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浙东的宁波在越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 。
八月十六中秋节
全国各地以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惟宁波以十六为中秋 。
追其来由,有两种说法:一说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国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说南宋时宰相、鄞县人史浩因母生日为十六日故易之 。清袁钧的有诗"峰寿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 。从此非时来竞渡,家家十六看龙舟" 。每逢中秋节,家人团圆,赶神会,观龙舟,吃月饼,亦互赠月饼 。宁波月饼以苔菜、水昌月饼见强,别具风味 。
大头和尚舞
在宁波市郊、鄞县广为流传,昔日每逢新春佳节,民间舞蹈"大头和尚"便以"太平会"名义,走村串户,恭贺新禧,消灾祈福 。其表演是将纸制大头和尚变形面具套在头上,由两个分帖子的人领路挨家户分帖,口讲吉利话,待户主出钱后,便将贺年帖贴在门上,然后再表演舞蹈,动作机械、诙谐、滑稽,锣鼓节奏别具一格,充满欢乐气氛 。
龙舞
宁波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之一 。宁波乡村许多地方辟有龙潭,农民历来有舞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风俗,常见于迎神赛会及各种庙会 。宁波龙色彩丰富,形式多样,有布龙、绣花龙、双龙盘柱、打结龙、断尾巴龙、小人龙、草龙等,一般为9节、12节,多至18节、24节,现作为群众性文娱活动,常于春节、元宵节和庆祝集会组队表演,奉化条宅村龙舞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民间舞蹈会演并获奖 。
狮舞
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一般在夏历正月或佛教有关节日,数十名农民组班,去各村轮流舞狮,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 。狮舞有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一雄一雌一仔,边舞边敲锣打鼓,以表演"抢五灯"为最精彩,即在场地中间、四角各置一盏灯,狮子在中间狂舞、嬉打、咬打、抢灯,四周皆围观群众 。
赛龙舟
为水乡的民间习俗 。宁波的赛龙舟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举行 。前者相传是楚国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汩罗江的日子,划龙舟,表示人们竞相营救 。后者则为宁波的中秋节 。除举行庙会外,赛龙舟可增加节日娱乐气氛 。旧时宁波城区赛龙舟主要在江东张斌桥东的塘河中举行,鄞县的东钱湖的龙舟最负盛名 。龙舟分青龙、黄龙、白龙等,龙(船)首高昂,划船人服装与舟同色,一人立于舟前敲锣指挥,一声炮响,龙舟齐发,锣鼓声与岸上观看的人群呼喊声不绝于耳,场面甚为热烈,先到终点者为胜 。
梁山伯祝英台故事
【宁波节日风俗】梁祝的民间传说,最早见于南北朝梁元帝时(552~555)的《金缕子》一书 。晚唐的《宣室志》有更详细的描述:东晋时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会稽的梁山伯同学三年 。后祝英台先归家,次年梁山伯去祝家拜访,才知其为女性,央人求聘,而祝已许马氏子 。后山伯为县令,勤政爱民,死于任上,葬在?城西乡 。后祝英台过山伯墓,痛哭呼号,墓自裂,祝跳入梁墓中同葬 。宋《乾道四明图经》中有"义妇冢"及梁祝故事的记载 。现宁波西乡、鄞县高桥镇有梁祝合葬墓及梁山伯庙 。宁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谚语 。现梁祝故事以电影、戏剧、曲艺等各种艺术形式流传,范围非常之广,涉及浙江、江苏、河北、山西等十几个省,并流传到欧美各国,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全国有梁祝的坟墓9处,"读书处"5处,但梁山伯庙仅宁波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