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窑

温州为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 , 始于东汉 , 迄今为止发现温州境内发现古窑址达200多处 。自晋代开始 , 古人著作中多有记载瓯窑 。
瓯窑胎质较密实细腻 , 呈灰白或浅灰色;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或淡黄色 , 胎釉结合紧密;造型装饰别致 , 古朴但不失活泼;纹饰简约生动 。
瓯窑是古代汉族瓷窑 。始于东汉 , 终于宋 。在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 , 因瓯江而得名 , 故名瓯窑 。始烧于汉代 , 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到元代 。盛于唐、宋而终衰于元代 。主要烧青瓷 , 产品有壶、碗、盘、洗、钵、笔筒、盒等 。
该窑产品特征是:
胎质:早期胎体较松 , 没有完全烧结 , 呈色较白略带灰色 , 胎釉结合往往欠佳 。中晚期胎体较密实细腻 , 呈灰白或浅灰色 , 但仍有脱釉和剥釉现象 。
釉色:早期多为淡青色 , 少有青黄和青绿色 , 透明度高 , 开冰裂纹 , 易剥釉 。中晚期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或淡黄色 , 胎釉结合紧密 , 少有剥釉现象 。
造型:在造型上大多与越窑相同 , 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 如早期的牛形灯、褐彩碟、五联罐等及中期的仿花果形的碗、盘之类器物活泼秀硕 。
装饰:简单朴实 , 刻划的纹饰有弦纹 , 莲瓣纹等 。大量使用褐色装饰 , 早期为点彩 , 中期为彩斑 , 晚期为条形彩绘 , 且起笔细 , 收笔粗 。
瓯窑特征和鉴定要领:
(1)瓷胎呈色较白 , 白中略带灰白 。三国西晋时胎质较粗 , 坯体没有完全烧结 , 到了东晋 , 胎质细腻 , 有很大提高 。唐至宋瓷胎呈灰白或淡灰白 。
(2)三国两晋时釉色淡青 , 透明度较高 , 亦有少量青黄色和青绿色 。南朝时釉色普遍泛黄 , 开冰裂纹 , 胎釉结合不好 , 易剥落 。唐代早、中期釉色呈现黄或淡黄色 。晚唐至宋出现纯粹的青色或青黄色 , 胎釉结合紧密 , 少有剥釉现象 。
(3)产品品种和造型大多与越窑相同 , 但也有特色产品 , 例如 , 东晋时期的牛形灯、褐彩盖罐和五联罐等 , 而三足洗、槅 、狮形烛台、蛙形水盂及随葬的明器极少生产 。唐代撇品璧形底碗 , 腹壁作45度倾斜 , 较越窑为高 。五代北宋的印盒 , 造型趋于宽和扁 。
【瓯窑】 (4)装饰比较简单 , 常见的有弦纹、莲瓣纹和褐彩 , 其中褐彩颇有特色 , 普遍使用于东晋至南朝的瓷器上 , 特别是那种绘长条形的纹饰 , 起笔细 , 收笔粗 , 为其它瓷窑所不见 。唐宋时期纹饰简朴 , 不见繁缛的刻划花 , 这与北宋时的越窑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