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族民间传统节庆

剑川白族的传统节庆名目繁多 , 琳琅满目 , 有关农事的 , 有关岁时节令的的 , 有关宗教祭祀的 , 也有关人们调剂生活、娱乐的 , 还有综合性的 。一般来说 , 传统的节庆按农历行事 。剑川白族一年的节庆大致如下:
1、立春 , 白族叫“打春” , 立春为一年四时之始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是最重要的节令之一 。
2、春节 , 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
3、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4、青姑娘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参加的主要是甸南、羊岑四乡八寨的青年妇女 , 也有一些中年妇女病 , 她们唱歌跳舞 , 边走边唱 , 停停走走 , 还要烧香 , 供献祭奠品 , 以此纪念青姑娘 。
5、二月八 , 这是剑川古城、沙溪古镇两地民间重大的节庆之一 , 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受佛教密宗文化的影响 。相传 , 农历二月初八日 , 释迦逾城出游 , 看到民间疾苦 , 遂立志创立佛教 , 普渡众生 。明、清两代至今 , 每年的二月初八剑川古城、沙溪古镇都要各自进行民间庙会活动 。二月初六日 , 在佛教徒的带领下 , 人们焚香沐浴 , 衣冠整齐 , 虔诚地将“太子”(用布扎油漆制成的太子行像)请到行宫或本主庙里 。二月初七日为太子颂经做佛事 , 百姓备齐斋礼果品 , 向太子祈祷 , 祈求平安大吉、万事如意 。从规模上讲 , 二月八可能是剑川目前聚集人数最多的传统节日 , 在剑川古城狭长的街道中 , 就聚集了两三万人 。
6、桃花节 , 一般在惊蛰、春分之间 , 实际上就是撒种节 , 撒种时 , 在秧田入水口插数枝桃花 , 焚香祭祀 。
【剑川白族民间传统节庆】 7、三月三 , 农历三月初三是古城隍会 , 据说是纪念古城隍老爷诞辰 , 这一天 , 水寨村全村人及附近村寨的人都聚集到古城隍庙中 , 烧香磕头 , 祭拜、祈祷、诉求 。剑川县城有两个城隍庙 , 一个叫县城隍庙(又叫新城隍庙) , 一个叫古城隍庙 , 一县两城隍 , 或仅剑川有之 。
8、清明节 , 各家各户上坟 , 供祭祖先 。
9、立夏 , 白族叫“勒沃” , 意思是祭祀小春作物 。
10、四月八 , 农历四月初八 , 主要集中在弥沙乡弥新村 , 全乡的村民基本都参与 。主要活动为耍牛舞 , 还有春耕的白族对歌、祭祀等 , 晚上在弥新村的昭应寺古戏台(建于清初)上进行乡俗文艺节目表演 。
11、栽秧节 , 白族人民围绕水稻栽插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农事节日 , “栽秧会”既是一种临时性的劳动互助组织 , 又是一种将娱乐和生产劳动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传统习俗 。
12、五月五 , 白语称“五望五” , 与端午节同日 , 农历五月初五 , 白族视这一天为“药节” 。
13、绕海会 , 农历六月十五 , 为剑湖周边各民族祭祀本主的盛会 , 祭祀沿途各村寨受过“敕封”的剑川十八坛本主的庙宇 , 俗称“十八坛神” 。
14、火把节 , 农历六月二十五 , 是白族全民节日 , 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 。白族火把节的起源 , 有着种种传说 , 流传最广的是《火烧松明楼》的故事 。
15、地藏会 , 七月初三 , 过去有唱戏的 , 唱目连地狱救母的故事;演十姊妹因虐待父母 , 不孝敬父母 , 在阴间受到惩罚 。也有说 , 此节是为了纪念剑川一个被泥石流淹没的村子 。会间有卖东西的 , 有许多叫花子聚集到此处等待施舍 。
16、七月十四 , 祭祀祖先 , 烧包 , 与汉族“中元节”相似 。
17、石宝山歌会 ,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举行 , 主要内容有万人弹弦对歌、演唱白曲、民间艺人演奏“阿吒力”佛教音乐及表演乐舞等 , 龙头三弦、三弦曲、霸王鞭舞、白族调、大白曲(本子曲)等都是歌会上表演的风格独具的民间艺术 , 深受人们喜爱 。据考证 , 石宝山歌会已有上千年历史 。唐《蛮书》卷八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 , 吹壶卢(葫芦)笙 , 或吹树叶 。声韵之中 , 皆寄情言 。”歌会上以歌传情 , 或吹树叶互相招引的情景与之极为相似 。歌会上对唱的白曲“山花体”(即第一、二、三句唱词为7个字 , 第四句为5个字)格式 , 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
18、迎古城隍会 , 农历八月初二 , 地点为水寨村古城隍庙 。
19、八月骡马会 , 八月初 , 会期一周 , 剑川传统的骡马会 。
20、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月饼由自家制作 , 有大月饼、养蛋(糕)、巴塔、小白饼等 , 晚上有祭月等活动 。
21、尝新节 , 白族叫“耶谷得” , 即吃最早的谷子 , 就是尝新米 , 节期不统一 , 时在稻谷成熟 , 霜降节令前后之鸡日、狗日、鼠日 , 忌牛日、马日、猪日 , 由各家自家举行 。
22、冬至节 , 白语称“嘟嘟者” , 为白族之“猪节”和“牛节” , 要给猪和牛喂好料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