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族称的历史变化

根据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满文档案和地方民族史资料记载,黑龙江省的柯尔克孜人,是清雍正十一年(1733)由现今俄罗斯联邦哈十斯共和国的叶尼塞河上游一带自西向东途径蒙古大草原土-迁嫩江草原乌裕尔河畔,并编入八旗,享受旗人待遇一直到清末,观在的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人都是他们的后裔 。
柯尔克孜族是本民族的自称 。在我国汉文史书中曾先后被写作“鬲昆”、“隔昆”坚昆、“结昆”、“契昆”、“护昆”、“纥挖斯”、“黠戛斯”、“辖戛斯”“黠戛司”、“纥里迄斯”、“吉里吉斯’’等 。在清代被称作“布鲁特” 。迁入黑龙江省的这部分柯尔克孜人,当地人称其为“厄鲁特”或“蒙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确认的吉尔吉斯族,1960年改称“柯尔克孜族 。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是祖国大家庭成员之一 。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柯尔克孜族人民以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开拓创造了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柯尔克孜的先世,最初游牧于我国北方的叶尼赛河上游 。汉文史籍中称为“鬲昆”、“坚昆” 。秦代的鬲昆还是一个互不统辖的游牧部落,不隶属于任何政权 。
唐代坚昆又称黠戛斯 。公元684年,唐在结骨地区设坚昆都督府,并封黠戛斯首领失钵屈阿栈为坚昆都督左屯卫大将 。坚昆都督府隶属于关内道、燕然都护府 。
回纥西迁之后,黠戛斯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部落 。《新唐书·黠戛斯传》载:此时,黠戛斯人“拥众十万,胜兵八万”;并建立了隶属唐王朝的“黠戛斯汗国” 。实际控制着我国北方的东起歉河(叶尼塞河),西到塔拉斯的大片土地 。
到了辽、北宋时期,居住在北方的黠戛斯又称为“辖戛斯”,受辽的统治 。而西迁天山南北和帕米尔的黠戛斯则同回鹘、样磨、处月、葛逻禄等部组建了喀拉汗王朝 。当时的乌什、阿合奇以及喀什噶尔以北的大片土地,由辖戛斯统治着 。
元代辖戛斯被称为吉利吉思,隶属于元朝 。元在我国北方设岭北行省,下辖益兰州等部断事官 。这时的吉利吉思占有我国北方的益兰州、歉州两州之地,属益兰州断事官管辖 。居住在克孜勒苏及中亚、伊犁一带的吉利吉思则属察合台后王土封地 。
明代,称吉利吉思为乞尔吉斯,受辖于蒙古瓦剌部,克孜勒苏境内的乞尔吉斯受辖于亦力把里 。
清代,称乞尔吉斯为“布鲁特” 。居住在伊犁河流域和天山山区(含今阿合奇县及阿图什县山区)的称东布鲁特,居住在乌恰县、阿克陶县以及帕米尔高原及以西地区的称西布鲁特 。
清代由于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的扩张,把我国帕米尔高原上的大部分布鲁特人居住区占为沙俄领地,留在我国领土上的布鲁特人只有三分之一 。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柯尔克孜族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
【柯尔克孜族族称的历史变化】 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 。(摘自《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