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概况


哈萨克族概况

文章插图
民族概况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哈萨克族人口数为1250458 。,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 。哈萨克先民曾使用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 。伊斯兰教传入后,1959年又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但推广条件不成熟,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文字,将新文字作为音标保留 。
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 。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刺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 。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 。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 。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 。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避难者”、“脱离者” 。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 。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 。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随着汗国的壮大,周邻民族的加入,到15世纪末,哈萨克民族最后形成 。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血缘的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 。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七河流域)臣服于准噶尔部 。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则于1731年被沙俄吞并 。但是准噶尔汗封建贵族烧杀抢掠使哈萨克人民遭到灾难 。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来自准喝尔的威胁 。哈萨克三玉兹先后表示归顺清朝,特别是中玉兹和大玉兹,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
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中国,并侵入哈萨克草原和原属清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1864~1883年,沙俄以讹诈和军事威胁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侵占了原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住地区 。1864年,游牧在斋桑湖一带的哈萨克族12个克烈部,因不堪沙俄的统治和压迫,离开原牧地,移居到阿尔泰山地区 。1883年,哈萨克黑宰部落3千多户迁入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 。划界后,又有了不少哈萨克族迁入了中国境内 。至19世纪中叶,哈萨克族占了伊犁地区居民的大多数 。他们有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对祖国边疆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
【哈萨克族概况】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伊犁、塔城及蒙古、哈萨克部落隶属于伊犁将军;北部的阿勒泰初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后划为勒泰区(191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结束了清朝对哈萨克人民的专制统治 。