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端午节,又称端阳或重五 。四明山、姚西等地于端午之前,家家姑娘剪取小块绸缎,精心绣制“香袋” 。其形状略如荷花、菱角、鸡心之类,十分业精巧或爱 。至端午日,即将香粉、雄黄盛入其中,悬于胸前,谓之“挂香袋”,以为可以避邪 。是日,家家自制张天师偶像,置于门额之上;或将艾束作人形,又以竹作剑,置于门前,均取避邪之意 。也有在门楣或门上贴朱吵符、八卦图或钟馗捉鬼图的 。至近代,尚有门前悬艾,插菖蒲之举,且书“菖蒲作剑,斩八节之妖魔;艾叶为旗,招四时之吉庆”的对联,贴于门侧或床柱之上 。姚西还有贴姜太公画像的 。
是日,除吃端午粽外,还有吃“五黄”习惯 。所谓五黄,便是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雄黄豆(系罗汉豆)五种新鲜食物 。其中的雄黄,为家家所必备 。传说此俗与白娘子许仙故事有关:俗谓白娘子系白蛇所化,与许仙结成恩爱夫妻 。法海则视白娘子为妖孽邪端,于端午日暗中指使许仙强劝白娘子饮雄黄酒,以使其现出原形 。白娘子察知为法海所指使,但出于夫妇之情,勉强饮下,结果原形毕露 。故俗谓雄黄可以避邪 。此外,每于端阳午饮时,家家必有一碗苋菜炒咸菜,一碗荷包蛋,俗云端午吃苋菜可避痧气,吃了荷包蛋(也叫荷叶蛋)就不怕冷雨淋浴 。绍俗很少吃大蒜,但端午节常常食之 。新昌则有吃汤包(馄饨)之习 。
午饮之后,即取酒中雄黄,在儿黄额上大书“王”字,并将雄黄抹于儿童眼、耳、鼻上,谓由此可避蛇虫诸毒 。又将所余雄黄酒,喷于壁角、门背后等阴暗不通风之处 。同时点燃苍术、白芷,烟熏室内及床下,以收#解毒 。是日,四明山尚有上山采药的习俗,山民以为白娘子端午昆仑山盗仙草能救活许仙,故是日所采之药,必有效验 。因而家家上山采掘桐子叶(可治痢疾)、野紫苏(可治伤风感冒)、夏枯草(清凉解毒)、大栗花、青木香以及羊腥草等,放在阴凉通风处凉干,以应急需,此俗于今仍很普遍 。
此外,姚西、姚南梁弄等地尚有“发庚”、“送扇”的习俗 。如某家俗在年内娶媳妇,就要在端午节发庚,男方除向女方送去结婚吉日良辰之外,还得送白糖桂圆等一双纸包 。如遇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则娘家父母兄弟须向婿家送去扇子、手巾、麦饼之类的东西 。扇子按性别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多是制作精致的细芭蕉扇;公公、大伯、妇婿则赠以大芭焦扇;小叔(婿弟)一把折纸扇就行了 。手巾亦如此分等,有所区别 。
【姚江端午节】 端午节有竞渡之举,姚城和姚西皆有赛龙船 。
- 东山八角井:市民打七夕水 风雨无阻
- 莫郎节
- 诗词及农谚里的惊蛰
- 客家惊蛰民俗:祭雷神
- 华人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
- 客家正月十五民俗:上元破蒙
- 客家信仰民俗:仙娘庙会
- 春祭 客家民俗:春分祭祖
- 赣南客家民俗:扛花子酒
- 江西寻乌客家婚嫁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