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过完“年”后,从年头到年尾月月有这样的节日,真是过不完的节 。长沙民间活动丰富、规模大、范围广,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喜庆节日或祭把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年节等 。
中和节 。二月初二,古称中和节,民间称龙头节,俗语龙抬头 。相传三皇五帝皆于此日举行盛大仪式,御驾亲耕,皇娘送饭,文武百官耕作 。于是老百姓是日惯用龙来称呼各种事物,如称面条为龙须面,食饼叫龙鳞饼 。……后来又称此日为土地生日,人们常用猪头祭土地庙,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土地庙前许猪头” 。
花朝节 。相传唐代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即百花生日 。宋代此日有扑蝶之戏,明清时是日有贺花神、出售花木等活动 。长沙女子有花朝节穿耳之习 。
三月三 。秦汉时期,每年三月上旬巳日(称上巳日)人们要到水边举行招魂禳灾仪式 。魏晋以后改上巳为三月三 。南朝时,长沙一带每年三月三要“取鼠曲菜汁作羹”,“以厌时气” 。后演变为“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之俗 。地菜子即荠菜,浏阳北乡称善菜,有明目、理脾胃之功能 。
四月八 。四月八日为佛祖释迦牟尼生日,南朝时即有是日以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之习 。长沙古有造乌米饭(俗称青精饭)之俗 。无子者往佛寺许愿乞儿 。浏阳的一些地方,此日将写有“四月八,佛祖先 。毛姑娘,请上天”的纸条呈“十”字形贴于厅堂廊亭处,据说可防毛虫瓦蛆 。
端阳节 。是与年节、中秋并列的民间重要节日 。长沙人过端阳,家家户户都准备很多包子、粽子、盐蛋,饮雄黄酒,饭后将酒撒墙边屋角,涂抹儿童额头、肚脐 。出嫁女儿向娘家送蒲扇、粽子、包子等,男女换上节日盛装,到外婆或其他亲戚家送节、看龙船 。关于吃粽子,南朝《续齐谐记>载:汉建武中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梦见屈原,告之竹筒装米投水,好是好,但被蛟龙所吃,如用棕叶包,外缠五彩丝,龙就不敢吃了 。于是在东汉初,长沙一带就有了用箬时包裹,外缠五彩丝的粽子了 。如此说来,吃粽子一俗,应自长沙始 。为纪念屈原,人们从几十里以外向湘江、浏阳河、捞刀河两岸涌来,找有利地形观龙舟竞渡 。
午饭后,将龙王接上船头,竞渡开始 。船上健儿随着锣鼓节奏,忽弓身下挠,忽振臂扬波,越划越猛,奋勇争先,两岸如体育场之看台,人头攒动,几无隙地,铳炮喧天,喊声动地,老幼男女,雀跃踊动 。赛事至傍晚犹酣,有的于初六日加赛,赛毕举行送龙王仪式 。民间以为划龙船可禳灾(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多灾) 。浏阳新开一带,在端午前一个月,即战鼓催人,谓龙舟鼓,村民欢聚演练,龙舟竞渡气氛提前到来 。长沙人习惯在端阳薰蚊香、苍术、芸香等,以除疫去邪;用甘草、金银花、士茯等等药物煮蚕豆或鸡蛋吃,据说有清热解毒去风湿之功能 。或到山林溪边扯夏枯草、车前草、水灯心等药物,洗净晒干,待夏日泡凉茶喝,所谓“端午前都是草,到了端午都是药” 。
六月六 。古称天贩节,俗称“杯官生日” 。官,亦称鄱官,相传是灾害之神 。是日城内多设醮,以禳灾 。农家则剪纸为田神,上涂鸡血,举之于竹竿,每田插一根,叫敬官 。有的于五更时杀雄鸡祭于田间,叫祭官,以求禳灾丰稳 。读书人曝晒书画,妇女翻晒珍贵衣服 。寺庙词堂翻晒经书族谱和菩萨袍服,故是日又名晒谱节,谚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 。
七月七 。名乞巧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相传是日晚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长沙城乡妇女多陈瓜果于庭,向双星拜之 。年轻姑娘对月用丝线穿七孔针,乞求智慧灵巧 。老年妇女多让小孩看双星银河相会 。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节,又称鬼节、祖宗节,是一个大规模的祭祖节日,其源可上溯至梁武帝时的“盂兰盆会”,有目连救母的故事相传 。
民间传说,七月初一至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享受祭祀,故有俗语:“七月半,鬼乱窜” 。长沙城乡,不论贫富,七月初十开始,家家焚香燃炮,有的在门外跪拜“接祖宗”,叫“接老客”;有的将神龛上的祖宗牌位请下,每日三餐奉祀 。农家则煮新米饭,做时新瓜菜,请祖宗先试新,叫“荐新” 。十四日晚或十五日晚烧包“送老客”,叫“荐包” 。有的宗族还设有烧衣会,自七月初起,即举家折金银纸锭和衣包,由长房长孙恭写列祖列宗某某冥中受用,下书某某子孙敬具,至十五日,成群结队上祖坟祭把烧包,或在月亮初升时抬至水滨行礼焚烧 。沿河还盛行放河灯,河灯用皮纸或筹叶制成船形或莲花状,上置油灯 。
【湖南长沙民间节日习俗】 解放前,每至中元夜,湘江各码头都有河灯下水,顺流而下,灯火江水相映,堪为胜景 。对于“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城乡繁盛之区,设有醮坛,有僧道诵经,打发施赈 。
中秋节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夜,明月下,全家团圆赏月,分食月饼,人月共圆,故中秋节又名团圆节 。据史料记载,中秋节之名始于唐代,中秋食月饼之俗起于五代两宋时期 。相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利用中秋广食月饼之俗,将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齐动手”的纸条藏于月饼中,相约同时起事,一举推翻元朝统治,给月饼赋予了新的含义 。据说这是月饼后面贴小方块纸的来由 。长沙城乡有拜节之俗,亦名送节,由出嫁女儿向娘家馈赠月饼、菱藕等物 。娘家则将已嫁姑娘接回家团圆过节,有“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之谚 。长沙还有中秋“偷瓜送子”之俗 。月光下,青少年到人家菜园偷南瓜或冬瓜,送到相好的新婚夫妇或久婚不育夫妇床上,叫“摸秋”,取瓜内多子之义 。
重阳节 。古人认为九属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同属阳,故名重阳 。自汉朝起,我国就有重九戴茱萸,登高饮酒之习,以效桓景避灾 。此日多酿酒,称重阳酒或菊花酒,故又称重阳为酒节 。长沙城内,是日多蒸重阳糕,登天心阁、岳麓山等名胜眺望,以茱萸插头,饮茱萸酒,赏菊赋诗为乐 。乡间也有就近登高采花之举 。民国以后,学生多于此日开展爬山活动 。由于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与长寿联系在一起,故此节也被视为敬老的节日 。
祭祖节 。十月初一称祭祖节,各族姓备酒肴于支祠,祀其迁来始祖 。有的像清明那样,到祖坟前祭扫 。
腊八节 。腊月初八,是释迎牟尼成佛之日,寺庙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流行于民间 。长沙地区,演变为腊八豆,成为家常菜肴之一 。该日长沙人还有除尘之习 。
- 湖南华容端午节传统习俗
- 湖南湘阴岁时节日习俗
- 湖南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
- 湖南岳阳洞庭湖国际观鸟节
- 湖南岳阳春节耍故事习俗
- 湖南临湘五尖山森林节
- 广西巴马的民间裸浴风情
- 墨西哥人的民间音乐:“国粹”玛利亚奇
- 湖南临澧春节习俗
- 湖南常德柳叶湖龙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