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章安古镇

古镇章安,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台州湾北岸,东邻前所街道,南与台州市主城区椒江隔江相望,西、北与临海市接壤 。
章安古镇,历史悠久 。她最早为扬州之域,历夏商周至春秋,章安为越国瓯地,公元前192年惠帝三年,章安为东海国地;东汉光武帝时始改名“章安”,朝廷在原东海国故地设置回浦乡,属会稽鄞县 。公元前85年,以回浦乡设置回浦县,她管辖的范围包括现在的台州、温州、丽水和宁波的宁海、福建北部地区及台湾省 。那时的她,该是怎样的一种辉煌!
由于章安交通条件优越,清末民初商业相当繁荣,古建筑多为清至民国时期 。2006年2月,章安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
古时章安气候温和,有山海之绕,溪谷相间,为平原山丘腹地,境内大多为海冲积平原,在漫长的演变成陆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淤涨状态,在商代已处于湖沼泽地 。春秋至战国时期,丘岗地带,山麓前沿有大片地土与湖泊群出现 。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地区依山傍水的山麓地带,开始有原始的山越土著居民栖息和活动 。他们聚居于山坡丘陵地带,从事原始农耕、采集与捕捞 。
章安遗址地带独木舟残骸的出土;七十年代,章安花园村张岙岭出土的石凿、石镰、陶纺轮;九十年代,湖边鹫岭出土滑石纺轮,杨司谢杨官坟山出土石镰、石刀等新石器遗物;章安桥以南地区出土鹿角,这些地方各种石器遗物的相继出土,显示了章安以农耕为主滩涂捕捞兼顾的远古人类生活场景 。
章安老街,是章安的一道风景 。老街全长660米,呈东西走向,以章安桥为界,把整条老街分成东西两部分 。一半属华景村,一半属回浦村 。老街300多间房屋大都是木结构,老字号的招牌依稀可辨 。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的章安桥,长30.9米,宽4.9米,架在回浦河水上 。老街227-229号,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的百年老店“方万盛药号”,如今门窗紧闭,早已歇业,成为民宅 。
狭长幽深的街两旁,民居粉墙黛瓦,清代的店铺依稀隐露老字号的匾字招牌 。赤栏桥、祠山庙、叶氏宗祠、林氏贞节坊、方万盛药铺、黄裕泰当铺、武进士蔡殿魁故居、叶氏染坊等古老的文化遗存史迹,犹在诉说当年的繁华 。
古街上,八方商贾云集,人声鼎沸 。黄昏时分,窗棂的烛火,将古街点缀得万种风情……
街不宽,三块青石板的规制,两边店铺相连,却少有开张,十之八九门窗紧闭,人去楼空,大概这段街难进汽车,故很安静,行人稀少,偶有一两辆自行车、电动车安静地驶过 。
古朴的墙头爬满绿茵茵的彭风藤,青石板的街道上还有几家老行当在做着买卖 。
走进章安老街,体味喧嚣中的宁静,感受曾经的兴衰与繁荣,漫长历史岁月,匆匆流逝,章安当年的风光早已不在,而留存下来的建筑,让人深刻感受古街当年的风韵 。
老街很长,似直犹曲,幽静得有些苍凉 。
街走一半,一座章安桥正好横跨在街的中间,把老街分成东西两部分 。这一座古味盎然的石拱桥,叫章安桥 。桥下有条河,叫回浦河 。
桥面的石块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路人磨得光滑如镜 。桥边的碑文写着,这座桥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新修建的 。据说在1700多年前的西晋初年就有了这座桥 。那时,桥的构造很精美,中间有亭,两端有楼,因为桥栏漆成红色,人们叫它“赤栏桥” 。如今,桥上形态各异的石狮子经风吹雨打,早已失去了雄风与霸气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章安古桥上跑来跑去,“孩子们”变成了“老人” 。
村里的老人说,在他的印象中,解放前的女人不赶集,集市上清一色是男人 。“当年,古街上的人可多可热闹了,不少孩子喜欢在夏天到河里玩耍,沿河居民也常在河边淘米洗菜、拉家常,河上还有木船行驶过回浦闸直通椒江……”小时候的章安桥是无数章安人一直魂牵梦绕、不能割舍的地方 。
解放后,章安古街逐渐清冷 。尤其近十几年来,古街破败不堪 。住的人越少,倒塌的越多越快;没有防火墙,遇到火灾,烧毁的就是一片 。
节假日是老街人气最旺的时候,子女们会回家看望父母,街坊邻居也会相互串门,这时候老街便多了些寒暄和欢声笑语,也多了些人情味儿 。
老行当、老手艺人、老街随着时光的流逝与我们渐行渐远,而章安的历史就像一坛埋藏在地下的老酒,会随着时间的积淀而变得愈发的醇厚 。
章安人眷恋着老街,眷恋着老街上的旧时光,也渴望章安城市化的进程更快一些,渴望古镇、古庙、古祠、古老的路廊,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魅力 。
往东走几步,对面斜角是另一家百年老店“方隆盛药号” 。这家店建于清光绪年间,朝南墙门店,粉墙台门,门里小天井,三间店面成凹字形,面向小天井 。店堂里摆放着整洁的柜台,古香古色 。进入店堂,有医师和售药人员,百年老店仍在正常营业 。
过章安桥向西行,街北朝南的“公济医院”建于民国初年,是椒江北岸最早的一家西医诊所 。这家医院原主人吴肖民系黄岩人,民国初年毕业于英国传教士白明登的临海台州恩泽医局附校 。当时,章安没有西医,当地绅士商人请他来此地开设诊所 。先开在长嘉屿山上营业,不久租在叶义大染坊对面 。后来,章安绅士商人等聚会大洋120元,助他在现址造屋开诊就医 。因为靠众人帮助,医院取名为“公济” 。
再往西是“叶义大染坊”,高高墙体,“绸缎布庄”四个巨擘大字,上嵌“叶义大”石匾 。路廊墙面上的“进退通达道远近过逍遥”题字,你若仔细看可发现这几个字全是走字底的,人们记住它不仅仅因为文字上的技巧,更在于它表现了一种人生的乐观与豁达 。
【浙江台州章安古镇】 章安镇南面靠近椒江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形状奇特,远远望去,很像是一只朝东方的大鳌龟,这就是金鳌山 。
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带还处在海中 。有一天夜里,有个柯(方言:捉)鱼人赶夜潮回来,把船靠到岸边时,忽然听到附近海中有一个异样的声音传来,他就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海水金光闪亮,好像有一个硕大的动物正在波涛间升浮喘息着 。柯鱼人嫌看不仔细,就把船撑过去细看,原来却是一只很大很大的鳌龟,正在叼食鱼虾呢,那金光就是从它的身上放射出来的 。
柯鱼人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鳌龟,不觉看呆了 。说也奇怪,那鳌龟是神物,自从在人面前泄漏天机后,天上仙人怕它以后再惊动人类,便将它点定在这里,化做了一座山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金鳌山 。
金鳌山上,青山苍翠 。山不高,却很气派 。山上有宋高宗南渡驻跸遗址 。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浮海避难乘船弃明州,正月初二舟至台州湾外牡蛎滩,晚泊金鳌山下,正月十八泛舟去温州 。紧接着一代才女李清照,为躲避战乱,也南下避难,路过金鳌山,她苦涩地写下了《清平乐》词一首: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目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句句带泪,字字含悲 。
南宋末年,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自元营脱险,从海上航行经台州湾时,面对大好河山,文天祥写下了《乱礁洋》一诗:
“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篷 。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 。风遥春浪软,礁击暮潮雄 。云气东南密,龙腾上碧空 。”
船至金鳌山下,他又写下《椒江夜潮》以见意:
“雨恶风狞夜色浓,潮头如屋打孤篷 。飘零行路丹心苦,梦里一声何处鸿!”
登临金鳌山,哭拜当年高宗驻足处,感慨写下了《入浙东》一诗:
“厄运一百日,危机九十遭 。孤踪落虎口,薄命付鸿毛 。漠漠长淮路,茫茫巨海涛 。惊魂犹未定,消息问金鳌 。”
漫步于青砖黑瓦,宁静幽深的老街,仿佛带你进入一段千年兴衰的历史 。踏着石板路,看着两边古色古香的老房子 。昔日的千商云集,热闹非凡 。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有叫卖声、谈笑声、车马声、喊叫声等,混杂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凑响着热闹有趣的交响曲 。老街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昔日热闹繁华的街市 。昔日的喧嚣热闹的场面,随着历史的变迁,沧海桑田,物时人非,一切都归于宁静 。
古老的章安桥、蔡家桥,恰如历史的老人,饱尽了千年风霜 。站在桥上,看桥面上留下岁月的痕迹,曾几何时,南来北往的客商来此经过,桥上行人如云,桥下商船云集,一派繁忙的景象 。如今,古色古香的老桥静静地躺在河面上,清凉的河水在桥下平静地流淌着 。桥边的河岸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在促膝谈心,也许他们诉说着古桥的历史,也许他们在聊国家大事,也许他们在聊家常……小河有着古桥的陪伴,不会显得那么寂寞;绿绿的河水见证了古桥的辉煌和苍老的历史 。章安有幸,拥有古桥,以此彰显历史的悠久;小河有情,拥有古桥,以至于古桥不会显得寂寞和凄凉 。
古镇章安,历史源远流长,一时之间,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古镇章安,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好方,期待人们去踏访寻踪;古镇章安,也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期待大家去游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