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 。旧时 , 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 , 视各自情况定 , 办丧事的过程 , 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 。
父母进入衰年 , 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 包括寿木、老衣 。寿木即棺材 , 老衣即人去世后穿的衣服 。后事还包括请阴阳先生看墓地 , 用石料砌好墓穴 。火化推行后 , 寿木淡出 , 以前寿木生意很红火 , 北门金华街就是集中销售棺材的 。
老人临终 , 家人要急赶回家送终 , 听临终者嘱咐后事或见最后一面 。旧时子女要跪在老人床前送终 , 直至落气 。若无子孙送终 , 被认为生前做了恶事;人子未给父母送终 , 必被嘲笑批评 。老人气绝时要放落气炮(升天炮) , 并立即将尸体从床上移至木板或凉床上 , 俗称晾尸(以防假死) 。以白布或纸掩其面 , 撤下床帐 。据说不这样做死者如陷天罗地网 , 寻不着出路 。继而烧3斤6两纸钱 , 名曰烧倒头纸或落气钱 , 供死者去阴间的路上用 。大门贴孝对一副 , 如有门神 , 必拿纸钱将门神头部贴住 。租佃他人房屋 , 须钉一红布条于大门门楣上 , 表示给主人挂红 。神龛、祖先灵位 , 用纸钱或白纸条架成十字贴上 , 以避邪秽 , 待丧出复原 。
此后 , 丧家于堂屋设灵堂 , 安放灵柩供人吊唁 , 灵柩前用白布作幔 , 挂死者遗像 , 两侧挂孝对一副 , 用绸、布、纸制 , 多为死者儿孙撰的挽联 。布幔前设案桌、置灵位 , 有的还将灵位置于纸、竹扎糊的灵房内 。父亲去世 , 灵位上书“新故显考X公讳XX老大人之灵位”;母亲去世则书“新故显妣X氏老孺人之灵位” , 左下侧皆书“祀男XXX敬立” 。灵位两旁摆纸扎金童玉女 , 俗称陪灵童子 。桌上放烛台、香炉、果品 。香不断燃点 , 蜡烛仅供饭时用 。灵柩前列衣禄罐两个 , 每日皆放上少许饭菜 , 出丧时 , 此罐与棺材同葬 。夜间 , 儿子要在棺材侧守灵 。灵堂两侧陈列花圈、祭幛 , 死者的亲朋往往借守灵之机玩麻将、扑克 。
以前 , 亲人故去 , 丧棚、灵堂是丧家自己搭建 。遇刮风下雨 , 篷布翻飞 , 丧棚下香烛全倒 , 悲悲惨惨又添凄凄切切 。丧事服务公司的创立 , 解决了难题 。来打丧火的人大多是逝者的至亲好友 , 表悲痛的“心意”都是仔细挑选带来 , 以前送被面 , 后改送毛毯 , 这几年送现金的多了 。
【老成都“打丧火”的七道程序】从死者卒日起 , 每七天家属要烧纸钱和祭奠 , 共七次 , 谓之烧七 。三七、五七最重要 , 是日亲朋也要送纸、烛 。
父母去世要服丧3年 , 不着绫罗绸缎 , 不吃山珍海味 , 不居高楼广厦 。做官的要辞职还籍守制 。3年满后(通常27个月)换平常衣服 , 请和尚念经 , 亲友致贺 , 丧事始完 , 恢复正常生活 , 称为除服 。
- 老成都老游戏
- 成都茶馆
- 香港地名的由来
- 斩鸡头—香港民间习俗
- 香港民间的“太平洪朝”习俗
- 香港民间春秋二祭时的“太公分猪肉”习俗
- 香港民间的“抢包山”习俗
- 香港旅行风俗禁忌
- 宁波端午节习俗
- 湖北秭归端午节习俗:每年有3个“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