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凤凰传统民居


湘西凤凰传统民居

文章插图
凤凰城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县的县城 , 位于吉首市南五十三公里处 , 它紧邻沱江而建 , 吊脚木楼布满山坡 。这里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 , 他曾在《边城》中描绘过它素朴而迷人的风情 。先秦时代 , 凤凰属楚国疆域 , 所以凤凰仍然遗留了大量的楚巫遗风 。正因如此在古城中的建筑也透露着楚文化的浪漫情怀 。
凤凰古城以古街为中轴 , 连接无数小巷 , 沟通全城 。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 , 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 , 如今更加生机勃勃 。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 , 原名卧虹桥 , 历史悠久 。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 , 采用红砂条石筑砌 , 既有军事防御作用 , 又有城市防洪功能 , 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 。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 , 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 , 浓浓的古意古韵 , 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 , 分两层或三层 。最上层很矮 , 只放粮食不住人 。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 。两层者则不盖顶层 。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 , 以草盖顶 。

湘西凤凰传统民居

文章插图
【湘西凤凰传统民居】 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 , 山高坡陡 , 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 , 加上天气阴雨多变 , 潮湿多雾 , 砖屋底层地气很重 , 不宜起居 。因而 , 苗族历来依山抱水 , 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 , 叫“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 , 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 , 楼上住人 , 楼下架空 , 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 , 它依山傍水 , 鳞次栉比 , 层叠而上 。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 , 也有自然的原因 。据建筑学家说 , 苗族吊脚楼是干阑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 , 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阑式楼房 。从历史来看 , 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肇始于环太湖地区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 , 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阑式建筑 。

湘西凤凰传统民居

文章插图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 , 可临水 , 也可依山傍谷 , 或就建在田坝边 。稍稍开凿修砌 , 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楼来 , 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 , 省时又省工 , 温馨而有画境 。这种楼飞檐翘角 , 三面环廊 , “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 , 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 , 并嵌有花窗 , 通风向阳 。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 , 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 , 古朴而秀雅 。吊脚楼的妙处 , 一是防潮避湿 , 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 , 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 , 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 , 可喂养家畜 ,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 , 堂屋很敞亮 , 温暖而亲切 。

湘西凤凰传统民居

文章插图
吊脚楼建筑是凤凰古城的建筑代表 。凤凰城内吊脚楼群集中在回龙阁一带 , 沿呈带状展开 。沱江回龙阁吊脚楼群坐落在凤凰古城东南的回龙阁 , 前临古官道 , 后悬于沱江之上 , 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 , 小巧玲珑 , 古色古香 , 飞檐翘角 , 描龙画凤 。该吊脚楼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 , 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 。苗民留下了他们的吊脚楼以前是为了居住延续家族 , 而今却能为更多人所用 , 延续了建筑的生命 , 也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