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待客之道

客家人素以“多礼好客”著称 , 这一淳朴民风体现在做客与待客的人际交往中 , 就是特别“多夏数”(多礼数) , 比如去别人家里做客 , 不能空手去 , 要带“等路”(手信) , 回来时主人一般也要有“回篮子”(回礼) 。因此 , 逢年过节 , 迎来送往已成了节日的主要内容 。
【客家的待客之道】 小时候常看到如此场景:主人提着“回礼”送客送到门口 , 客人却一再推辞 , 往往是几个来回地推让 , 最后才“盛情难却”地收下 。少了这些礼节 , 似乎便少了一些热情 。同时去别人家做客不能常去 , 会“搅造”主人 , 正如俗语所说 , “一日来三到 , 当过狗上灶” 。
待客同样也“夏数多” , 如客来后一定要先泡茶 , 倒茶不能倒满 , 民间有“酒满敬人 , 茶满赶人”之说 , 客人接过茶后常说“无茶口安亲” , 即不用喝茶也知对方人情好之意 。
客家素有“肋年肋节”、“主人打帮客”、“客来莫寒酸 , 客走咸菜汤”的说法 , 指的是客家人平时省吃俭用 , 但在招待客人时 , 则几乎是尽其所有 , 一年到头饲养的猪、鸭、鸡等 , 常留至年节有客人到来时才食用 。客家人热情好客的称誉由此而来 。
若是做喜事办酒席宴请客人 , 那就更加隆重了 , 讲究的往往是“十大碗”、“十二碗” , 都是盛满形粗而量多的鸡、鸭、鱼、肉、汤等等 , 菜色是否丰盛 , 常是客家人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 而这往往涉及主家的“面子” 。在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 , 能参加这样的宴席 , 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在大家族里 , 往往是轮流参加 , 而且常叫妇女去赴宴 。
客家民间有一首歌谣 , 叫《做客》:“请客唔好请女客 , 请五十来一百 。一话坐桌 , 莲叶紧佰 。一讲家事 , 公式鼻糊壁 。”可见旧时客家妇女在赴宴时 , 常带上孩子参加 , 自己舍不得吃 , 轮到自己夹菜的时候便把菜夹到事先准备好的莲叶里 , 包回去给小孩子吃 。生活的艰辛、客家妇女的持家、勤俭与无私的描画跃然纸上 。
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这一现象了 , 也许会从各种角度对这一行为进行点评 , 但从中也可看出 , 旧时客家人即便生活艰难 , 也能自觉地恪守着一定的礼节 。如果赴宴时不顾礼数 , 拼命往自己碗里夹菜 , 不仅会被人瞧不起 , 也会被人数落 , 认为“无下无数(无规矩)” , 这是让客家人觉得最失体面的事情 。
“人爱面目树爱皮”的客家人 , 骨子里始终保留着这一传统思想 , 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