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钿剪纸是浙江省平阳县很有特色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 。2007年6月9日文化遗产日,它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浙江平阳太平钿剪纸】 平阳太平钿剪纸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上传承了远古时代人们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方法 。在制作过程中,把小片纸张(白色棉纸居多)捻成针状,作为“钉书针”来装订一叠红纸(约10张,长宽都在15cm以内) 。这种装订方法沿袭至今,体现了它的古朴风格,为“剪纸艺术是历史的活化石”之说提供了佐证;而其中的几十种吉祥图案和字样,更散发着民间的原始味道 。
平阳太平钿剪纸的起源时间已无从考证 。据考,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太平钿剪纸艺术已在平阳流传 。太平钿剪纸大多通过母亲传女儿或姑妈传侄女的形式代代传承 。它的用途与当地民俗紧密相连 。旧时凡逢年过节或婴儿周岁、孩子上学、新屋落成、新人结婚、老人寿诞等喜庆活动中,常用相应的太平钿剪纸装扮屋内的门窗和墙壁,并摆放在各式瓜果点心上,点缀喜庆气氛 。亲朋好友也要在贺礼包装上装饰几张太平钿剪纸,表示温馨吉祥,点缀欢乐 。
此外,在开展某些民间文娱活动时,也常常要用到太平钿剪纸来营造氛围 。如历史悠久、并在平阳众乡村(以昆阳、万全一带居多)具有广泛影响的游春喜乐活动“卖技”,在布置场地以迎接其中的重头戏“坐堂唱”时,太平钿剪纸便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
太平钿剪纸的外观有方有圆,以寿桃形、波浪形相间居多 。处在字样当中的大多为铜钱图案,也有花环形图案,或字样当中还有字样,如“鱼水千年合”当中是“合”字;也有字样当中无图案,即整张太平钿剪纸全由字样构成,字样按上下左右中的顺序排列 。
太平钿剪纸作品大多只使用一次,用完即毁,保存较少 。也有作为收藏的,特别是技艺高的剪纸艺人的作品常被人(以妇女居多)讨要收藏,当成剪纸的样本,所以平阳太平钿剪纸能够世代相传,部分作品被保留了很长时间 。
时俗变迁,传统节日趋淡,太平钿剪纸的用途锐减,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如今年轻妇女大多没有学剪太平钿的经历,平阳太平钿剪纸濒临断层的危险 。
太平钿剪纸是平阳很有特色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既具备中国剪纸艺术两大派系之一的南方剪纸细腻灵秀的风格,又包含着平阳独有的民间味道,从南北朝时期至今代代相传,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事太平钿剪纸的一般是女性,以农村妇女居多 。
太平钿剪纸有着独特的民间味道,其内容多与喜庆节令、五谷丰收等联系,如“寿”、“福”、“福(中)寿”、“丁财两旺”、“同行到老”、“长生不老”、“福贵荣华”、“花篮双喜”、“松柏长青”、“寿比南山”、“平安吉庆”、“家门清吉”、“四季平安”、“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千岁”、“步步高升”、“鱼水千年合”、“百年好合”、“五子登科”等 。人们把剪好的太平钿图案贴在门楣、窗子、椅子上,以表达自己的喜乐感情;或者把太平钿图案放在贺礼之物上,以示庆贺和歌颂 。
20世纪50年代,平阳县剪纸艺术爱好者许健在太平钿剪纸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开创“剪纸套色点染”新工艺,并创办了桥墩点染剪纸工艺厂,作品远销国内外,曾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后因种种原因该厂于80年代停办 。许健等人创作了表现新时代、歌颂新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几家报刊发表了许健的剪纸作品;接着该县知名的美术工作者也参与到剪纸领域中来,创作出众多有时代价值的作品 。
为平阳剪纸艺术赢得广泛声誉的是叶成浩、叶彩萍夫妇,他们的剪纸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奖,如剪纸作品《黄鹤的故事》、《在大榕树下》和剪纸连环画《十五贯》等先后在法国和日本展出 。《赛龙舟》参加全国剪纸展览,获东方艺术展览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