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古村迤沙拉

迤沙拉村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 , 素有“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称 , 位于四川攀枝花南端金沙江畔的大山深处 , 居住着600余户人家 , 其中有400多户人家高度集中在一处小山坡上 , 修建着相似风格的苏皖民居木瓦房 , 错落有序 , 高墙深巷 , 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 。
“起家车轮子 , 毛家笔杆子 , 纳家包谷子 , 张家酒坛子” 。迤沙拉有四大姓“起、毛、纳、张” , 家谱严谨 , 数百年数十代不断香火 , 老少妇孺皆知 。“迤沙拉第一姓 , 毛家毛半村” , 迤沙拉毛氏共148户 , 890人 , 堪称迤沙拉的第一大姓 。和韶山毛氏同源共祖 。
迤沙拉村历史上是古南丝绸之路拉乍古渡的一个驿站 , 因长期的多民族交往和融合 , 形成独具特色、蜚声中外的理泼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谈经古乐 。
迤沙拉谈经古乐与丽江纳西古乐、大理洞经音乐同属一脉 , 均系古时的宫廷音乐演变而来 。此中既有道家崇尚天地自然之声的仙风道骨;又有江南水乡缱绻涤荡的儿女情怀;且不乏里泼彝人田野劳作应歌而起的豪放粗犷……挚朴的迤沙拉人演奏金陵遗韵 , 表达了南京移民们对秦淮古土的拳拳依恋;彝家山歌野曲的变奏 , 正反映了彝汉通婚、彝汉民族融合在音乐中的演绎和变迁 。
【美丽古村迤沙拉】 在远古时期 , 迤沙拉只是一个很小的彝人部落 , 里泼彝人们从哀牢山沿着祖先送魂的路线逐步迁徙到这儿 。为了躲避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残酷无情的杀戮 , 许多里泼彝人逃难到此聚汇 , 并在这里扎下根 , 繁衍生息 。这里 , 一直沿袭着彝族人虎图腾、太阳图腾与火神崇拜 , 沿袭着万物有灵的宗教情感 。历史的风烟轻轻飘散 , 多少匆匆过客 , 在迤沙拉留下足迹 。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 , 亮南征 。”蜀丞相诸葛亮为平息南夷之乱 , 率兵“五月渡泸 , 深入不毛” 。“自安上(今屏山)由水路(金沙江)入越(籍)”也曾路过此地 。在古道经过的地方 , 有据说是诸葛亮留下的“可以栖迟”的手迹石刻;在营盘山 , 诸葛大营城墙等古迹至今犹存 。
六百多年前 , 明代“洪武开滇”后 , 一些其它民族的边关守卫也流落于此 , 与当地人通婚 , 也融入了里泼彝人的家庭 , 他们带来了新的农耕文明 , 也带来了江南的建筑艺术 。现在 , 仍依稀可见迤沙拉建筑的江南风格 。
依平缓的金沙江西岸台地而建的迤沙拉民居 , 大都采用青瓦白墙、土木结构 , 呈现出一派苏皖小镇的风貌 。村内小巷纵横 , 密如蛛网;家家高墙深院 , 院院紧邻;门前有巷 , 巷巷相通 。胡家巷、张家巷……一路走来 , 犹如行走在时空的迷宫之中 , 但见深院、高墙、深巷 , “廊腰缦回 , 檐牙高啄 , 各抱地势 , 勾心斗角”之势醒目 。
体现着“合和聚财”风水氛围的四合院 , 其四合五进、高瓴飞檐突出表现了“五岳朝天、四水归井”的徽派建筑风格 。房屋的屋脊、四檐尖端均有昂扬向天的装饰;其四厢的内檐水道均朝天井内 , 以讨聚风聚财的吉利 。雕花窗户、板壁、檐梁、墩柱、桌椅……处处可见工巧的雕刻艺术 。而屋檐设计的精美、瓦当图案的考究 , 更令人叹为观止 。
如今漫步迤沙拉 , 阳光散开 , 站在几百亩的葡萄沟上眺望 , 原野上清新的微风中渗入酸酸甜甜的气味 , 让人陶醉 , 令人着迷 。老人们吸着竹烟筒 , 依门而坐 。可以听见彝人古乐婉约的音韵里 , 飘出彝族少女美妙的谣曲 。
迤沙拉 , 仿佛一块凝固历史的古老岩石 , 又好似一幅流动异彩的美丽画卷 , 生动诱人 , 妙不可言 。它是一个抚慰浮躁内心的宁静之地 , 也许正是你苦苦寻找的一个安顿灵魂的温暖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