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乐器的八音指的是什么

根据《周礼》,中国古代乐器分八音,即金(钟等)、石(磬等)、土(埙等)、革(鼓等)、丝(琴瑟等)、木、匏(笙等)和竹(管箫等) 。
一、金属乐器
金,是指金属乐器,大多由铜或铜锡混合制成 。在古代的金属乐器中,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钟类乐器 。而钹,锣等也是金属乐器,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声音宏亮,音质清脆,音色柔合,足以代表中国乐器金石之声 。如“钟” 。有的“钟”只有一个孤零零地悬挂在那儿,叫“特钟”;有的成群结队,排着座次,叫“编钟”,编钟敲起来声音各不相同,有高低变化 。
中国的钟最早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 。商代,出现了一种打击乐器,叫铙 。这种铜铸的铙的横断面是扁形的,铙边成棱形 。先是单个的,后来逐渐发展为大小不同、三五成组的编铙 。历史进入周期,乐匠们对编铙进行了改进,先是把编铙挂在架上,再对铙的形状进行了改进,这就成了编钟,而且数量也逐渐增加 。乐匠们将不同大小、不同音律、不同高音的钟编成组,可以演奏出悠扬悦耳乐曲 。到战国时期或周期末期,编钟进入鼎盛时期,数量多达六十多枚,奏出的音乐更加动听,并且逐渐成为一种礼仪乐器,使这种单纯的乐器扮演起一个政治、文化上的重要角色 。
战国时期,周期衰落,诸侯崛起,礼乐制度也随之崩溃,制作复杂、价值昂贵的扁形编钟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到秦汉时,扁形的编钟竟然无处可寻,制作技术也已失传 。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回归现象,曾被赋予非凡功效的钟重新成为一种普普通通的乐器 。只是钟的形状有扁有圆,没有固定的形制了 。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形成 。钟又被赋予一种新的使命,成了法器,悬挂于佛寺、道观 。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钟成为宗教专用品,作为法器的佛事钟竟成了中国古钟的主流 。
后来钟又衍生出两个门类:朝钟和更钟 。朝钟是皇帝们用来表功德、显权贵的,更钟是用来报时的 。
二、石类乐器
石指的是石类乐器,石类乐器主要是磬 。磬是以坚硬的大理石或玉石制成 。石质越坚硬,声音就越铿锵宏亮 。磬可分为特磬,编磬等 。编磬是由十六枚形式大小不同或厚薄不同的石块编悬而成 。“磬”也和钟一样,有“特”字号的和“编”字号的,在我国少数博物院(馆)里有陈列,台南的孔庙里便有一个 。
磬这种乐器就是从石器发展而来的 。在3200多年前的商代磬已有了广泛的制作和运用,并发展到用玉石制造,以后又有了编磬问世,可以击出旋律 。
三、丝弦乐器
丝指的是用蚕丝制成弦,再制作成乐器 。在商周以前,丝弦乐器只有琴和瑟两种,秦汉以后才有筝、箜篌、阮咸、秦琴、三弦、琵琶、胡琴等 。如“琴”,它在中国的乐器里最富于代表性 。它的身价颇高,象征着君王和隐士 。古代演奏时,有的一人弹,一人听,像伯牙和钟子期 。伯牙弹琴,弹山,钟子期知道他在弹山;弹水,钟子期知道他在弹水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弦弄断了,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道他的好朋友了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知音” 。
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有虞舜作五弦之琴的传说,到了周朝“文武二王,各增一弦”,至此,五弦琴成为七弦琴的形制 。而古琴文化历史,实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最早的“黄帝鼓清角之琴,以合大地鬼神”、箕子“隐而鼓琴自悲”,当时称为鼓琴 。文人的四艺“琴棋书画”,琴为四艺之首 。而蔡邕的“焦尾”琴、齐桓公的“号钟”琴 。
筝也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 。大筝发音柔和、雅致;小筝发音清脆明亮 。
四、竹类乐器
竹是指竹类制成的乐器,主要有箫,笛,和管 。其实比较简单的区别是直吹为箫,横吹为笛,二者虽然都是竹子作成的乐器,但性质和音色各有巧妙不同 。如果想要进一步辨别箫和笛的不同,在于笛有膜,出音特别嘹亮,而箫无膜孔,音色柔和 。在竹制的古乐器中,最重要的是排箫,它有发标准音的功用 。
五、匏类乐器
有一种葫芦叫匏瓜,古人用干老的匏瓜制成乐器,就是匏类乐器 。匏类乐器包括笙和竽等簧片乐器 。笙是和声乐器而竽形状很像笙,比笙大一点,管也比笙多,战国以前在民间极为盛行 。关于竽还有一个趣闻,春秋战国时,齐宣王喜好听吹竽,吹竽的乐队一定要许多人齐吹,原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乐队中凑人数 。齐宣王死后,泯王立位,也喜好听竽,但要一个一个吹来听,南郭先生怕被发现而受罚,只好落荒而逃 。这也是常用的滥芋充数的成语故事,可见笙和竽早在数千年前就己经在民间普遍流行 。
六、土类乐器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 。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 。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最初只有一个吹口,有音孔,而后慢慢增加演变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 。埙的音色柔美,音质圆润,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 。
缶本是用来装酒的瓦器,敲打起来就算是音乐了 。战国时候,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地方喝酒,秦王为了助酒兴,要赵王击缶,慑于强秦,赵王无奈只得不情愿地敲了一下缶,但秦王自己竟不敲,赵王的大臣蔺相如看不过去,一定要求秦王敲,不敲他就拼命,秦王没办法,只好也敲了一下 。
七、革类乐器
革是指以野兽皮革制成的乐器,其中最主要的是鼓,鼓也是古代人民最初使用的乐器 。鼓的作用很多,平时可当乐器,以配合舞蹈节拍,在战时可激励士气 。鼓的种类很多,“腰鼓”是其中一种 。
八、木类乐器
木是指木类乐器 。最初有柷、敔、拍板等,后来有木鱼、梆子等 。柷是一种祭祀用的启奏乐器,而敔是一种停止音乐的乐器,这两种乐器除了在孔庙以外,普通乐团不容易看到 。形状像个方斗,上宽下窄,边上有个洞,把一支柄槌放进去 。台南的孔庙里就放着一个 。
中国的乐器除了主要作为演奏音乐之用外,其实还有种种其他功能 。它不但是各个时期的娱乐用器和装饰摆设,更是重要的礼仪及传讯用器 。
古人用乐器的弹奏来传达讯息 。如:中国古时的战争,多以鼓声来传达军令;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则以梆子或小锣来报更;有一些少数民族更爱以口簧来通讯、对话 。
在一些宗教或祭祀仪式中所陈列的乐器,往往并非真的为了演奏,而是作为权力或威仪的象徵 。例如:钟是一种乐器,但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它是一种礼,一种宣教、治国的重要手段 。先秦时期,乐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史记》说,乐有内辅正心和外异贵贱两种功能 。传统的说法一把好琴要具备九德,就是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 。
不同等级的人在欣赏乐器时是有严格界线的 。钟列为八音之首,可见它不仅是宫廷音乐的首要乐器,也是位极势贵的象征,只有国王和诸侯才有资格欣赏钟鼓之声 。卿大夫和士可以听丝竹之声,而下层百姓只能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埙之类取乐 。正因为钟是最高贵的象征,《周礼》对拥有钟的人和数量也作出严格的规定 。平民百姓是不能拥有钟的,哪怕你再富有,谁逾越了这个规定,就是违背了礼 。
乐器与神话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传说中乐器往往被固定与某些事物相连 。例如古琴象征道德,而编钟象征权威,木鱼和钟鼓代表佛教等 。事实上,古琴从来不在乐器的层次,而是直接成为礼器甚至神器 。琴不是表演型的乐器,而是供懂得音乐的君子修身养性、表达志向、观察世道的变迁、测度天时与灾祥 。
这些造型特色各异的乐器,以它们美妙丰富的音律,合奏出悦耳动人的声音,十分强调感情的表达细微及复杂的感情变化,力求生动传达出人的情绪和意蕴,从而觉得别有神韵 。他们不仅可以表达各种思想情感,心理活动,并且擅长表达各种人物和天、地、山、水的形态美,意境深邃高远 。
中国古代对于乐器历来讲求一个“品”字,即所谓“乐品” 。什么叫乐品呢?就是该乐器天生所具备的基本品质 。当然,也包括它在音乐表现上的层次和品位 。在欣赏乐器时能够感到演奏者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史记》中说,乐有内辅正心和外异贵贱的功能 。
例如箫:中国人演奏箫这种乐器时一般不叫“吹箫”,而尊称为“品箫”,这个“品”字,请大家不要领会成品尝或品味之品,我们认为应该是品位之“品”,品德之 “品” 。因此,箫的品位高,关键还在于吹箫人在道德修养、气节情操方面要具备高水平 。中国有句古语曰:“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焚不能毁其节 。”古人拿竹节比喻人的气节的诗词是很多的,历代文人都认为竹制的箫也应该具有竹的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
古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乐品极高的箫曲 。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梅花由于在三冬腊月开放、具有敢抗风寒、不畏霜雪的特征,困此常借梅花来比喻高尚的情操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弄,是指乐曲中的梅花主题出现过三次而言 。箫轻吐弱奏和泛音技巧,在不同八度音程上奏出,表达了梅花的冷艳脱俗和美丽高洁 。
【古代乐器的八音指的是什么】 再如钟:有一口佛钟上铸着一段铭文再清楚不过地表述了寺钟的真正意义和功能:“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当年徐志摩游天目山时,对清晨传来的钟声大为感慨:“多奇异的力量,多奥妙的启示……这单纯的音响,于我是一种智灵的洗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