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洞”位于荣登“中华10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惠水县羡塘燕子洞右则约百米的悬崖峭壁间,自东向西穿山而过,洞长约60米,宽5至10米不等,高约10米,最低处约2—3米,进出口处均有一小厅,不用照明即可通行,是当地布依族同胞砍柴割草劳作以及赶集和走亲访友的必经之路 。
从洞的东面进入洞内,便是一小厅,宽敞明亮,在洞左侧的平地上凸起一尊状如“犀牛”的钟乳石,头从东朝西,有头有尾,神形兼备 。洞厅顶上的岩浆水滴滴嗒嗒地打在牛背上,经年不断,天长日久,形成了一层酷似牛毛的保护层,黄白相间,栩栩如生,当地人把它所在的洞称之为“犀牛洞” 。
“犀牛洞”起源于流传在羡塘布依族地区的一个神奇传说:古时候,居住在燕子洞一带的布依族同胞,发现有一头牛经常从东面洞口进去,但又从未看见牛出来过,大家感到十分神奇,不可思议 。一次,一个到贵定县云雾山走亲戚的青年汉子听人们说,在云雾山这里,每年的春暖花开时节,都会出现一头肥壮的水牛在田里吃麦苗,吃饱后自行离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
有一年,正当麦苗正在拔节的时候,这头牛又跑到田里吃麦苗,大家经过商议,便集聚起来前去驱赶,但感到非常奇怪的是任凭使尽浑身解数总是无法接近它,驱赶牛的人每前进一步,牛便莫明奇妙地离开一步,不紧不慢,不离不弃 。大家感到莫名其妙,只好坐在田坎上眼睁睁地看着它糟蹋麦苗,吃饱肚子后悄然离去,不见踪影,一直持续好几年,年年如此 。
大家非常气愤,决心想方设法捕捉这头牛,以便找到牛主,清算损失 。于是,大家推选数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带着干粮,悄悄地在牛的后面沿着脚印子进行跟踪,经过数日,进入羡塘乡燕子洞往小木井方向的半山腰时,大伙发现了这头牛,非常高兴,便放开脚步奋力追赶,当牛进入山洞后,大家因为情况不清,不敢贸然入内,只好守在洞口 。
后来,经与当地人协商,讲述了追牛的来意,取得支持并邀约了多人前往,人们手持棍棒绳索从溶洞的东面入口处到西面的出口处,找遍了溶洞的各个角落和洞外林木间,始终看不到牛的影子,连脚印都消失了.大家感到非常失望,决定出洞回程 。然而,当人们从西面的洞口返回到东面洞口的小厅时,突然发现一巨形钟乳石形似牛样卧于洞厅的一侧,仔细查看,有头有尾还有角,嘴里还伸出巴掌大的石头片,好似舌头,仿佛累了正在卧睡歇息的样子 。大家经过数日辛苦追踪,最终见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怪物,十分气愤,就把嘴里伸出来的那片石块打断了,石块断裂处流出来的血水如注,把寻牛的人吓坏了,拔腿往洞外溜走 。据说,一直长流不断,后来由于泥沙复盖,血水逐渐变成清水 。其实,这是洞厅顶上的岩浆水不断滴在牛头上派生出来的自然现象 。
【贵州犀牛洞的传说】打这以后,贵定云雾山再也没有发现牛到田里吃麦苗的现象了 。而被打断舌头的巨牛卧睡于洞内安然无恙 。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犀牛居住的“巢穴”,当地的布依族同胞就把这个洞称为“犀牛洞”,沿袭至今 。因为它的神奇传说,与燕子洞珠联璧合,并驾齐驱,成为人们探密寻奇的首选之地 。
- 贵州丹寨苗村千年“古法造纸”重焕生机
- 洞察消费新趋势《2022人民美好生活洞察报告》发布
- 羌族“摸洞”进门习俗
- 贵州土家族风俗习惯
- 隐仙洞和三叠金石的传说
- 少数民族酒趣
- 苗族杀鱼节
- 苗族忌雷节
- 苗族的捕鱼节
- 苗族灭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