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灯会

岳西灯会在清代乾隆年间已趋兴盛,其组织形式一般由一个自然村或宗族聚居的居民自发组成,在元宵节前开展活动 。灯会中表演和展示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藉以庆丰收、歌盛世、和乡里、睦友邻、祈福祉,是本县民间自发组织的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民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项节庆习俗活动 。
灯会参与人员的规模称“灯境” 。灯境之内居户有多有少,因而灯会有大有小 。大者有数百户会员,灯期8—12天;小者仅几十户,灯期3天左右 。不过绝大多数是以百户组成,称“百子灯会” 。这种灯会分届而设,一届三年,届内无特大灾害不得中断(断则为民俗之大忌) 。届满可连办,有的连办数十年不断 。组建灯会先要组成一个高效务实、团结协调的灯会班子 。
班子成员的人品、能力、资历要为灯境会员所认同,经会员推举,可连选连任 。班子内统一筹划职责分明,各执其事,分工协作 。灯会班子依灯会大小设首事,一般5—7人不等 。其中,总管(或会长)1名,总责灯会布置和督促各首事所承担事务;设经费首事若干名,负责经费的筹措与开支,民主理财,所有收支账目一律张榜公布 。
经费来源一是灯会会员认捐 。即自动捐款,会员至少也会捐一对花灯的扎制费 。二是乐捐,经济实力雄厚者自愿多捐,甚至承担大部分经费 。三是打彩收入 。设材料首事若干名,负责全套花灯、道具的扎制及戏装、乐器的购置 。设大场、小场领事若干名,分别负责舞龙、舞狮和民间戏曲、歌舞表演器乐及演奏人员的挑选与培训 。多数灯会都培养有成员相对稳定、甚至数十年组合不变的舞狮班、吹打班、唱曲班 。
岳西各地灯会玩灯的习俗不尽相同 。玩灯的方式是灯队大巡游 。
灯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花灯展放,二为民间文艺展演 。灯队中每盏灯、每个节目的设置乃至每个环节的行为,都有讲究和来由,并且已被赋予文化的含义 。
一、花灯展放 。其灯有仪仗灯、花灯和故事(人物)灯三类 。
(1)仪仗灯:报信灯一对,为八方形大红提灯 。用于灯队出发前通知接灯户;主题灯3盏,长方形,中间横灯书“管弦齐奏”,左右直灯分书“太平真富贵”、“春色大文章”,3灯盏须并排而行 。大牌灯1对,引导舞狮子(又称狮子灯) 。其灯形近似古代官员出巡时的前道牌 。牌额画虎头,正面中分画天官和财神的形象,或分书“天官赐福”、“财神进宝” 。半副銮驾灯,仿宫延掌扇、金爪、钺斧等形象扎制,共3对,是用于高腔戏《五马》表演的陪衬灯 。五兽灯,有5盏,扎成青狮、白象、老虎、花豹、金吼五兽形象 。此为唐代灯会以真兽登场表演衍变而来,被视为瑞兽,寓意吉祥 。
(2)花灯:品种繁多,以十二月每月选一种灯为代表,共12对灯(闰月加1对) 。正月二月宫灯寓意富贵、走马灯(寓生生不息)、三月和四月选桃花灯(分内、外两种,寓意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五月果盒灯(寓迎宾待客)、六月菠萝灯(菠萝开花结子,寓多子)、七月和八月选四面镜(分内、外两种,寓意镜可驱邪),九月绣球灯(又称菊灯,寓老人长寿)、十月鲤鱼灯(寓学子赴秋闱,跳龙门)、十一月与十二月选八角灯(有打、小两种,寓年冬岁末八方来财) 。此外,各地还有南瓜灯(瓜瓞绵绵,多子多孙)、十二月梅和气灯(梅报新春、和合二仙,家庭社会一团和气)、荷花灯(谐音和和美美),莲花灯(莲花寓佛国,有敬佛之意)、花瓶灯(谐音平平安安)、元宝灯(进宝招财)、富寿灯(寓长寿安乐)、灯笼景(繁荣兴旺)、金鱼灯(年年有余)、骨牌灯(寓休闲娱乐)、十二生肖灯(代表十二月)等,种类庞多,
不可胜数 。还有悠秋灯、冲天炮、地老鼠、乌龟灯、螃蟹灯等造型可爱有趣的小闲灯 。
(3)故事灯:又称抬灯,平台上扎“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历史故事,既有歌颂古代英贤也有普及历史知识和道德教化的寓意 。
(4)人物灯:单灯高擎,县西部大型灯会常用,特点是以故事分组,人物众多(但不超过108盏) 。主要有《闻太师回朝》、《姜子牙钓鱼》、《龙凤呈祥》、《三顾茅庐》、《十八学士》、以及《八仙献寿》、《二十八宿》、《七仙女开天门》、《观音送子》等 。各组人物灯,无不体现人们祈求国泰民安、万民康乐、仕途顺畅、吉祥如意的良好愿望 。
二、民间艺术展演,是灯会的重头戏 。其文艺节目的设置,寓意更为深刻 。
(1)大场:一是舞龙,青龙、黄龙各1条 。龙为天子的象征,寓国泰民安;龙又为行云播雨之神,祈求风调雨顺,舞龙具古代龙图腾崇拜遗韵;二是舞狮子,红狮、黑狮各1匹,或2大2小,称太狮少保 。身披大红绸,写有“日月光华”、“威震四方”的 。山区灯会有不舞龙者,但舞狮却不可或缺(否则就不能玩灯) 。民间视狮能驱邪祛灾,带来吉祥安乐,能极大满足人们心理信仰需求大场还有舞大刀、耍马叉、耍流星等杂技表演项目,都是为龙、狮等节目开路,保其安全及镇妖驱邪之意 。
(2)小场:灯会艺人表演戏曲、歌舞类节目 。唱岳西高腔“喜曲”,是岳西灯会的一大特色,围鼓艺人自敲锣鼓,不事妆扮,不表演,只随舞狮班进入主家中堂,坐唱《天官赐福》、《八仙庆寿》、《报喜》、《点元》、《财神进宝》等高腔喜曲 。化妆表演的《戏八仙》,扮(八位仙人骑八种瑞兽,唱高腔,有崇尚仙道的文化遗存);《十二月花神》,12少女唱高腔,载歌载舞向观世音敬赞花神,唱词中选12位历史人物为12个月的花神,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打花鼓》,唱江淮[花鼓调],进主家唱吉祥词以贺新春;《戏采茶》,一群采茶女挑采茶灯在小丑引领下唱[采茶歌],载歌载舞,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和精神寄托;《推车灯》或称《车灯唱曲》,是县西部灯会主打节目 。车姑坐花车在车夫、小丑配合下唱[四门静]、[五更调]等明清俗曲 。唱词主要劝说世人耕读为本、勤俭持家,用艺术形式宣教民间传统道德;其他如骑竹马、挑花篮、踩高跷、打连厢、跑旱船等灯会必备节目,也都有颂盛世、贺吉祥的文化寓意 。岳西灯会最具有特色、文化价值的规制,是培养灯会戏班 。
这种小戏班由10多人人组成,其成员是灯境内爱好文艺的青少年 。灯会戏班所唱剧种依各地传统选择,如岳西高腔、弹腔(徽调)、黄梅戏、二扬子等,使这些珍贵剧种得以传承,还成就了许多知名的艺人和经典剧目 。其中,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古老剧种岳西高腔,就是一个以灯会的需求而传入、以灯会为主要活动平台、为灯会服务的剧种 。在300多年的传承史中,既有数百个灯会“高腔围鼓班”,也有数班联合、能在百里方圆内巡演的“高腔戏班” 。再比如享誉国内外的黄梅戏电影艺术片《女驸马》,就是县内菖蒲镇张畈灯会〔良友班〕的看家戏,班主张延翰解放前去世后,其弟子左思和在解放后将此戏献出,经剧作家王兆乾改编而成为黄梅戏的经典名剧 。
许多特殊习俗是沿袭百年,本地特有的现象,笔者粗略统计如下:
1、点光:灯队即将巡游的头一天或当天上午要请道士作法事、请神,然后以朱笔点龙、狮眼睛,同时祭风神、火神,祈求保佑灯期安全;
2、发灯:灯队出发后不能走回头路;
3、窝灯:当夜停灯,第二天由此起灯;
4、接灯:灯队到主家,堂轩,备香案,糖点迎接或红包打发;
5、拦门灯:主东有孝事在身则不接灯家中,仅在拦门设香案,接龙、狮拜年;
6、拜祖宗:狮子进主家祖堂,伏地参拜,不动,待围鼓班唱完高腔后再出门,狮进门时张开大口,表示吸进邪气,拜后出门闭口,以示邪不外出;
7、圆灯:即元宵夜或当年玩灯结束后,所有纸篾扎制灯彩全部付之一炬,仅留龙、狮和戏装 。
8、供神头:即供狮头,玩灯结束后,狮头挂于末家祖堂东墙,长年烧香上供,女多求子,男多求财;
9、半堂灯:灯会成员太少或经济力不足,可玩半堂灯,即十二月花灯中,仅用宫灯、走马灯、八角灯、四面镜、花瓶灯、和气灯6种各1对,其余事项不减;
10、抢灯:本县西部的观音送子灯,为主题灯,此灯可抢,抢走后不得追究;
【岳西灯会】11、五马破曹灯:是多数灯会的节目,刘姓必演(因有刘备称帝),而曹姓绝不演,避“破曹”二字;灯队巡游的次序依县内不同地区而定,限于篇幅仅介绍一二 。如“天堂灯会”是信灯-主题灯-牌灯-狮子灯(大场舞狮)-十二月花灯-高腔班(小场)-半副銮驾灯(高腔五马)-五兽灯、故事平台灯-小场表演(歌舞)-龙灯(大场舞龙)结束 。如“杨胜灯会”:在人物灯(108盏)后,是花灯(故事灯)-大场(舞狮子、舞龙)-小场(骑竹马、挑花篮)等歌舞表演) 。岳西灯会不但是岳西民间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更是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综合集中、展示表演的绝佳平台,于2007年被岳西县人民政府列入本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