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是一种顶端有装饰雕纹、底部有两股插针的插发饰物,它最初的形制由两股簪子组成,后来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造型,古代女子把钗插于头部,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
钗在古代曾被叫做“笄”和“簪”,是女子束发盘髻的工具,而其最大的作用是装饰,“钗光鬓影”、“玉钗横斜”一直是中国古代仕女的经典意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钗饰的形制、质地也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金钗、银钗、玉钗还是荆钗,都是女子们的心中最爱 。而在古人心中,钗的分与合也与爱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人陆游的一阕《钗头凤》千古流传 。而在唐诗宋词中,还有大量对钗饰的描写,可见古人对这种饰品的热衷 。
钗饰之演变
起源结发需用簪钗固定
簪的本名叫做“笄”,是中国古代束发盘髻的工具 。在古代,汉族的结发方式,无论是辫发盘髻还是束发着冠,都要用簪钗约束固定 。依据礼制,女子年十五,如已许婚,则结发上笄,古称“及笄”,须行“笄礼”,以示成年,可以婚嫁 。
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曾经发现过陶笄 。笄是簪的一种,先秦文献中,因其有特殊的礼仪用意,所以常常与簪并称 。秦汉以后,则混同于簪了 。在这些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锥形、丁字形和圆柱形的骨笄和骨簪 。商代,簪的首部开始有了漂亮的雕刻装饰,如殷墟出土的簪首刻有兽头、鸟头等 。西周时期,在骨簪上镶有绿松石,显得更加精致美观,另外也逐渐出现了玉制的发簪 。春秋时代,出现了骨钗,现存最早的骨钗实物出土于山西侯马春秋墓 。秦汉以后,笄改称“簪,而钗是发簪的一种变体 。汉代刘熙所著的《释名·释首饰》中说:“钗,叉也,像叉之形因名之也 。”是说钗的形状像“叉”,所以名“钗” 。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平直多滞板,横斜生姿态,所以钗的插戴多横斜侧,以营造摇摇欲坠、温婉可怜的柔媚之态,所谓“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因此“钗光鬓影”、“玉钗横斜”一直是中国古代仕女的经典意象 。
流行唐代妇女多戴花钗
钗依其功能可分为素钗与花钗 。东汉妇女流行花钗制,常于发间斜插六钗,或再另加步摇 。当时贵族妇女的发式以高大为美,“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在真发中掺入假发,梳成浓密高耸的发髻,是当时贵妇的流行发式 。此种发髻须插入数根发簪方能固定,也有直接以假发做成的发髻,戴时则须以较长的发簪固定 。
假髻的流行使得汉代妇女发簪使用数量增多,形制增大,出土的汉簪长度多在20厘米左右,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玳瑁发簪就长达24厘米 。两汉经魏晋一直到隋唐,盛行双股素钗的形制,这与高髻的持续风行密不可分 。
唐代妇女的发饰极为丰富,常见的有簪、钗、梳、篦、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钿、搔头等 。“唐代妇女发饰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插戴数目也极多,而花钗礼衣制的实行更将发饰推向极致,从传世的绘画中可略见当时花钗礼衣的绚丽多姿:盛装的贵妇们扫黛眉、描面靥,抹胭脂、施鹅黄,戴璎珞、着华服,梳高髻,配以满头的金银花钗、梳篦宝钿,让人不由得感叹盛世衣妆的繁复与奢华 。”
造型宋代发钗出现雕花
宋代发展出一种造型新异的发钗,“是在金钗或银钗的钗脚上部浮雕出一串折枝花,钗梁则如帽钉一般扣搭在顶端,帽钉通常也做成一朵单独的花,或者是梅花,或者是菊花,而两只钗脚则几乎贴在一处 。”元代又流行在钗脚上部做出盘旋扭结的花式,或者把两只钗脚做成盘曲的双龙形状,钗梁则常是并蒂花或并结的果儿 。
明朝以后,高髻之风日渐式微,当时典型的高髻名为“牡丹头”,其高度已明显收敛 。江南一带开始时兴垂式低髻,如“桃心扁髻”、“堕马髻”等 。据杨用晦《冠约》记载,“妇人之髻,时样屡易,有金髻、银髻、珠髻、玉髻、发髻、翠髻、字髻”,“妇人之髻,越变越新,或曰松头,又为精头,又有重发,头有一岁而三易新样者” 。可见当时妇女发式种类繁多,复杂多变,随之而来的是簪钗在使用上的细分 。簪钗有长短,使用时,用于发髻正面的簪钗称为“挑心”,用于侧面的称为“掩鬓”,用于顶部的称为“顶簪”,用于发髻后部的称为“分心” 。
钗饰之{质地}
美人最爱昂贵金钗
钗饰的精品出自唐代和宋代较多 。唐代的钗饰,依质地而分,主要有金属钗与玉钗两大类 。金属钗中,金钗是最为昂贵的一种,其天然的华美之质特别适合佩戴在风情万种的美人之首,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中写道:“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杜牧《倡楼戏赠》也说:“无端有寄闲消息,背插金钗笑向人 。”
银钗质量上虽次于金钗,但因其价廉物美,所以在普通人家最为普及,这在唐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如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诗中再现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出来观赏的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女儿,所以在日光的照射之下,看上去一片银光闪闪,非常耀眼 。
次于银钗的就是铜钗了,多为一般贫寒人家女儿的饰物,如王建《失钗怨》中写道:“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 。嫁时女伴与作妆,头戴此钗如凤凰 。”家境的贫寒阻挡不住女子对美的爱恋,何况这支铜钗是她出嫁时女伴们作为嫁妆赠给她的,上面寄寓着她们之间纯真的友情,所以在她看来弥足珍贵 。
贫寒女子荆枝插发
除了金属钗饰,在唐代同样流行玉钗,如沈期《李员外秦掾斋观妓》:“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玉钗中的翡翠钗在诗中出现更多,如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翠钗照耀衔云发,玉步逶迤动罗袜 。”白居易《与牛家妓乐雨后合宴》:“玉管清弦声旖旎,翠钗红袖坐参差 。”
唐代钗饰也常常会由两种材料合成,如温庭筠《菩萨蛮》:“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说的是金玉合成的钗饰 。另外,还有以珊瑚、琥珀等材料制成的钗饰,如薛逢《醉春风》:“坐客争吟云碧句,美人醉赠珊瑚钗 。”罗虬《比红儿诗》:“琥珀钗成恩正深,玉儿妖惑荡君心 。”
至于家境贫寒到无钱购买钗饰的女子,她们只能以荆枝插发,称为“荆钗”,如李山甫《贫女》:“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议婚》:“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 。荆钗不值钱,衣上无真珠 。”
相关诗词
钗头凤
“钗头凤”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发钗的头部用凤鸟作为装饰图案 。这种用凤鸟作钗首的发钗,曾见于唐代张鷟《朝野签载》卷三:“杨盈川侄女曰容华,幼善属文,尝为《新妆诗》,好事者多传之 。诗曰:‘宿鸟惊眠罢,房栊乘晓开 。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 。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 。自怜终不见,欲去复徘徊 。’”
文人诗咏最爱凤钗
杨盈川即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容华的这首《新妆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多半是因为诗歌整体的意蕴清婉秀雅,而其中少不了“凤钗金作缕”这锦上添花的精彩之笔 。中唐诗人王建《开池得古钗》诗中写道:“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 。凤凰半在双股齐,钿花落处生黄泥 。”这支古钗也是一支装饰有凤凰图案的金钗 。凤钗的形象还出现在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李商隐《蝶》“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等诗句中 。
在五代以及宋代的词中对于凤钗有更细致的描绘,如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柳永《木兰花》“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钗头和凤颤”,洪迈《踏莎行》“钗凤斜欹,鬓蝉不整 。残红立褪慵看镜”等 。这些诗词中所提到的凤钗,我们今天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看到或者推断出它的大致风貌 。五代吴越国康陵出土了一枚白玉饰片,出土时这枚饰片的位置安放在墓主人的头部,上面镂刻着一只神采十足的飞凤,飘扬起来的绶带衔在口中,研究者基本认定它是一支凤钗的钗首 。还有一些传世的绘画中也有类似的饰物,这些都说明唐宋时期在钗头上雕刻凤鸟的造型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
记录陆游传世情愁
“钗头凤”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不是因为它是华贵精致的头饰,而是因其与南宋诗人陆游的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紧密相联的缘故 。陆游与表妹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陆母不喜欢唐婉,被迫分离,后来二人各自婚娶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独游沈园与唐婉邂逅,唐婉以酒肴款待,陆游感伤万分,随即在园壁上题下一阕《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词篇感情深挚,内中有说不尽的眷恋相思与追悔悲愤 。唐婉读后百感交集,含泪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婉的词绝望凄楚,催人泪下 。
沈园相见后不久,唐婉就郁郁而卒 。在85岁临去世前,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些哀感绝世的诗词不仅是这段凄美爱情的真实记录,而且也为它增添了深邃悠长的韵味,而作为一个词牌的“钗头凤”也伴随着这个故事长久地珍藏在人们的心中 。如今的沈园,陆游当年题词的墙壁已不复存在,后人为了追思这段至死不渝的感情,用陆游传世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两首《钗头凤》词,刻成词碑 。如今,人们如果到绍兴旅游,一定会去瞻仰一下沈园里的这座《钗头凤》碑 。
相关阅读
钗是感情信物
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女子头饰,一支完整的钗便寓有成双成对的意思,而当夫妻或者恋人分别时,它又可作为赠物 。一般是女方将钗掰成两股,一股留给自己,一股赠给男方,等将来团圆的时候,分开的钗还可以合成完整的一副,作为重见的信物,所以“钗留一股”既有情人分别之意,又有睹物思人、思盼团聚之意,正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的:“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钗饰:古代女子做头多用钗】钗饰中有一种在钗头雕成飞燕之形的玉钗,称作“钗燕” 。钗燕意象出现在词中,更增加一层劳燕分飞的伤感,如贺铸《国门东·车马匆匆》:“侯馆娟娟新月,从今夜,与谁同?想深闺独守空床思,但频占镜鹊,悔分钗燕,长望书鸿 。”
- 古代香艳纽扣:花样百出 传情通郎意
- 信阳习俗之生育习俗
- 古代为何十六两为一斤
- 古代年俗文化溯源
- 古代腊八节习俗
- 朝带
- 打更
- 安阳桥庙会
- 古代五大丑女:婚姻美满,夫君皆名流
- 古代女人穿红裙有规定:惟正室夫人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