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认干爹干妈的习俗


民间认干爹干妈的习俗

文章插图
认干亲在北方叫认干爹干妈,江南称作认寄父寄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 。做父母的认为,小孩认了干亲,就可以借别人的福气来保佑他平安长大 。干亲一般在至亲好友中寻找,但大多数人家喜欢认儿女多的人或贫寒的人作义父母,理由是:儿女成群人家的孩子就像成群的小动物一样,容易长大;贫寒人家的儿童不娇贵,就容易抚养 。认干亲可以不止一人,如安徽寿县认干爹多至八人,到认满八人时,八位干爹共同铸一项圈给孩子挂上,就意味着孩子由八户人家的福寿共同护佑着了 。
干爹干妈,又叫义父义母,寄父寄母,从南北朝时期起,义父子/干爹干妈的现象开始出现 。如北魏时,“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 。北齐时的权臣和士开,“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 。到了隋唐以后就更普遍了,如安禄山先是被幽州节度张守硅“养为子”,后来又成为杨贵妃的养儿 。唐末五代,认“义父子”现象更是极为盛行,当时军阀无不收养义子 。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义儿很多,甚至建立起了“义儿军” 。欧阳修在写《新五代史》时还专门立了《义儿传》 。神话故事西游记里,托塔天王李靖也有个干女儿金鼻白毛老鼠精,在陷空山无底洞落草为妖 。到了现代,只要稍微注意下,你就能发现身边不少人已经有了干爹干妈,或已经认了干儿子干女儿 。拜干爹干妈在民间可是一件大事,不是两人说下就行了的,因为这可是确定为一辈子的事,是两个本来没血缘关系的家庭通过这个关系成为了亲属关系,是需要经常来往的,互相帮扶的 。甚至会些很郑重的仪式,会需要一些对应的仪式礼物,比如福建会需要猪脚和细面做礼,具体仪式和所需要的物件各地差异很大 。
普通认干亲的仪式,只要孩子向干爹妈磕三个头,改口称呼干爹、干妈就行了 。富厚人家则要选吉日,办酒席,热闹一番 。认干亲的双方要相互送礼,孩子孝敬的礼物常有干爹的帽子、干妈的鞋子、衣料以及素菜十碗和糕桃烛面等 。干爹干妈为孩子准备的礼物中,除了兜肚、衣帽之类,还一定要有饭碗、筷子和长命锁 。有钱人家多打制银碗银筷,也可以到寺庙去买木碗,但决不可用易碎的瓷碗,万一被打碎,那可就不吉利了 。认干亲后两家常来常往,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因此得到更多的温暖,家长间也增进了情感 。这一风俗虽由迷信而起,却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因此很能为人们接受 。
认干亲还有些特殊的风俗 。如贵州曾流行过拜过路者为干爹干妈 。孩子的父母择黄道吉日,在大路旁陈列果品,焚烧纸钱,看到第一个过路人,即请他做孩子的干爹或干妈,这个人也不可推却 。江西的一些地方如孩子多病,就到街上找一乞妇为干娘,孩子跪拜日时,他的父母在一旁念道:拜干娘拜干娘,今后与干娘一个样 。乞妇则用“贱头贱脑”四字来回答 。以后乞妇常用讨来的饭食去喂孩子 。为什么要认乞妇为干娘呢?原来,人们认为生命越贱越易成活,以求乞为生的人餐风宿露,仍能顽强生存,认了干娘,小孩就可如干娘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为疾病所困了 。
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过去人们总以为人间的生死祸福都是由神鬼决定的,因此,民间还有认鬼神为干爹妈的 。此外,还有拜自然物为干亲的风俗 。如湘西土家族人在孩子周岁以内寄拜给大树、岩石、水井,或寄拜给猪、狗、鸡等,同时以此命名,或叫岩保、水妹,或叫猪保、狗娃,据说可以消除灾星,易养成人 。其实这种风俗是原始信仰中自然崇拜的遗留和转化 。人类祖先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对客观世界缺乏了解,因而对大自然极为敬服 。他们认为动物、植物都是有灵的,尤其是那些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较大价值、关系密切的自然物对人间祸福更是至关重要 。于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植物都成为孩子们的保护神了 。
拜干爹干妈的原因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