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上的神物:鸱吻

鸱吻[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音吃吻) , 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初作鸱尾之形 , 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 , 象征辟除火灾 。后来式样改变 , 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 , 因名鸱吻 , 又称“龙吻”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 开元 初年 ,  润州 江宁县 瓦官寺 修讲堂 , 匠人於鸱吻内竹筒中得之 。”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蚩者 , 海兽也 。汉武帝 作 栢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 , 能辟火灾 , 可置之堂殿 。’今人多作鸱字 , 见其吻如鸱鸢 , 遂呼之为鸱吻 ,  颜之推 亦作此鸱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其馀官称 , 多所更定 , 宫殿悉除去鸱吻 。”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 , 所谓龙生九子 , 鸱吻为其中之一 。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 , 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 , 也喜欢吞火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 , 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 , 虬尾似鸱鸟 , 也就是鹞鹰 , 说虬尾是水精 , 喷浪降雨 , 可以防火 , 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
【古建筑上的神物:鸱吻】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 , 虬尾似鸱 , 用以喷浪则降雨” 。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 , 能避火灾 。“鸱”在古代指“鹪鹩”即[鸱鸺]是一种凶猛的大鸟 。像这种吻兽在大雄宝殿房顶上共有十个 。其中正脊两端各有一个 , 垂脊四个 , 岔脊四个 。所以有“九脊十龙”之说 。意为每天有十条龙守宫殿 。这些琉璃吻兽在建筑上还有其他特殊功能 , 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 , 雨水从交汇点的缝隙容易渗入 。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 , 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 。人们还会发现 , 鸱吻的背上插一剑 。相传 , 这把宝剑是许逊(公元239-374年 , 晋道士 。字敬之 , 汝南人 , 家住南昌 , 学道于吴猛 , 后举孝廉 , 曾为旌阳县令 , 感晋室棼乱 , 弃官东归 , 周游江湖 , 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 。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 , 世称许真君或旌阳)的剑 。鸱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防鸱吻逃跑 , 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 , 这里取避邪的用意 。
清式殿堂建筑 , 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 , 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 , 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 。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 , 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 , 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 , 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