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新密是中原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许多民俗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有的甚至传承数千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的代表 。譬如溱洧婚俗,还有手工制作农具桑杈等 。
“结黄昏”据传与朱元璋之子有关
新密境内有溱水和洧水,两三千年以前,溱水和洧水还是两条清澈的河流 。春天,青年男女在河边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情歌 。《诗经》中就有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 ”成为千古名篇 。
传承数千年的溱洧婚俗,无疑是新密民俗中最耀眼的珍品之一 。新密溱洧婚俗起源于远古时代,在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渐形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非常繁复 。在此基础上演化为如今的提亲、定亲、迎娶等婚俗,并由中原传承开去,延续至今,成为中国汉民族主要的婚俗习惯 。
新密婚俗中有“结黄昏”之说,据说这与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柽有关 。朱柽封王之后花天酒地,四处派人打听哪儿有美女 。遇到好看的就强占,不从的就被扔到老虎圈里,吓得姑娘和年轻媳妇白天不敢出门 。更损的是,听说哪儿有人家娶亲,他就派人去抢新娘 。老百姓怨声载道,又惹不起这个皇亲国戚,万般无奈之下,就把白天娶亲改为夜娶,相亲、定亲都改在夜间 。“结黄昏”的路上也不敢打灯笼、吹唢呐 。新婚之夜闹洞房、摆酒席都得悄悄进行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可了这种“结黄昏”的方式和相关礼节,成为习俗 。现在有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傍晚结婚,晚上入洞房的习俗 。
“顶供”和“娶鬼妻”习俗延续至今
在新密沿袭至今的葬礼中,有一个奇特的习俗,那就是“顶供”.“顶供”就是在老人去世的3天内,孝子贤孙要为老人摆供,小辈们一字排开为老人下跪,摆开的供品有几百种,基本上都是吃的喝的 。据说面点就能做出几十种样子,将面团捏成鸡鸭牛猪羊等家禽、家畜、动物形状,蒸制成花馍 。这不是怕去世的老人没得吃,主要是寓意这些人世间的生灵与老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做伴,生活得丰富多彩不寂寞 。“顶供”从出殡前夜晚上8时开始,至深夜12时结束 。
新密葬俗中还有“娶鬼妻”习俗 。如果成年男子未婚意外身亡,他的家人就会为他结一门鬼亲,让他九泉之下有个伴儿 。哪家有未婚女子死亡,就托媒人去提亲 。如果女方家同意,就会把女子的尸体抬到男方家,举办与活人一样的结婚仪式,然后把男女双方合葬在一起 。
新密桑杈制作工艺流传了几千年
桑杈的原料是桑树,桑树成长的几年间,也是修枝培育桑杈原材料的制作期 。桑树从出杈就开始了桑杈的制作过程 。桑树第一年生出一圈幼枝,到来年开春枝条长到大约一米时开始修剪:先剪去枝头,迫使桑树在修剪的枝条下端10厘米处长出二次幼枝,待长到一定长度后再次修剪 。除3根对称均匀的枝杈予以保留外,其余的枝杈全部剪去 。5~10年后,桑枝长到锨把粗细的时候,把桑树连根刨除 。
桑枝经初步打枝削杈后,捆绑定型放入窑中烧制,这是桑杈制作的关键 。桑枝带皮放在特殊的窑口上烘烤,桑枝变软,可以随意弄成各种形状,晾凉之后就定型了 。再进行修饰、打磨,一件合手的桑杈才算完成 。
新密桑杈是当地有名的传统手工制品,据说与黄帝夫人采桑养蚕有关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桑杈的制作工艺面临着失传 。
跳经担
流行于新密一带的民间舞蹈 。在庙会期间,妇女们挑着自制的花篮(经担)到庙会神前进香,然后在神前空地上边哼经曲,边跳经担,以示对神灵的虔诚 。跳经担的音乐与伴奏主要是经曲,使用的乐曲是木鱼和碰铃,伴唱的是经曲 。
张公背张婆
流传于新密一带的民间舞蹈 。参加演出的只有2人,服装道具简单,人物造型幽默风趣 。表演时舞曲采用地方戏曲中的流水板、阳调、银扭丝、汉江等曲调 。据传张公是晋国贵 族介子推的家仆,介子推躲在绵山,不愿出仕,晋文公为逼他出山而焚绵山,介子推被烧死 。张公将介母背出火海,并认为义母 。张公为人忠厚,外出时唯恐介母在家寂寞或遭野兽伤害,因此无论耕地还是赶集都要背着介母,直至介母寿终 。后人为纪念张公仗义行为,编排此舞,以表敬仰之心 。
鹬蚌舞
流传于新密一带的民间舞蹈 。以夸张手法,将鹬蚌拟人化,表现鹬蚌河边争斗,互不相让,结果双双被渔人所获 。舞蹈幽默,妙趣横生,富有民间色彩 。其乐曲采用打击乐谱配合演出 。鹬蚌舞的故事情节,是根据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寓言演变而来 。
吹歌
流行于新密一带的古典民族器乐艺术 。据说源于北魏,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是服务于宫廷贵族阶层的音乐 。传说,明朝景泰年间,一位祖籍密县的翰林告老还乡后,前往超化寺参拜,将吹歌传授给僧人 。清朝初年又由超化寺中僧人传给当地百姓,从此流传民间 。
【河南新密风俗文化】 1949年后,经过挖掘抢救,得以保留至今 。目前超化吹歌建制由14人组成 。所用乐器管子、十八笛星均系祖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十八笛笙,音优美、清脆、洪亮,在同类乐器中实瞩罕见 。演奏风格质朴、明快、高雅,常服务于节庆、娱乐,不参与婚丧嫁娶 。超化吹歌的曲牌有30余首,其中以传令、五六上、清河令、撞倒墙、神童子、爬天桥、观灯、满州、小虫闹、圆簧、双叠翠、剪剪花、凤凰三点头等演出较多 。在演奏过程中以组曲形式任意反复,形成一种独特演奏风格 。
- 河南新密平陌村的由来
- 山西沁源婚嫁风俗:逗婆婆
- 河北沙河渡口村风俗及邢台第一名山广阳山
- 邢台柏乡民情风俗
- 邢台隆尧县公子村“接城隍”风俗
- 邢台沙河婚嫁风俗
- 邢台沙河诞辰风俗
- 邢台沙河丧葬风俗
- 邢台南和康家屯不油门的风俗
- 河南安阳45岁禁忌及其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