,叹曰:真乃“天下第一寨”也!顿生征服之心 。于是周瑜带领部下弃马徒步上山,爬过“百步去梯”,攀过“一线天”,登上“清凉台”,看到“鲫鱼背”长50多米,如绳子一样宽窄,两边悬崖峭壁,山风呼啸而过,使人不寒而栗,望而却步 。周瑜挺身而出,一往无前,带头踩过“鲫鱼背”,站到对面的平台上,点手示意随行将领:江东乃富庶之地,吾决意与诸将共治之,尔等随我出生入死,攻城拨寨,何如?说完拨剑劈石,以表决心 。诸将慌忙跪拜,同声遵命 。从此,周瑜与孙策、孙权兄弟驰骋沙场,开辟了大片疆域 。“周瑜誓师石”和“周瑜点将台”两大历史古迹,成为黄山寨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
据史书文献记载,周瑜点将台位于江西九江星子县城中心,北倚庐山,南邻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以周瑜点将台和爱莲池为主要景点,展示三国历史文化和中国理学文化,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周瑜点将台是庐山景区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距今1800年的历史,明朝天顺年间重建,台基长30米宽16米、高7米,台上建筑为砖木结构,楼顶为木楔穿架,雀莲均饰云纹及花鸟纹,楼面面积200多平方米,分正厅和左右厢房,画栋雕梁,气势宏伟 。
爱莲池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因平生酷爱莲花,便在军衙东侧凿池种莲,并写下传世佳作《爱莲说》,其中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成为历代君子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爱莲池成长方形,四周长四十余丈,面积1700平方米,池中筑有高台,台上建有“观莲亭”,台两端均有石桥曲栏与亭相连,漫步桥头或于观莲亭中把盏小酌,看池中莲荷香气馥郁,会令您陶然忘归 。景区是喧嚣城市中的一块宝地,是您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
【江西九江星子县周瑜点将台】 周瑜点将台位于星子县城偏西,为一丈多高城楼,台基长30米,宽16米,花岗石砌,建在传说的点将台遗址上面 。现楼,明天顺二年冬重修,台上建筑砖木结构,长18米,宽11米,面积200多平方米,分正厅与左右厢房,房前立柱,木楔穿架,雀莲均饰云纹或花鸟纹,顶为碧翠的琉璃瓦,四角起翘,雕梁画栋,颇显壮观 。虽一度称南康府的钟鼓楼一般仍叫周瑜点将台 。传说是东吴大都督周公瑾检阅水师和操练兵马的地方,故台前原有周瑜石马槽,毁于1966年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讨麻保二屯,还兵守备宫亭(指鄱阳湖) 。又败江夏太守黄祖,并生擒其部将邓龙于柴桑(今星子县) 。”又据《星子县志》记载:“汉建安十四年,孙权曾命周瑜向鄱阳湖教习水军”,可见,原来确实有台用以点将,亦可想像昔日台上旌旗招展,前场刀光戟影,湖面战船穿梭,壮烈激越的场面 。如今登上城楼,凭栏放目,湖水波茫,渔帆点影,清风徐来,令人陶醉 。九江市区甘棠湖中烟水亭前亦建有周瑜点将台 。
点将台,古南康府治前,相传为周瑜阅兵故垒,《三国志·周瑜传》载,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周瑜督讨麻保二屯,还兵守备官亭,又败江夏太守黄宜,并生擒其部将邓龙于柴桑 。《星子县志》称:建安十四年,孙权命周瑜向鄱阳湖教习水军 。星子,古柴桑地 。宫亭,今称神亭湖,在星子城东三星 。考《古今地名大辞典》,鄱阳湖,南曰宫亭湖 。《水经注·庐山》云:庐山下有神庙号曰宫亭庙 。故彭湖亦有宫亭之称 。点将台初建当在建安十一年(公元二0六年)间 。明天顺二年(公元一四五八年)冬,即点将台旧址建为南康府鼓楼 。城砖有字,犹历历可辨 。
台座南向,方形,台前有石狮两对,台基花岗石彻垒,内筑五花土,基宽27.9米,纵深15米,高5.46米;中有深16米,宽3.3米的拱门通道,旁镌有清人刘方浦所书长联,右联:曾是名贤过化,前茂叔,后考亭,我亦百姓长官,且试部催科抚字;左联:纵使绝险称雄,背匡庐,面彭蠡,谁作一方保障,敢徙凭形势山川 。台基东侧,有台阶通台上,是为楼 。
周瑜点将台,形貌古朴,具有典型的民族建筑风格,它居闹市,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始终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一九八一年,星子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 。
登点将台,凭栏放目,吴天如洗,鄱水苍茫 。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自若,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于鄱湖之上的壮丽历史画卷如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