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的“吃桌”风俗


闽南人的“吃桌”风俗

文章插图
闽南人俗称设宴为“办桌” , 赴宴为“吃桌” 。
按闽南习俗 , 喜宴桌要摆设大厅中正堂 。如是丧事桌则不能上厅堂 , 随便搭棚在门外空地 。
桌是八仙桌 , 椅是连体长条凳 , 四边长凳套着四方桌 , 像一个“回”字 。每桌宜坐八人、十人、十二人 , 忌单数 , 特别忌坐九人 , 因为闽南方言“九”和“狗”同音 。排座位必须“论资排辈” , “天顶天公 , 地下母舅公” , 左边靠北第一位是最大位 , 理应母舅端坐 。每道菜上桌 , 即便饥肠辘辘 , 大家也要眼巴巴看着母舅先“动筷” , 随后才是一阵“风卷残云” 。
闽南人“吃桌” , 一般宴席是十二道菜或者十六道菜 。遇到会亲桌、女婿桌则要二十四道菜 , 俗称“二十四味”(八封、八炒、八汤) , 很有讲究 。在闽南最忌上六道菜 , 传说六道菜是给临刑(死)之人“辞生”的 , 俗指“断头饭” 。
“吃桌”上菜要一道一道来 , 顺序有着严格规定 , 但“十里不同风 , 百里不同俗” , 各地略有差异 。泉州上鸡汤时 , 没人动筷子 , 因为要等主人用筷子把整鸡剔开 , 客人方可食用;安海第九道菜忌上动物内脏 , 避嫌“狗心狗肝”、“狗肠狗肚”等不雅之词:有些地方上鸽、鸡、鳗等“天上飞 , 地下爬”的菜时 , 客人会起位离座 , 因有“见鸡飞 , 见鳗爬”之说 , 这时主人的亲戚要陪着笑脸 , 一番礼请 , 劝其坐下 。旧时最后一道菜通常是“包夹肉” , 俗称“孝子包” , 专让客人拿回孝敬父母的 。现今有的改蒸整鱼 , 叫“有头有尾” 。
“吃桌”时用筷子规矩很多 , 给吃相难看的客人设下许多限制 。不“过山筷”——只吃靠自己最近的菜;不“乱筷”——在盘中挑肥拣瘦;不“盯筷”——手举筷子虎视眈眈;不“半路筷”——夹了食物又放下;不“惰筷”——放下筷子靠在菜盘边;不“泪筷”——夹起食物汤汁滴桌上;不“捡筷”——筷子掉地不能捡 , 找主人再要一双;不“指筷”——不能用筷子指人 。
旧时“吃桌”喝酒时 , 主人家买一大坛子“地瓜烧” , 有贵客来格外开恩 , 打开一两瓶好酒兑在里头 , 会喝酒的面前摆一大碗 , 主人亲自为客斟酒 , “坛口对客人 , 只倒八分酒” , 酒量好的客人可在宴席上尽显“大碗喝酒 , 大块吃肉”的豪气 。如今这一习俗有较大改革 , 通常用一次性塑料杯代替酒杯 , 酒的种类也由客人喜爱挑选 。
【闽南人的“吃桌”风俗】 “吃桌”时 , 有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汤匙 , 或者把油渍、酒水洒在衣服上 , 这本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 可主人有办法打圆场 , 嘴里说出的全是“落地开花”、“岁岁(碎碎)平安”、“天女散花”之类的吉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