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婚俗

水族订婚仪式十分奇特,男方挑酒肉到女方家设宴定亲当天,女方家要杀鸡款待,并将整只鸡放入锅内煮,煮熟后,如果鸡眼是开的,说明这门亲事定了;要是鸡眼是闭的,那亲事就拉倒了 。
【水族婚俗】新娘出嫁时,弟弟要扶姐姐出门,姐姐便把事先准备好的5双筷子分出两双来给弟弟,寓意出嫁的姐姐不忘弟弟,与弟弟分福共享 。
水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父母包办,现多自由恋爱成亲 。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友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 。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 。
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 。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 。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 。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 。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 。
水族奇怪的结婚风俗
水族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 。水族多“聚族而居”,汉文化传播输入之后,才出现姓氏,但同一姓氏并不一定是同血缘关系 。因此个别地区虽出现同姓通婚现象,但依然格守“同宗不娶”的原则,即使相距千里之外,相隔数十代之久也依旧不能通婚 。违者要受舆论的谴责和习惯法的惩治 。
历史发展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 。但在旧中国,也出现一些富裕之家或无子嗣的男子讨小纳妾的现象 。
姑舅表婚习俗,过去较盛行 。姑母的女儿应嫁给舅父的儿子作“回头亲” 。如果舅父无儿子或者年龄不相称,才允许对外开亲,但是应自觉地付给舅父一分外甥出嫁资财,叫“外甥钱” 。现在这种血表婚习俗巳极少出现,“外甥钱”巳演变为一般的应酬礼物 。
寡妇有改嫁的权利,没有夫家兄弟转房的习俗 。解放前,寡妇改嫁受的约束不少 。如出嫁就不能享有原夫家固定产业的继承权,而由其子或叔伯独生子继承;不能嫁到夫家宗族的村寨;出嫁后,要交一分寡嫁金 。现在,寡妇享有充分的再婚自由权 。
婚姻的缔结,基本上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男女长到十五六岁就订婚,随后一、二年即结婚 。男女恋爱多利用场期、节庆日或走亲访友的对歌活动进行 。恋爱方式较为隐秘,要避女方同宗的父兄,彼此对话要靠男方同宗的女性为媒介传递串联 。经过多次接触了解之后,男女方才可单独见面对话 。双方即使同意组建家庭,也必须通过媒妁途径婚娶,否则会被认为不合礼规而受到谴责和轻视 。
婚姻缔结婚姻缔结的步骤较繁杂 。当男方特色到女方之后,通常先托人给对方父母转个口信,使其有思想准备,再托人送礼品去提亲 。女方应允之后,才带酒肉去定亲 。此后在恰当时候就抬小猪去吃小酒 。接亲时要抬大肥猪去吃大酒 。这时,男女双方至少要请族下弟妹或兄姐各二个作为接亲、送亲的陪伴 。出阁时,新娘披挂雅领、戴项圈、手镯,打着一把特地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走在最前头,接送亲的陪男、陪女紧随着 。此后就是抬着箱柜、被盖和折糯米粑等陪嫁物的长队伍 。是夜,伴娘陪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 。待到吉日才把新娘请来,从此开始夫妻生活 。婚嫁忌打雷,所以婚期多安排在秋冬季节 。
水族还有几个特别的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