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飘落云千朵 , 麻麻白白挤满河 , 风吹雨打聚不散 , 农家遍地是铜鹅 。”这首当地民歌 , 正是武冈铜鹅的真实写照 。那么 ,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 , 有一群美丽的天鹅飞过武冈 。天鹅是“天之骄子” , 见多识广 , 但一见到武冈这块土地 , 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啊呀!这儿到处是青山绿水和广阔的田畴 , 水面宽广 , 嫩草丰盛 , 气候宜人 , 好一方宝地哩!于是 , 它们便毅然决定不再满世界飞了 , 就在天鹅山安家落户 , 白天飞到山下的青山绿水间游弋觅食 。
大约在唐朝以前 , 同保山(又名铜宝山)寺庵里有一位僧人外出化缘 , 见到这群野天鹅在野外嬉戏觅食 , 非常可爱 , 就捕获到一对 , 将它们精心饲养在没底江畔 。此后数量增多 , 庵里僧人又将其赠送给附近农户饲养 。周围群众见这种鹅的肉特别好吃 , 又容易侍候 , 也跟着大养起来 。这儿环境特好 , 到处有溪流草地 。野天鹅经过多年数代繁殖、驯化 , 家族日益兴旺 , 而且习性也改变了许多 , 终于成了一种新的禽类品种 。因其喙、跖、蹼呈橙黄色或青灰色似黄铜或青铜 , 鸣叫声洪亮似打锣 , 又因其与铜宝山有缘 , 故称之为武冈铜鹅 。
到了清代 , 乾隆皇游江南来到武冈 。州署主要官员连忙出城迎驾 。乾隆被前呼后拥地来到资水桥上观景 , 看到这里山水秀美 , 来了兴致 , 就要吟诗作对 。恰在此时 , 忽然听到“咣咣”几声铜锣般高亢的叫声 , 吓得他把玉带都掉到桥上了 , 身边的侍卫也紧张起来 。
州署官员见吓着了乾隆爷 , 个个面如土色 , 知州连忙禀奏道:“皇上 , 这是被誉为‘世之名鹅’的铜鹅的叫声 。”乾隆爷有惊无险 , 一看河里的群鹅倒觉得奇特可爱:虽然个头不大 , 戏水时悠哉游哉 , 与天鹅无异 。乾隆说:“这世之名鹅 , 以前也曾耳闻 , 却不以为然 , 今日定要品尝 。”
遂下旨叫御厨给他烹饪 。御厨遵命 , 在当地师傅的帮助指点下 , 或蒸或炖或烧或卤或烩或炒或焖或烤 , 做出了板鹅、腊鹅、清炖鹅、红烧鹅、黄焖鹅、粉蒸鹅、血浆鹅、炒鹅杂等等 , 给乾隆爷满当当摆了一大桌“全鹅席” , 比“满汉全席”还满汉全席!乾隆一尝 , 立刻龙颜大悦 , 连赞:“啊呀!朕游遍大江南北 , 还从未尝到这天底下最好的美食佳肴呀!”回到京城后 , 他老想着吃武冈铜鹅肉 , 于是生出个主意:干脆把武冈的赋税给减免了 , 但每月得给朕用快马进贡一批铜鹅来 。由此以后 , 武冈铜鹅也就变成贡鹅了 。
武冈铜鹅是宝庆武冈市特产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采用当地出产的名贵中药材 , 用卤鼎熬制成卤水 , 将武冈铜鹅肉去骨反复浸煮、凉干而成 。其成品色美味香、口感独特 , 有生津止渴、健脾胃养颜护肤之功效 。这“铜”字冠在前面 , 一是因为它的喙及额瘤呈黄铜色 , 足蹼成赤铜色;二是因为其叫声响亮如铜锣 。武冈有500多年养鹅历史 , 在明代嘉靖年间便已大量喂养 。
宝庆武冈 , 古称都梁 。2200多年的古城历史 , 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美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相传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 , 遣卢、侯二生入东海求仙丹 。卢、侯二道自知无法炼出长生不老之丹 , 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逃居宝庆武冈云山 。他们深居简出 , 就地取材 , 采用宫廷饮食配方 , 结合炼丹的中药配方 , 始制豆腐和卤制铜鹅 , 之后由于口味独特 , 卤制方法逐渐传入民间 。武冈铜鹅皮薄 , 肉质细嫩 , 皮下脂肪比其它品种鹅少得多 , 肌肉暗红如牛肉 , 但又远比牛肉细嫩和松软 。
选体重三公斤左右的鹅 , 宰杀时将血流尽 , 热水去毛洗净后 , 再割掉翅膀和脚掌 , 在鹅左翅膀下开五公分长的小口 , 取出内脏 , 洗净后 , 放在沸水锅内煮约五分钟 , 捞出来沥干水分 , 再用干布将鹅全身水份抹干 , 然后用甜酒汁一两对清水一两 , 将鹅全身抹遍 , 再放在沸油中去炸 , 待鹅呈现金黄色时 , 捞出来沥尽油 , 放入热汤锅内退油五分钟后 , 将鹅捞出来 , 用稍许食盐抹遍全身 , 将整只鹅盛人蒸盆内 , 用葱(打结)、老姜-五钱(拍烂)、胡椒二钱(折碎)、肥膘肉一两待放至整只鹅上面 。
【湖南武冈铜鹅的传说】 然后上蒸笼蒸于酥烂后出笼 , 用炒锅置旺火上 , 将蒸盆原锅汤倒人锅内 , 放人已发好的白莲二两 , 水花香菇一两 , 白葱头 , 挂透明茨汁淋香油五钱 , 将汁子淋遍鹅全身 , 撒上胡椒面 , 即可上席 。它的特点是:汁透明 , 色红亮 , 酥嫩鲜美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