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隆尧婚嫁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自古至今,人们普遍把男婚女嫁当做人生大事,极为重视 。正是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所以婚礼既繁琐又郑重 。本县旧时婚嫁习俗大致有以下几种环节和仪式:
1、提亲
俗话说:“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结怨仇 。”过去男婚女嫁,大都偏早,女的超过十八岁不订婚或未结婚,不仅女方自己,连她的父母也会受到人们的耻笑 。男的超过二十未结婚,也会招致种种非议,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婚事 。所以,当父母的生出孩子以后,便留心孩子的婚姻 。
提亲时,媒人向男女双方父母分别介绍对方的住址、生辰年月、家庭经济情况(特别是房屋、土地情况)、家庭成员 。首先看双方家庭是否“门当户对”,而后双方各请阴阳先生算卦,如果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属相无“克”,则男方通知媒人约定时间“相亲” 。
媒人一般先向女方父母提亲,女方表示愿意时,再到男方提亲 。
提亲大多选择在农闲时节,特别是春节期间进行 。
农村,孩子十二三岁就有人开始提亲了 。如果父母与邻里间的关系不好,即便孩子不错也往往会出现“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
2、相亲
由媒人安排男孩与女孩见面,见面地点一般选择在媒人家或男女双方都熟悉的家庭 。见面时,双方的长辈要陪同前往,男方准备些瓜子糖块 。双方会面后,长辈先过目把关,觉得基本可以时,就让男孩、女孩单独到一间屋里谈话 。谈完话,媒人会主动询问双方的意愿,双方在与孩子交流后,短期内答复媒人 。这时候,话说得都含蓄委婉 。比如,同意了,就说“我们孩子也没说出个啥,看看人家吧”;不同意,就说“如果人家有更好的,就让人家找吧”等 。
3、传帖
传帖也叫换帖、传书等,是双方都同意后,择定日期换帖以示确定婚姻关系的仪式 。日期一般选择阴历上半月的三、六、九日 。
这一天,男女双方要交换帖子和信物 。帖子用大红纸,男方的帖上写“敬求金诺 婚眷某某某拜 某年某月某日”,女方的帖上写“谨领玉音 姻眷某某某拜 某年某月某日”
双方的出帖人应该是家中的最长辈男子,称呼上要斟酌好,以免出现错误 。信物要准备双份,以应“成双成对”的吉言 。媒人将男方的帖子和信物用红布包着,送到女方家中,换回女方的帖子和信物 。
男方会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摆酒庆贺 。主食是糖烧饼、鸡蛋汤,吃饭时客人们都要小心,既不能打碎餐具、酒具,也不能把烧饼掰开 。
4、传对月帖
娶亲之日的前一个月,男方用大红纸写好迎亲日期,让媒人送到女方家中 。其中的用意无非是提醒女方迎亲的日期快到了,应造作准备 。
5、做新被
娶亲之日的前七天,男方家必须做完新被褥新枕头 。做针线活时,忌用寡妇及怀孕妇女 。枕头不缝口,被褥里放些大枣,取意“早子”;放些花生,取意“插花着生”,即又生男孩子又生女孩 。做被褥至少做四被四褥,禁忌单数 。
6、 迎娶
迎亲当天,男方家门口贴红对联,红“双喜”,挂红绸,红灯高悬,彩旗飘飘 。
家中写天地帖贴在墙上,摆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个斗,内盛高粱,插满彩旗,点燃红蜡烛,三柱香 。天地左侧挂出祖先牌位或祖宗案,点燃红蜡烛,两柱香 。
迎亲队伍起身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新郎在天地牌位前作揖叩头,向祖先牌位磕头,给家中长辈磕头,然后上轿或上车 。
迎亲队伍由炮手、鼓乐队、彩旗伞盖、娶亲花轿或车队组成 。
去时,新郎乘坐较彩的一乘,另一乘由“公公”乘坐 。“公公”由叔叔或义父充当 。女家准备简单宴席待宾 。男方由“公公”带领入宴,说些吉利话,等待女方梳妆打扮 。女方的“送媒客(qiē)”用托盘拿着笤帚扫一扫车轿,新娘怀揣铜镜、大葱、艾枝,经三吹三打后上较彩的轿或车起程,女方的送亲队伍随后行走 。返程的轿或车不走来时走过的路 。
迎亲一般是“出西门,进东门” 。迎亲队伍回村时,新郎的父母、长辈要扭着秧歌舞到村口把新娘接到家 。
至男方家下车时,新郎先下车进入洞房照四墙角拉弓射箭,新娘的车按原定方向停下,待“请媒客(qiē)”用托盘端着红头绳来请,三吹三打后下车 。在鞭炮声中踏着地毯,跨鞍马、抱笙子、进洞房 。
正中午开始拜天地,主持仪式的大声呼唤亲属们掏拜钱,新娘给婆母磕完头后,婆母给新娘磕头钱,然后送入洞房 。
拜完天地,招待女方送亲人员 。女人与小孩在洞房内,男人在院内或其他房间 。午饭后,送亲人员回去 。
【邢台隆尧婚嫁习俗】 晚宴后开始闹洞房,娶亲三日不分辈份大小,均可闹洞房 。
7、叫闺女
婚后第二天,新娘家人去新郎家接闺女 。在新郎家宴罢后,接新娘回娘家住一天,晚上再送回去 。三天过后,新娘回娘家先住三天,回新郎家住六天后,再回娘家住九天,取“先三后九,越过越有”之意 。之后往来可以随便 。
8、回门(回面)
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准备两篮子的礼品,到新娘家中,叫“回门”或“回面” 。女方在这一天要大摆宴席,邀上自己家的亲戚招待新女婿 。
9、送夏
婚后的第一个仲夏,娘家人携大杏、瓜果及熟食品至新朗家赴宴,谓之曰“送夏”
10、燎锅底
就是新婚夫妇分家后,女方的娘家亲戚前来祝贺 。
一般都定在农历三、六、九早上太阳刚泛红时,因为人们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亲戚们为小夫妇搬家,什么东西都可以先搬去,惟有铁锅必须最后才搬 。搬铁锅时还要烙个大锅盔馍 。这馍要在原来的旧锅台上先烙一面,然后盖严用红头绳绕锅一圈,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搬进新家灶台上,翻个过继续烙熟 。随之炒菜做饭 。这时前来祝贺的乡亲们,一面啃着焦黄焦黄的锅盔馍,一面喝着庆贺酒,就着七碟子八碗,边吃边拉家常 。这时满屋欢声笑语,充满喜庆 。
据说,这是通过 “燎锅底”,把喜气、财气一齐带进新屋来 。让日后家里人祖祖辈辈不缺吃少穿,生活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