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 。锡伯人的长袍,系大半截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下身穿的长裤,外加“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穿的是“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 。
今散居在东北的锡伯族服装已和当地汉族、满族相同 。
新疆锡伯族妇女虽仍喜穿旗袍,大襟、下摆、袖口多镶滚边,长及脚面,但服饰已有显著改变,特别是青年已多穿连衣裙等 。男子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处扎紧,冬天也穿大襟开叉长袍 。
锡伯族最早生息在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一带,后移居嫩江、松花江流域,过着“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中而网鱼鳖”的渔猎生活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民间传说,直到十六世纪末叶,狩猎和捕鱼在锡伯族的经济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关于锡伯族这个时期以及更早期的服饰情况,史籍中都没有比较直接而明确的记载 。但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特点和他们捕鱼围猎、骑马善射的生活特征,以及周围民族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出锡伯族的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 。
锡伯族萨满教中的萨满还有自己特制的服装;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飘带绣裙 。萨满穿上这种服饰跳起萨满舞,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和追逐、打斗、撕杀的动作,既反映了原始氏族时代的精神和狩猎、游牧的生活气息,又反映了山林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特点 。
清代,锡伯族男子服装喜用青、灰、兰、棕等颜色,服饰与满族旗装样式基本相同 。为便于骑马、劳动与操作,身穿左右开襟的大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上套坎肩,下着散腿长裤腿带,扎腰带,腰带上经常挂上烟袋荷包,脚穿布靴(厚底鞋),头戴笠帽(夏)、毡帽(冬)或礼帽,当官的一般在长袍上套马褂 。现代,锡伯族的男装多为长袍,长领不太高,纽扣在右侧,长袍左右下面开衩,扎黑色腿带 。
锡伯族女装也是长袍,式样与男子相同,但在边缘和袖口上常用花边点缀,青年妇女的长袍多用色彩鲜艳的格子布来制作 。中老年人多穿青、蓝色,青年人则多穿红、绿、紫等色 。但妇女穿戴相对要讲究些,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 。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多镶滚边 。还喜欢穿红、绿、粉等色的腰部和下摆处多褶的连衣裙,外套短坎肩 。扎黑色腿带,脚着白袜、绣花鞋 。扎黑色腿带,年轻女子扎红色、粉红色腿带,丧事时扎白色腿带 。脚穿绣花鞋 。
少女与未婚姑娘,一条长辫,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头上、辫梢爱戴些花,耳戴金(银)耳环,穿着淡雅漂亮的旗袍 。右侧腰部的衣兜口内,掖一条彩色手帕,一半露在兜外 。脚穿绣花布鞋,显示出青春的活力 。
【锡伯族的民族服饰有哪些】 新娘的婚礼服饰特别讲究,面料质地优良、色泽鲜艳,制作精致考究 。佩戴额箍、簪子、鬓钗、绢花等首饰 。头戴吉塔库(锡伯语头饰,即布制发圈),上有贝壳、宝石和金银制的花饰,下一排银链或串珠等装饰垂于眉宇之上 。婚后一年之内,参加较大喜庆活动仍要戴上吉塔库 。
已婚妇女的服饰与姑娘无大差别但比姑娘穿着要鲜艳 。发型也不同,她们梳的是“盘龙髻”,额前有“刘海”,脑后有“燕尾”,头顶上乌发蓬起,盘成髻形,日常生活中将辫梳成双辫或两“抓髻”,合起成为一个大“疙瘩髻” 。头发抹头油,没有头油的,用榆树皮泡的水也粘稠光亮 。面部可以涂粉,口可以涂口红,可以染指甲等 。头部髻上插着金簪,腕上佩带金(银、玉)手镯 。而且喜欢戴各色头巾,老年妇女一般用青色或白色的头巾包头,冬季戴青色棉帽 。上年纪的妇女出门时,手里还要拿个烟袋,串门时互相装烟进礼 。
- 锡伯族早期活动的区域在什么地方
- 锡伯族姓那氏姓的历史居住地和历史变迁情况
- 满族八大姓氏中《关姓》的由来
- 锡伯族的娱乐
- 锡伯族姓氏改汉姓对照
- 锡伯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仪式有哪些
- 酒精有保质期吗
- 衣服上的彩笔色怎么洗掉
- 韭菜鸡蛋汤的功效与作用
- 英国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