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话:“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 。”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里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 。它是谷子家族中最特殊的品种,用真正的金珠子都不肯换,可见其珍贵了 。
“沁州黄”又称“吴阁老”,这是因为清朝康熙年间在朝做官的大学士吴(王典)首先发现,而得此雅号。说来还有段有趣的故事呢!相传300 年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连庙里的和尚,老百姓也无暇施供了 。在沁州檀山上的古庙里,住有一个和尚和他的几个徒弟,都是受苦人出身,为了产粮度日,就把附近贫脊的山坡地开垦出来,种上“糙谷” 。不料,经过几年驯化,所种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得米色蜡黄,颗粒圆润,晶莹明亮,吃来软绵喷香 。不同寻常的是,用这种米熬稀粥,锅边不挂米粒,闷饭、蒸饭不就菜也越嚼越香,遂取名“爬山糙” 。在朝做官的吴阁老,听说家乡出了“爬山糙”,就想亲口品尝,证实一下 。他到檀香山庙里品尝之后,果见名不虚传,就把“爬山糙”的名称改为“沁州黄”,并带回皇宫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很爱吃 。慈禧太后也喜吃用“沁州黄”熬出的八宝粥 。从此,“沁州黄”声名大振,几乎年年成为贡品,供给朝廷享用 。
本地人夸起自己的土特产,就会念出这样的口头禅:“沁县三大宝,鸡蛋、瓜子、吴阁老 。”其中第一宝鸡蛋,虽各地都有,可是沁州鸡蛋非同一般,其特点是皮红,个大,蛋清多,蛋黄小,蛋黄小如红枣 。第二宝南瓜子,个大,仁肥,含油量高,当地常把它作为出门的干粮 。而第三宝吴阁老,因他第一个发现沁州黄,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他的名字成了“沁州黄”的代名词 。
黄河流域是谷子的故乡,我国谷子栽种的历史相当久远,西安半坡村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里就有盛谷子的陶罐 。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驯化选育,迄今已培育出了 16000多个品种 。沁州黄,就是其中的一个最特殊的品种,它择土性很强,只适宜在山区瘠薄干旱的土地生长,集中在沁县次村乡一带的土地上 。而别处引植,到了下一年就完全退化 。其中的原因,农学家们正在探求 。
【山西沁州黄的来源传说】沁州黄不仅形体金黄,味道香美,而且营养丰富,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质、可溶性糖类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 。它与山东金乡县的金米、章丘县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米” 。因而常常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也曾在广州交易会和印度国际博览会上赢得好评 。
- 山西民间旧时家族中小妾与庶出的地位
- 山西求子与送子的古老习俗
- 山西民俗 孕妇在孕期内的习俗
- 山西民俗:孕妇分娩生孩子习俗
- 山西小孩“过三朝”的习俗及来历
- 山西民间特有的孩子过满月习俗
- 孩子过百日的由来和传承及山西民间的庆祝活动
- 山西民间特有的给小孩子过周岁的风俗
- 旧时山西民间特有的寄养孩子习俗
- 至今仍然在山西民间流行的冥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