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县美食节


新疆巴里坤县美食节

文章插图
巴里坤县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的重镇 , 为历代中原地区连接西域的中枢 , 中西文化、民汉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 , 享有“教育甲全疆”、“文风甲全疆”、“庙宇甲全疆”的美誉 , 是新疆汉文化的母源地 , 与乌鲁木齐、伊犁齐名的“三大商都”之一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巴里坤 , 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其饮食文化中有保留了传统汉文化元素的干粮子、饺子等 , 同时 , 也有馓子、熏马肉等哈萨克族美食 。
近年来 , 巴里坤县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 在景区建设、资源开发、宣传促销等方面逐年加大力度 , 尤其 , 从2011年开始 , 已成功举办七届美食节 , 独具特色的巴里坤饮食文化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
七月 , 巴里坤最美的季节 , 满湖满滩的花儿向草原深处漫溯 。七月 , 舌尖不断惊艳的季节 , 凉爽的气候和地道的巴里坤美食会让你大快朵颐欲罢不能 。品尝过了巴里坤美食的味道 , 你便尝到了这块土地的味道 , 你便知晓了巴里坤人的秉性 。
巴里坤草原是新疆三大草原之一 , 素有“古牧国”的美称 , 发达的畜牧业 , 造就了当地人喜吃肉食的饮食习惯 。这里的牛羊终日啃食略带碱质的青草 , 肉质鲜香味美 , 绝无膻味 。这里肉食的做法颇多、各具特色 , 可以蒸、煮、烤、炒、涮、熏 。和肉有关的美食有羊肉焖饼子、清炖肉、烤肉、扒肉、羊肉土火锅、羊肉烧条子、熏马肠…… 。在这里烤羊肉按公斤算 , 煮羊肉论只说 ,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吃法传递出巴里坤人豁达、豪爽的性格特征 。

新疆巴里坤县美食节

文章插图
巴里坤自古屯田 , 是有名的“东疆粮仓” , 小麦的盛产注定了面食制作在巴里坤的无限可能 。巴里坤人来自五湖四海 , 浓浓的乡愁通过一碗面得以舒缓 。与此同时 , 各类面食制作技艺在此交汇融合 , 形成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面食制作特色 。通过蒸、煮、煎、炸、酪、烤的制作 , 巴里坤面食种类极其丰富、举不胜举 。在这里拉条子要手搓才够劲道、馍馍大如车轱辘才够过瘾、饼子薄的像纸才是正宗 , 挑剔的味蕾让朴实无华的面粉也变得风生水起 。
美食是自然的馈赠 , 任何繁复的加工最终抵不过食物的原汁原味 。巴里坤优越的自然环境 , 盛产各种野菜 。野蘑菇、沙葱、椒蒿、锁阳、发菜 , 或是藏在深山戈壁 , 或是长在田间地头 , 只需稍加烹饪 , 便是人间美味 。食物本真的味道是人类最初的味觉体验 , 它会念念不忘留存于唇齿之间 , 而这些生长于巴里坤的野味正好勾起了味蕾的思念 。

新疆巴里坤县美食节

文章插图
时光留给巴里坤质朴的颜色和从容的节奏 , 人们在这里悠闲享受人生 , 关于吃从不马虎 , 人们会吃、爱吃、能吃 , 津津乐道于吃 , 慢慢衍生出文化的一部分 , 息息相关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羊肉焖饼子抒发了巴里坤人补天补地的豪情 , 殊不知纪晓岚和羊肉焖饼子还有段佳话 , 让这道美食愈发传奇;二月二龙抬头必须吃羊头 , 以羊头祭祀 , 祈求五谷丰登 , 老百姓在今天剃个头 , 精神抖擞一整年 。巴里坤人常说“有了不可睡下吃 , 没了不可跪下吃”、“吃亏的人常在” , 从口到心 , 从三餐到人生 , 食物不再是果腹之物 , 而是人们最为朴素和笃定的人生信仰和处世哲学 。
七月 , 最美的巴里坤 , 她被骄阳遗忘成为人间天堂 。她于美食结下一段奇缘 , 引得无数食客心中狂喜 。她让各路大厨穷尽技艺 , 续写新的美食传奇 。

新疆巴里坤县美食节

文章插图
时光留给巴里坤质朴的颜色和从容的节奏 , 人们在这里悠闲享受人生 , 关于“吃”从不马虎 , 这里饮食品类多、繁、杂 , 几乎涵盖中国各大菜系 , 但又自成一体 , 颇具乡野味 。人们会吃、爱吃、能吃 , 津津乐道于吃 , 慢慢衍生出文化的一部分 , 息息相关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
自秦汉以来 , 汉民族在巴里坤从未断过香火 , 这里是是蒙古人游牧的地方 , 是满人筑造城池的地方 , 是哈萨克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 也是无数回民生生繁衍的地方 。
满族人的经典菜式八大碗是巴里坤土席的雏形;夹沙、粉汤、九魁席来自回民的食谱 , 成了巴里坤老百姓餐桌上的盛宴;哈萨克手抓肉和奶茶 , 如今是人们离不开的挚爱 。
山西的猫耳朵和巴里坤的杏皮饭、陕西的裤带面和巴里坤的扽扎皮、甘肃的酿皮和巴里坤的土面皮看似相距千里 , 却一脉相承 。这些远隔万里得默契 , 见证着人们地迁徙驻足和聚散离合 。一桌菜容纳万千 , 让我们慢慢成为一家人;一桌菜历经几世 , 演绎出绚丽多彩的移民史 。
七月的巴里坤天蓝草绿、牛羊肥壮 , 炊烟袅袅升起 , 美食的狂欢已经启幕 。
大厨们将用扒、焖、酱、烧、炖、炒、蒸、熘各类技艺 , 佐以巴里坤人的热情真诚 , 烹调出你和美食的故事 。
端午节去巴里坤美食节
“天爷天爷大大的下 , 蒸下得馍馍车轱辘大 。柜柜箱箱盛不下 , 撂到房上房压塌……”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巴里坤县流传已久的一首童谣 。每逢端午节 , 这里的老百姓都要制作蒸饼 , 欢度节日 。
所谓蒸饼 , 就是把红曲、姜黄、香豆子等卷在发酵的面里蒸成的大型馍馍 。蒸饼一般有3公斤重 , 呈圆形 , 直径在50厘米左右 。而2015年 , 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以及巴里坤第五届美食节 , 这里的大厨们早早的开始制作起了直径达2.6米 , 重500公斤的巨型蒸饼 。
巴里坤的蒸饼不仅吃起来清香可口 , 看起来更是引人注目 , 颜色鲜明的馍馍 , 有着和艾德莱斯绸一样浓郁的色彩 , 流露出浓郁的民俗风情 , 可以说一块蒸饼就是一件艺术品 。
近几年 , 巴里坤出现了许多的馍馍专卖店 , 每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 馍馍店的蒸饼供不应求 , 蒸饼也成了外地游客争相购买的特产 。

新疆巴里坤县美食节

文章插图
艾面
艾面是采摘艾草的鲜嫩芽尖做主要原料 , 搭配面粉 , 和面后做成面条 , 面条熟后再辅佐以其他调料 。新疆区域广大民族较多 , 艾面种类较繁杂 , 但新疆艾面以巴里坤艾面更广为人知 。有汤面和捞面两种食法 , 因春夏之交 , 天气多炎热 , 故多以低温捞面为主 。
主材料艾草
艾草 , 是一种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的野生植物 , 根生 ,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 , 植株有浓烈香气 , 可驱蚊虫 , 具免疫成分 , 是中医常用材料 , 《孟子》曾有七年之病 , 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也可作为食物材料 。最早在《诗经》、《楚辞》中有描写食用艾草的记录 。每年的四五月份 , 适应性极强的艾草就在新疆的荒野、草地、戈壁、房前屋后茂盛地生长出来 。这个时候 , 往往也是新疆人一年中吃艾面的最佳时机 。
做法
艾面是用野生植物艾草制作的面 , 制作艾面的时候 , 先把鲜嫩的艾叶用水煮熟 , 捣成汁液和面 , 面会变成墨绿色 , 然后再擀成长面条 。艾面出锅后碧绿晶亮 , 拌上油泼蒜泥、油泼辣子 , 再浇上用西红柿鸡蛋做的卤子 , 入口不仅凉爽滑溜、筋道耐嚼 , 而且味道鲜美 , 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巴里坤人们发现艾不仅可以充饥 , 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 现在巴里坤人不但爱吃艾面 , 还把吃艾面的传统带到外面 , 把艾面作为一份健康送给各地的朋友 。
新疆艾面传奇
相传在唐代 , 有一位将军远征西域 , 走到哈密的七角井这个地方 , 因水土不服 , 再加上千里跋涉 , 最终积劳成疾 , 整日茶饭不思 , 荤腥不沾 , 只想吃点新鲜蔬菜 。然而那时的新疆根本就见不到蔬菜 , 将军的手下只得采了些刚出土的艾叶 , 做熟给他吃 。

新疆巴里坤县美食节

文章插图
不曾想 , 将军看到绿色的艾叶顿时胃口大开 , 吃了艾叶后 , 他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 。后来 , 手下的人又用艾叶和面做成了晶莹的面条 , 将军吃得更加爽口 , 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从此 , 人们每到艾叶初生的时候 , 采来做艾面食用 , 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在新疆 , 艾草还可做“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 , 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
巴里坤野菜资源丰富 , 只要雨水多 , 满山遍野都是椒蒿、沙葱、艾草等野菜 。
【新疆巴里坤县美食节】 爱在巴里坤、艾面也在巴里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