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古代巾帼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平阳公主、樊梨花、杨门女将、梁红玉等 。但这些人要么是民歌或演义中的人物,要么就是其身份并非正式的将军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被明朝崇祯皇帝诗赞“鸳鸯袖时握兵符”的女将军秦良玉 。
《明史·秦良玉传》说:“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五史》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将军,填补了正史将相列传中长期以来无女性的历史空白 。
明神宗万历元年,苗族女子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边,父亲秦葵诗书持家,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于第三,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翰,下有弟弟秦民屏 。父亲教秦良玉诗书字画之余,也不忘苗家传统,从小训练她舞枪弄棒、骑马射箭 。
秦良玉少既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大志,且禀赋超群,文翰得风流,兵剑谙神韵,老父秦葵曾怃然叹息道:“你哥哥和弟弟们都远不及你,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 。”秦良玉气吞山河地回答道:“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 。”
秦良玉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因此择偶眼光非常高 。当时,忠州纨绔子弟曹皋看上了秦良玉,被秦断然拒绝,后来曹皋加害于她,以秦良玉支持抗税斗争之名将其打入大牢 。
出狱后,秦良玉在家中搞了一次比武招亲,曹皋也来应征,自然不是对手 。在这次招亲中,秦良玉相中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 。马千乘是名门之后,其先祖乃汉朝“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 。
万历二十年,刚满20岁的秦良玉嫁给了马千乘为妻 。石柱也属忠州,离秦良玉的娘家不远,是一个以苗族人为主的郡县,朝廷设置宣抚使统辖这些归顺了大明的苗人 。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 。夫唱妇随,秦良玉一身文韬武略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丈夫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 。婚后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马祥麟 。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马千乘麾下的数千名白杆兵骁勇异常威震四方,确保了石柱的一方平安 。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部落揭竿反叛,他们打家劫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朝廷获悉后,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3000名白杆兵也在其中 。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播州的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每战必胜 。
无奈之下,叛军调集所有兵力,固守在播州城里,城外则设下五道关卡,分别是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每道关卡上都有精兵防守,杨应龙欲据此顽抗 。
平叛势在必行 。攻打邓坎,是由秦良玉带领500名白杆兵为主力 。邓坎守将杨朝栋见对方兵力单薄,便准备一举吞灭,于是把手下5000名精兵全部拉到阵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阵式 。秦良玉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骑一匹桃花马,握一杆长枪,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 。只见她左挑右砍,东突西冲,所过之处敌军兵士纷纷殒命 。敌军潮水般涌向她把她层层包住,不料她越战越勇,所向披靡,一边砍杀周围的敌兵,一边慢慢向敌将杨朝栋靠拢 。将到近前时,她一顿猛杀之后,忽地纵马腾跃,还没待四周的人看清,她已把杨朝栋抓在了自己的马背上,右手挥舞着长矛,左手牢牢制住了敌将 。众敌兵见头领被擒,顿时乱了阵脚,秦良玉的白杆兵乘胜追杀,杀得5000敌兵死的死,逃的逃,溃不成军 。
对秦良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行为,大明总督李化龙大为叹异,命人打造一面银牌赠与时年26岁的秦良玉,上镌“女中丈夫”四个大字,以示表彰 。
攻下邓坎后,剿匪大军剩勇追寇,接着又顺利地拿下了桑木、乌江、河渡三关,直达播州外围的娄山关 。娄山关是播州城外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势高峻险要,仅一条小路通过关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娄山关由于道路狭窄,无法通过大批兵马,只宜智取,不宜强攻,秦良玉便帮丈夫定下了一个巧取的方案 。这天凌晨,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双骑并驰,沿正路攻向关口,只见两杆长矛上下翻飞,挡关的敌兵一一倒下,而后上的援兵也无法一拥而上 。当秦良玉夫妇并肩血战、而敌兵越聚越多时,几千白杆军突然从关口两侧包围过来,敌兵猝不及防,纷纷作鸟兽散 。攻下娄山关后,叛军失去了护身符,剿匪大军一鼓作气,攻陷了叛军据点播州城,杨应龙全家自焚而死,这场旷日持久的叛乱终于偃旗息鼓、灰飞烟灭了 。
平叛后论功行赏时,石柱白杆兵战功卓着,被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初次参加大战,立下汗马功劳,除受到重奖外,“女将军”的英名远播四方,闻之者无不肃然起敬 。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丈夫马千乘死于狱中 。《明史》记载说,石柱部民状告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云阳狱,不久马千乘病死其中 。但他真正的死因,其实是北京万历帝派来的监税太监丘乘云向石柱索取贿赂,马千乘自恃于朝廷有功,不予 。这下可羞恼了丘公公,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马千乘逮捕入狱,活活折磨而死,年仅41岁 。
马千乘冤死于狱中后,朝廷仍保留了他家石砫宣抚史的世袭职位 。而这时马家的继承人马祥麟年龄尚幼,朝廷鉴于秦良玉作战有功,文武兼长,所以授命她继任了丈夫的官职 。
秦良玉毅然接过丈夫遗留下来的千斤重担,来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继续训练白杆兵,管理石砫民众,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
明神宗万历末年,满人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努尔哈赤为汗,建立后金,公然叛明 。明神宗调集八万大军征边应敌,却不料出师不利,八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
辽东情势危急,直接威胁着大明之都北京城的安全 。朝廷急调全国兵马赴援,秦良玉此时已经46岁了,仍然亲自率领3000名白杆兵,连同自己的哥哥、弟弟、儿子,日夜兼程北上卫边,为国效力 。
到了万历四十八年,秦良玉的白杆兵已与后金军队打了几场硬仗,大大挫伤了后金兵的锐气 。这时,明神宗驾崩,明光宗继位,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崩逝,又由明嘉宗登上了皇帝宝座 。
前后几个月时间,明廷频繁易主 。后金乘虚而进,攻占了沈阳,其气焰十分嚣张,秦良玉的大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为了抢回大明损失的国土,强渡浑河与后金兵激战,无奈因寡不敌众,秦邦屏战死疆场,秦民屏身陷重围 。秦良玉闻讯后,亲自率领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 。其后,朝廷任命秦良玉为把守山海关的主将 。
要塞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后金军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挑战,秦良玉都不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终使清兵无法得逞 。一次,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镞,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后金将领大为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来山海关挑衅了 。
短短的时间内遭遇了兄亡子伤,秦良玉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于是上书皇帝,陈述了自家军队作战及伤亡情况,明嘉宗深为感动,下诏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吏,追封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秦民屏都司佥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
山海关战事暂时平息了,于是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 。返回之时,正赶上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兵叛乱,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听说秦良玉带兵回到了石柱,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去与她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当即斩了来使,火速发兵,溯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占了重庆 。紧接着,她又率兵直赴成都,彻底击毁了叛军势力 。朝廷闻报后,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并任命她为石柱总兵官 。
当解除了成都之围、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 。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炼得愈加英姿飒爽 。成都民众将她视为神明,纷纷在她走过的路上焚香跪拜,表达了对这位女救星的无限崇敬之情 。
数年之后,贵州水西一带再起事端,有一个叫安邦彦的匪首,在这里自立为罗甸王,招兵买马,很快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 。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入黔平乱,秦良玉雷厉风行,很快就消灭了安邦彦集团,但在这场战争中,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战死了,秦良玉再一次遭受了痛失亲人的打击 。
明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熹宗之弟朱由检继承皇位,史称明思宗,即崇祯皇帝 。此时的后金,已经改国号为清 。清兵趁朝廷改帝之机,由蒙古人作向导,从龙井关越过长城,直奔通州,京师形势十分急迫 。明朝廷再次诏天下诸军镇边勤王 。秦良玉接旨后,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 。
狭路相逢勇者胜 。秦良玉的白杆兵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 。年已55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一败涂地 。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打得清兵望风披靡落荒而逃 。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围 。
北京围解之后,崇祯皇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 。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
崇祯皇帝有生之年,享国日浅,遭逢多难,很少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传世 。如此之殊荣,足可见秦良玉之丰功伟绩 。
史载秦良玉率部进京后,“驭军严,秋毫无犯”,“都人闻白杆兵至,聚观者如堵,马不能前 。”如今北京宣武门一带的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
【古代正史中唯一的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不仅擅长带兵打仗,而且十分注重军需的生产 。如今北京四川营胡同附近,还有十几条“棉花胡同”,称头条、上二条、下二条等 。这也与秦良玉有关 。她在北京驻扎期间,曾令部下与女眷纺棉织布,故而附近的一些胡同就被后人呼之为“棉花胡同” 。清代曾有人写《四川营吊秦良玉驻兵遗址》一诗咏道:“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 。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钲声杂纺声 。”
后来,明末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带,烧杀掳掠 。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 。她率领白杆兵,连战连捷,解除太平之围,扼反将罗汝才于巫山,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使张献忠的军队在川地吃尽了苦头 。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损耗的兵力和粮饷无法补充;而起义军势力强大,潮水般涌进川蜀,在整个战局上,官兵是无法取胜的 。秦玉良万般无奈,只有退保石柱一地 。面对着无奈的战局,英勇善战的秦玉良也只能哀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
此时,北京城已被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攻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大明皇朝在风雨飘摇中终于寿终正寝 。李自成入主京城,张献忠则想牢牢控制住川蜀,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张献忠东征西战,铁蹄所至,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砫弹丸之地无可奈何 。已68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历经百战的白杆兵,不畏强暴,誓死抗拒 。这时的石柱孤立无援,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小舟,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 。秦良玉对自己的部众说道:“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并下令:“有从贼者,族无赦!”她从容不迫,分兵镇守四境 。张献忠对四川各地土司都成功招降,却“独无敢至石柱者” 。一直到张献忠败亡,他的起义军终没能踏入石柱半步 。
清顺治五年(1647年),端阳节过后,75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便“身倾,遂殁”,无可奈何花落去,结束了她战功赫赫的传奇人生 。
史载,当时四川久经战乱,百姓十室九空,川东地方(石柱除外)仅剩数万人,新建立的清朝廷最终不得不从湖广大规模移民 。而在秦良玉的保护下,石柱成为当时渝东人民远离兵燹之苦的唯一乐土,附近丰都、忠县、梁平、万州等地民众纷纷进入石柱避难,至清初战乱初步结束,石柱人口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近十万人,与整个川东地区所剩人数形成对比 。一代文豪郭沫若因此曾赋诗称赞秦良玉是“石柱擎天一女豪” 。
根据重庆有关部门对秦良玉所遗留下来的衣物等遗物测定,其身高约1米86左右 。
后人写过无数歌颂这位传奇女杰的诗篇,而歌颂秦良玉最让人感动的诗篇,当出自清末女英雄秋瑾 。二人同为巾帼女儿身,英雄相惜,自然别有一番真味在诗中:
其一: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 。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
其二: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 。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
其三: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 。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
- 汉中西乡午子山的由来
- 中年女性做什么运动好 9种适合高龄女性简单动作
- “百鸟朝凤”的故事
- 黑白无常的逗趣传说
- 太湖的传说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衢州
- 上灯圆子落灯面
- 护发素的使用注意 使用护发素应该注意什么
- 民谚民俗中度盛夏
- 陕西八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