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畔的邵族 , 是台湾原住民族群中人口数最少、汉化最深的一群 。传说 , 邵族的祖先因深入群山追逐白鹿遂发现日月潭 , 进而迁徙、室居在此 。目前全邵族人口数仅剩二百多人 , 主要集中在德化社 , 少部分在水里大坪林 。
邵族的部落组织以头目为中心 , 头目即领袖 , 可世袭 。现仅德化社的邵族 , 仍维持头目制度 , 但功能已不如从前 , 仅剩祭祀功能 , 而无司法与军事指挥功能 。
邵族终年有祭祀 , 最大的盛典为农历八月十五十前后的丰年祭 。其它重要的祭典还有农历三月的播种祭祀与七月的狩猎祭 。遇到族内有重要庆典时 , 邵族人常会以杵击打石鼓 , 发出声音通知全族 , “湖上杵声”就是形容邵族的文化特色 。至今在德化社还可以找得到邵族人击杵用的石鼓多处 , 有一座位于靠近德化社码头的邵族小吃店内 , 供游客参观 。
邵族汉化的程度非常深 , 年轻一代的邵族青年 , 愈来愈少人会说邵族话 , 台语或国语成为主要语言 。邵族人学汉人祭拜祖先的习惯 , 以“祖灵篮”(即“公妈篮”)供奉祖灵 , 竹监中供奉祖先的衣物、饰物 , 日日焚香祭拜 , 祈求祖灵赐福保家人平安 。祖灵篮经常与佛教的菩萨像或基督教的十字架摆在一起 , 显示祖先与信仰宗教并不冲突 。
邵族被称为神奇的原住少数民族 , 他们以渔猎、农耕和山林采集为生 , 农业作物主要是板粟、蕃薯和花生为主 。根据邵族的口传历史, 其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而来 。由于邵族人口甚少 , 学术界对该族是否应该归属于邹族的一支一直有争议 。
【日月潭民风民俗】1999年“9.21”大地震后 , 族群人数由数千锐减至280多人, 成了台湾人口最少的原住民族群 , 2001年台湾政府正式承认邵族为原住民部族 。现在 , 邵族人在政府的帮助下 , 在日月潭边建起了邵族文化村 , 供游人观光 , 欣赏丰富多彩的邵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