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米舞是黎族合亩制地区妇女在舂米时助乐的舞蹈活动,是黎族妇女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演变形成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舂米舞形成历史
舂米舞早在清代就已产生,在形成舞蹈之前,仅作为一种通过敲打产生声音来传递黎族婚庆信号的方式 。在当时,黎族人深居山区,在举办婚庆时,为了告之周边临近的村民前来饮酒庆贺,当时有人发现舂米时撞击舂桶的声音可以传播好远,于是就采取了这一方式传递婚庆信号,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习俗 。后来这种方法逐渐被其它村落运用,在其演变的过程中,这种方法也不断发生变化,村与村之间举办婚庆活动时,也利用敲击舂桶声音的大小强弱比较阵势,看哪个村敲得最响,哪个村的舂桶就是最多,由此这种活动便成为一种习俗 。
舂米舞的形成历史还有很多其他的说法,如在丰收的季节黎家妇女舂米劳动的喜悦表现,或者是妇女们在舂米繁忙辛苦的劳动中,为了缓解劳累,提高舂米效率,在挥动木杵时加入一些优美的动作,在木杵与臼撞击出的有节奏的声音中,自娱性强而优美的舂米动作演变成了具有较高艺术观赏性的舞蹈 。
舂米舞动作来源
【黎族舂米舞】舞蹈中的舂米动作形态,基本来源于黎族妇女舂米时的动作,它反映黎族妇女劳动生活的一面,古朴的真实写照 。同时,展示了黎族妇女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 。舂米舞由原来的四个人跳发展为六个人跳,由简单的打法演变为多种打法,通过变换动作,敲打舂桶的不同方位,使音乐和舞蹈达到和谐效果 。以4人舂米为例:相对站立舂米的两人,是右腿弓步站立的舂米动作;另一对是以双足平立、腿膝时曲时直地舂米的动作 。当其中的一对往木臼里舂米时,另一对便举起舂杆撞击臼边;有的则用舂杆往木臼内舂一两下,提舂杆时,在臼边撞击一下或数下;有的却在臼餐撞击 。总之,要同时响起两种不同声音却同一节奏的音律,使舂米声和撞击木臼声,形成和谐有趣的“啯-啪!啯啪啯啯啪啪!啯啯啪”声 。有这种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伴奏,哪怕是舂上三四个钟点,也不觉得疲倦 。这种欢快而挺拔的舂米动作,自然呈现出了健美的舞蹈姿态 。
舂米舞特色与价值
舂米舞是将生活的舂米动作与舞蹈相结合,节奏轻快,动作复杂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舞蹈中的打击声音,对于探讨和研究黎族原古的打击乐艺术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自舂米舞搬上舞台以来,作为海南黎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受到了社会的共同关注 。每年举办的“三月三”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中,都少不了舂米舞节目 。
- 极具民族特色的黎族舞蹈
- 三亚黎族钱铃双刀舞
- 海南万宁黎族海猎
- 海南五指山的黎族稻择
- 海南五指山黎族丧葬习俗
- 黎族嬉水节时的婚俗
- 黎族习俗与婚俗
- 海南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 藏族舞蹈 “羌姆”
- 新疆蒙古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