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英文名:ZhuangNationality),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为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百越族以来,壮族先人在中国古代曾先后称为西瓯、南越族、骆越(雒越)、濮、獠、俚人、溪峒蛮、乌浒 。
宋代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作“獞”,1949年后改为单人旁的僮字,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
服饰简介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
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 。劳动时穿草鞋 。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 。
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 。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
服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